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良永  吴昊 《治淮》2008,(10):47-48
淮河横贯豫、皖、苏、鲁四省,流域水系密如蛛网,历史上为养育中原儿女、培育华夏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曾经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美誉的淮河,却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受到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危害,对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滞碍。  相似文献   

2.
沿着淮河向前走,甜甜的河水润歌喉,唱上一支淮河曲,两岸稻花笑点头。多少支灌渠似琴弦,叮叮.冬。冬作伴奏,啊,淮河淮河我爱你, 新生的淮河披锦绣, 千万人为你勤奉献, 溶进淮河万古流。沿着淮河向前走,春天的田野藏新楼,唱上一支淮河曲,声声牵动护堤柳。多少个水库似酒盅,盅盅盛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牛产和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经是淮河生命健康状态的一种形象描廓。而“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相似文献   

4.
昔日淮河碧水蓝天 昔日淮河,河水清清,碧水涟涟;游鱼如织,鸭鹅成群;风光秀丽,令人流连忘返。淮河像一位慈祥温柔的母亲,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滋润了流域1222万公顷良田,为流域内的文明和发展默默地作出奉献。人们热爱她,赞美她:“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至今淮河两岸的人民在想念昔日的淮河水,在盼望能重见清清淮河水。  相似文献   

5.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清清的淮河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文明,滋润原野,孕育丰收。淮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和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为了使淮河更好地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淮河流域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治理,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然而就在淮河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人类在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使清清的淮河水  相似文献   

6.
纪春明 《江苏水利》2010,(10):14-15,19
淮河原本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利多害少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黄河全面夺淮以后,淮河开始流入扬州,淮河入江水道成为淮河洪水的主要出路,汛期70%左右、非汛期90%以上的淮河洪水,经其汇江入海。入江水道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在高邮湖入扬州境,顺行新民滩、邵伯湖,至六闸以下过归江诸河,先分后合,在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57.2km,其中扬州境内117km。  相似文献   

7.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每当想起这句民间对淮河的赞誉,亲身经历今年淮河防汛抗洪的江苏水利人,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冲动:抓住机遇,以新思路科学筹划好新一轮治淮,勾画江苏治淮新蓝图。 洪水犹如一面镜子,是一次人水关系的真实反映。人们在无数次尝到洪水对人的威胁之后,总在认识洪水发生的新规律,寻找对付洪水的新办  相似文献   

8.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I0004-I0005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人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放眼望去,南北偏泓犹如两条巨龙并肩前行,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等主要工程屹立其间,滔滔洪水在入海水道工程引导下东流入海。时隔800年,黄河夺淮以来缺失数百年的淮河入海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徐俊仁。 记者:徐副厅长,您好!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了,在这个圆百年梦想的兴奋时刻,人们不得不为这一伟大创举而自豪与感叹,敬佩那些英明的决策者。 徐俊仁:是的。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历史上是一条很好的河,有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但1194年黄河泛滥带来的大量  相似文献   

11.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初以来,由于降水量偏少,以及上游两岸工农业生活用水,使淮河水位下降,造成闸上游千余船只滞留,解决办法是,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节约库水与地表水。  相似文献   

13.
他走了-——走在八年之前。八年之久啊,他该走得 多么遥远?多么遥远0 术 术 术 术然而,他 并未走远,并未走运.淮上的儿女们都说…一此时此刻也许正兴致勃勃,.停立在 碧波盈盈的 淮河岸边。 水 术 术 球他的名字—— 和新中国的名字连在一起, 和淮河的名字连在一起, 和治淮工地的工棚连在一起, 和佛子岭连棋大坝连在一起,淮河儿女,常对他怀着 深切的思念。 术 ;K 术 半啊,淮河儿女绝难忘记,在那“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时刻,淮河洪水的灾情电报,一声声十万火急的呼喊l象烈火烧灼着他的心,象惊雷响在他的耳边。他和杰出的周恩来同志,根据专家实…  相似文献   

14.
笛鸣淮河     
<正>河是南北分界的河,城是南北分界的城。"淮者,汇也。四渎之尊,淮居其一焉。淮之视江、河、汉,大小悬绝,而与之并列者,以其界南北而别江、河也。"淮河干流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蚌埠,最直观的特点就是,驾车通过京台高速淮河蚌埠大桥时,从南向北走可以看到"中国北方欢迎你"的牌子,从北向南走可以看到"中国南方欢迎你"的牌子。淮河追逐着我们的双脚,走一步扯一下,让我们的心灵不至于漂泊,  相似文献   

15.
千里淮河,原来是一条航运、灌溉都很便利的河流,民间曾有“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的说法。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内)决口,改道流入山东的梁山泊,再循泗水河道滚滚南下,抢占了淮河河道,与淮河合流共同东流进入黄海。由于黄河长期夺淮,黄水挟带的大量泥沙年复一年的沉淀淤积,使淮河干支流河床逐渐淤高,排水不畅。在低洼的中游地区形成了城西、城东、瓦埠等一连串的湖泊,在济宁与徐州之间形成了南四湖,在黄淮交汇处形成了洪泽湖,在里运河以西的高宝洼地形成了高邮、宝应等湖。由于湖面不断扩大,湖周大片陆地和历史古城沉没水底,形成了湖泊底部多古城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6.
钱敏 《治淮》2008,(5):9-1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安徽省人民政府王三运省长的委托,我代表淮河防总,向大家汇报去年淮河防汛抗洪情况,回顾淮河防总五年来的工作,通报今年淮河防汛形势,部署安排今年淮河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5年淮河入海水道排涝工程实际调度运用的回顾,揭示了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当时水、雨情数据,抓住主要矛盾,探讨了其内在演变规律,并针对调度运用方案提出了“南水南走,北水北走”策略、在海口南北闸上游1km中隔堤上增建一座调度闸及提高入海水道排涝工程设计标准等建议,为加快排涝进度,缩短排涝历时,更好地制定和完善调度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淮河王家坝水文站及其他实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该站特大洪水的成因及洪水特性,阐述了淮河治理等对该站洪水特性的影响,可对淮河王家坝水文站的水文测验和水情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阐述淮河区现状供、用、耗、排水量,并进行了趋势分析;对淮河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作了评价,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淮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颖河是淮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颖河河口节制闸的放流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为了分析颖河水加入淮河后,淮干水质的变化情况,本文还对阜阳闸以下的河段进行了水质评价,分析了阜阳和颖上的排污情况,并在整个研究河段上建立了一维COD乡级藕合模型.分析指出,当颖上闸放流量小于淮河于流上游来水流量的1/3时,准干峡山口断面的水质经混合衰减后。基本上可恢复到颖河汇入淮河前颖河口上淮河干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