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盐城市农村河道淤积十分严重,造成河道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土质砂性使水易于流失,工程设施不配套,工程管护薄弱等。搞好以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全面提高引排水等标准,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要科学制订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强化管理,保证工程规范实施;科学施工,发挥综合整治效益等。  相似文献   

2.
概述目前江西省县乡河道存在防洪未完全达标、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周边生态与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规划、污染防治、综合整治、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县乡河道的防洪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河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河道疏浚淤泥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河道普遍淤积严重,疏浚与淤积尚未达到平衡。河道疏浚所遇到的难题除了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淤泥的利用和处置比较困难,对省内一些地方运用比较成功的几种淤泥处置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展河道疏浚与整治实施环境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河道淤积严重,全省河道淤积量近20亿m^3,目前每年清淤约5000万m^3,年淤积量约1亿m^3疏浚速度跟不上淤积速度 ,导致河道功能衰退,对疏浚 工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河道疏浚与整治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水利》2000,(1):28-28
无锡市地处江南水乡,全市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河道具有影响太潮流域锡澄片区的防洪排涝、蓄水引水、交通航运、旅游观光、改善环境小气候等多种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然而,现实情况是:在长达7023.9公里的6288条河道中,有6114条河道存在不同程度淤积,河床平均淤积深度0.8~1.5米,个别河道淤积厚达2.5米。为此,1998年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地处江苏东部,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河网密布,水系独立。现有一级河道12条.二级河道111条,三级河道1137条.四级河道11884条.一至四级河道淤积土方1.55亿m^3,村庄河道淤积土方1.2亿m^3。由于各级河道多年没有得到系统的治理和维护.淤积严重,造成引排能力下降,沿海部分地区返咸严重.河网调蓄能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河干流河道淤积成因、淤积特性、演变规律的分析以厦河道发展趋势的预测,归纳总结辽河干流各河段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并提出辽河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海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引黄造成排水河道淤积的问题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引黄淤积排水河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连云港市为例,在全面摸清全市范围内县乡河道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县区不同区域特点,对河道的不同功能,分析问题和需求,提出生态河道建设思路和治理方式.重点从多规融合水岸综合治理、清淤疏浚确保水系连通、科学处理安全生态关系、移步换景构建绿色长廊4个方面选择县乡级河道进行生态建设,做到治水、绿化互相促进,推进现代水利、生态水利结合,发挥河道功能,构建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长效管护"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施;深入分析了输水堤防工程对河道冲淤的影响,指出堤防建设规模与河道冲淤有一定的关系,修建堤防后中游河段向下游河道输水比例将增加,导致中游河段淤积减少或冲刷增加,下游河段淤积增加;探讨了引水分流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对于阿拉尔至英巴扎河段,引水分流使该河段的淤积加重或冲刷减轻;英巴扎至恰拉河段,引水分流会使河道处于减淤状态。当分沙量较大时,对减少干流泥沙淤积是有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干流泥沙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高村段属游荡性河道向窄深河道的过渡段,在黄河下游河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现结合高村水文站近年来的资料,对下游现行河道的行洪规律进行分析研究。1现行河道行洪特点1.1持续小流量降低了主槽行洪能力近年来,黄河下游持续小流量高沙,低水期延长,主槽发生严重淤积,特别是1991年以来,主槽淤积速度有加剧趋势。1995、1997年还出现了断流,断流时间均出现在六、七月,累积断流30天。河床没有足够的造床流量维持,下游河道形态逐步恶化,断面更趋于平坦,已远远不能适应洪水期来水来沙的要求。近年来,高村河段主槽持续淤积,1982~2000年河床主槽平…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1998,(3):26-27
吴江市地处太湖下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共有大小河道2280条,加上湖、荡,水面积占境内总面积三分之一强,发挥着泄洪、调蓄、灌溉、排涝、航运、饮水等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普遍存在着河道淤积、水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村级河道淤积严重,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的发展。1997年入冬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三年突击,一年扫尾”全面完成河道疏浚任务的目标,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嘉兴市典型区域不同类型河道回淤情况的测算,总结出不同类型河道的淤积速度,以此概化出嘉兴市未来20a河道的淤积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河道的轮疏年限,对嘉兴市河道轮疏周期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建立河道轮疏机制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冲淤演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枯水中沙,是1986年以来的第11个枯水年份,7-10月下游河道共淤积泥沙6亿t左右,其中7月份淤积泥沙4.27亿t,占相应少量的81%,分析了1996年汛期下游河道及河口段的冲淤情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综述了1986年以来的河道冲淤特点及河道萎缩情况,对下游洪水位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河道淤积问题在比降平缓的平原地区甚为普遍.河道的严重淤积,使其行洪、排涝、改碱和蓄水等功能严重降低,对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当地社会及经济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作者以辖区内河道为例,通过对河道淤积的原因、淤土成分、特点和分布情况分析,结合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河道淤土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分析等,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内蒙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该河段河道淤积量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得知,1954-2000年该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6亿t;库布齐沙漠5.85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17.
永定新河河道泥沙的大量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近年来,虽然每年清淤,仍改变不了泥沙不断淤积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永定新河永久治理的目的,应抓紧在河口建闸并对闸上河道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18.
渭河下游河道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河道水沙特性、冲淤变化分析,说明1960年三门峡水库尚未建库前,下游河道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进入1990年后,河床的淤积已由1962年的渭淤17上延到临潼下游的渭淤25断面,说明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仍然在加重和上延。针对下游河道堤防现状和排洪不畅,提出应以中水河槽的河道形态、河床形态及地质构造理念,去分析研究下游河道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中水河槽自身治理,南山各支流治理,以及外流域调水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累计淤积泥沙4.12亿t,是下游河道淤积最少的10年(三门峡水库拦沙期除外),其中高村一艾山河段淤积3.59亿t,占87%。下游河道淤积集中在1986、1988两年,其中1988年淤积量达5.14亿t,比10年累计淤积还多1亿t,其余大部分年份河道处微淤或冲刷状态。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对下游河道冲淤有一定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暴雨大小及地区分布。10年间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总体上属于枯水少沙系列,来沙偏少更多。年均来沙仅量8.62亿t,是来沙量最少的lO年。黄河下游来沙量大幅度减少,主要是多沙和粗沙产区的河龙区间大雨、暴雨显著偏少所致。多沙地区一旦出现暴雨,来沙量就会明显增加,如1988年,皇甫…、窟野河等多沙粗沙支流发生较大洪水,年沙量达15.5亿t,下游河道发生严重淤积。深入研究80年代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河道冲淤特点,对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入湖展宽河道边界下的泥沙淤积调整规律,进行了抚河改道入青岚湖河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入湖逐渐展宽河道初期淤积方式和河槽调整存在空间差异:上段出现堤式淤积,形成稳定单一河道;中段出现拦门沙、点坝和顺坝淤积,形成相对稳定的分汊河道;下段出现不同尺度的淤积体及淤积位置的调整,伴随着水流切滩和改道现象。从水沙动力条件角度对其空间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造床流量条件下主流流速与泥沙中值粒径起动流速的大小关系是决定河床冲淤调整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沿程变化可能是造成逐渐展宽河道初期淤积方式沿程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