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考虑岩石脆—塑性过渡特性的地下洞室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德平  汪浩 《地下空间》1991,11(1):15-23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有限元计算、经验类比和现场观测,对以重庆市邹容广场为例的高层建筑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岩体力学参数、岩体破坏准则、有限元计算方案、稳定性分析结论及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湾水电站枢纽区岩性特点与所处的地应力环境,采用脆塑性本构模型,分析了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后围岩的变形与破损区;同时比较了使用脆塑性与弹塑性本构模型时计算结果的差异。由于地下厂房洞室群区域受到多条断层切割,洞室开挖完成后,在断层经过的部位,断层对洞室的变形与破损区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针对工程中所关心的断层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通过断层材料的置换,定量地给出了在断层经过的区域、断层对洞室表面的变形的影响以及断层对洞室围岩的破损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应力条件下顶拱深部围岩出现的收缩受力特征,采用位移分析法讨论上游侧顶拱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根据弹塑性理论定性分析顶拱深部收缩变形产生机制;采用回归分析讨论了收缩变形区无黏结锚索预应力特征及其与围岩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围岩变形在顶拱呈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收缩应变出现在上游侧,沿厂房轴线的分布范围与钻孔深度...  相似文献   

6.
考虑剪胀及软化的洞室围岩弹塑性分析的统一解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基于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某些材料屈服后的强度衰减(塑性软化)和体积膨胀的特点,用弹性-塑性软化-塑性残余三线性应力-应变模型推导出了洞室围岩塑性残余区半径、塑性软化区半径、洞周边位移、围岩内任一点应力及围岩压力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洞室围岩所处应力状态的判别式。得出的解答具有广泛意义,著名的Kastner公式、Airey公式和现有的一些结果为其特例。通过实例分析了剪胀、软化及不同强度模型对结果的影响。该结果在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加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地层结构法的基础上,考虑水平应力在纵向线性分布,利用弹性力学计算方法得出深地下圆形洞室结构的弹性解,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深地下工程的岩体水平应力线性分布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参数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AC^3D初步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波振幅、频率及持续时间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洞室位移随振幅以及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变化幅度随埋深和侧压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分析结果还表明,浅埋情况下,可能存在导致岩体洞室变形破坏的地震烈度门槛值,当地震烈度超过门槛值时,洞室位移值随振幅的增大呈陡变性增加趋势;同时,地震的长周期(低频率)特征对洞室的位移影响显著。低频地震波导致的洞室位移幅值明显高于高频地震波。  相似文献   

9.
郑斌 《山西建筑》2009,35(26):79-80
通过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大量的原型监测数据,研究陡倾角层状岩体大型地下洞室的位移特性、锚杆应力特性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对围岩位移和锚杆应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岩石本构关系问题一直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假设岩石的损伤变量分别服从幂函数分布与正态分布,建立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模型,总结参数规律。通过两种分布函数所建立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以及分析损伤变量D的数值变化探讨模型适用性,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曲线均能够较为理想地与实验曲线吻合,与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质基本吻合。而正态分布函数模型较幂函数分布模型的损伤变量D演化趋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交叉隧道围岩收敛和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隧道数值模拟的研究很多,由于Y型隧道的设计施工复杂,目前还没有人进行数值研究。以南梁隧道中两条单线隧道合并为一条双线隧道的Y型交叉为背景,首先根据非线性Hoek-Brown准则得到岩体参数,然后用FLAC-3D根据该交叉段的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在不同的位置布置不同的观测面,探讨了单线隧道合并为双线隧道过程中各个观测面的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多个观测面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应力变化发现:随着单线隧道距离缩小,相互影响加剧,围岩压应力拉应力加大,位移变大,并且增加幅度渐渐变大,变化幅度最大为44.8%,合并为双线大概15 m后位移和应力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底隧道开挖后的复杂受力状况,采用围岩变形控制理论作为隧道施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标准.在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A1标段主隧道F4风化深槽施工现场,埋设应力盒与多点位移计,对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与位移进行测试,分析围岩应力与位移规律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围岩稳定状况做出初步评价,认为工程所采用的先注浆、后爆破开挖的施工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分岔隧道不同洞段的开挖过程,分析了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点。基于数值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洞段的支护形式。工程实例证明:这种支护形式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分布,控制了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甘芳隧道工程为实例,重点介绍和总结了甘芳隧道在各种围岩级别条件下洞身开挖的主要方法、技术、经验及组织。简要介绍了该隧道的爆破设计与施工以及钻爆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岩爆相似材料制作大尺寸物理模型,自主研制隧道开挖装置,进行二维应力隧道岩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围岩岩爆等脆性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有较明显的压应变波动和突变现象,拱墙处局部出现拉应变;同时,声发射能量表现出剧烈增大现象,在应变、声发射特征这两方面均表现出高应力区隧道岩爆的征兆。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拱顶和拱底压应力集中明显而最早发生破坏,拱墙出现拉应力作用,产生张拉裂缝。围岩脆性破坏从颗粒弹射开始,随后变为碎块剥落和裂缝扩展,其变形破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岩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根据不同的地应力情况,对施工工况下的圆形隧洞围岩进行应力和稳定性分析;通过算例分析了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围岩损伤半径、应力、位移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粘聚力对围岩损伤半径、应力、位移的影响不太显著;所得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层状岩体,在有限元方法中可将其当成横观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进行计算。因为层状岩体在平行与垂直层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强度特性,故进行非线性分析时岩体强度的异向性必须考虑。据此作者研制了一个可以处理层状岩体强度异向性的弹塑性及无拉分析的平面有限元程序,并举例进行了计算和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前言世界发达国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开始修建海底隧道。日本在1936年9月开始动工修建关门海底隧道,于1994年全部竣工,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隧道之一。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 km,海底部分长23.0 km,位于火山岩、沉积岩中,有多处裂缝、断层。挪威是世界上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  相似文献   

19.
依据对岩石长期强度的认识,基于环境因素影响下岩石强度、弹模等物理力学性质随时间劣化及其内部细观损伤积累等观点,应用RFPA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隧洞围岩的时效破坏过程,并与相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隧洞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拱顶、拱底以及两侧帮的时效变形特征曲线,与实际物模试验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发现隧洞围岩宏观破坏是细观损伤实时演化及逐步积累的最终表现。进一步模拟分析了侧压系数对隧洞时效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大,隧洞左右边墙间的闭合位移逐渐增大,而隧洞拱顶拱底间的收敛位移随侧压系数的增大逐渐减小,并对隧洞围岩的局部的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及宏观时效破坏模式做出了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隧洞围岩周边径向裂隙的水力劈裂问题,利用复势法分别给出了高水压和构造应力两种因素作用下围岩径向裂隙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公式。研究表明:在压应力构造应力场中,构造应力只主导裂隙的Ⅱ型扩展,围岩孔隙水压力只主导裂隙的Ⅰ型扩展;侧压力系数和构造主应力与裂隙夹角是影响裂隙Ⅱ型扩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高水压和构造应力对径向裂隙的水力劈裂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