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粘性细颗粒泥沙特性,考虑絮团动水沉降相似要求,选用木粉作模型沙,在连云港模型内进行定床浑水悬沙试验,研究连云港西海堤建成后各种半封闭港池条件下泥沙回淤规律,  相似文献   

2.
淤泥质海岸半封闭港池回淤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粘性细颗粒泥沙特性,考虑絮团动水沉降相似要求,选用木粉作模型沙,在连云港模型内进行定床浑水悬沙试验,研究连云港西海堤建成后各种半封闭港池条件下泥沙回淤规律。  相似文献   

3.
淤泥质海岸浅滩人工挖槽回淤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淤泥质海滩人工挖槽回淤率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对粘性细颗粒泥沙在咸水中沉降特性的研究,以及对一些与回淤有关的因素,包括水力条件、地形特征,供沙条件,泥沙特性和挖槽的尺度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 本法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实测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从物理特性、形成过程、形成条件等角度出发,研究了淤泥质海岸浮泥与异重流之间的异同,提出了浮泥形成条件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泥形成前期的含沙水体具有异重流特性,可采用异重流发生判别公式来定量描述浮泥形成条件中的水流流速、含沙量、水深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求出浮泥形成的临界含沙量;结合连云港进港航道具体情况,认为随着航道等级的不断提高,航道水深也在不断增加,形成浮泥的临界含沙量则相应降低,更易在航槽内形成浮泥.  相似文献   

5.
粉沙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淤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概述了引起近岸浅水海域航道泥沙淤积的3个因素。回顾了淤泥质海岸航道淤积厚度的计算方法,其中,特别对破波与非破波产生的含沙量作出的比较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但只要考虑了破波和正常波的不同水动力特性、粉沙淤泥质泥沙与淤泥质泥沙之间的不同运动特性,则淤泥质海岸航道的淤积计算方法,就可以用于粉沙淤泥质海岸。结合我国渤海湾粉沙淤泥质海岸的某外航道进行了骤淤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淤泥质河床冲淤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床面剪切力和水流挟沙力对床面冲淤的影响,针对处于冲淤平衡状态下的床面,利用权重法建立了剪切力和水流挟沙力共同作用下的床面冲淤计算公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淤泥质河床的冲淤计算。采用剪切力、挟沙力以及二者所引起床面冲淤率的比值等3个参数,整理得出床面冲淤类型,用以分析床面冲淤形态和床面冲淤特点。通过开敞航道淤积、顺岸式港池冲淤以及滩面流速改变引起的床面演变等3个实例,说明本研究成果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粉砂质海岸促淤计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粉砂质海岸的特点及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对现有水体挟沙力公式进行改进,给出了基于潜堤透射系数的粉砂质海岸促淤工程淤积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对粉砂质海岸围垦促淤、保滩促淤工程的效果进行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9.
一、港口及河口淤积问题近年来发展情况和水平港口及河口淤积是潮流、风浪、吹流以及河流等动力因素对泥沙综合作用的结果,原因错综复杂.过去各国对港口及河口航道的维持,大多依靠疏浚;或只根据局部现象采取工程措施来减轻回淤,收效不大.近年来巳逐渐趋向于从海洋工程水文的测验研究中摸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形式和淤泥质海岸近岸缓坡地形的形成原因两个基本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浮泥与悬移质运动特征的差异,得到了"在泥沙沉积过程中,浮泥的整体性运动可表述为淤泥质海岸的推移运动"的结论;进而,建立浮泥平衡坡度理论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小容重浮泥的平衡坡度与淤泥质海岸实际坡度吻合较好,浮泥是淤泥质海岸近岸缓坡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淤泥质海岸环抱式港池口门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料分析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的手段,针对当地旋转流和黏性泥沙的运动特性,从水流、泥沙角度对连云港徐圩港区港池布置方案中的口门位置、口门宽度和布置形式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由于岸滩坡度较缓,大风天破波带影响范围较广,同时被波浪掀起的细颗粒泥沙可被潮流远距离输送,因此从减小泥沙回淤角度来看,港池应采用双环抱形式,而口门应布置在连云港理论基准面高程-5 m(破波区)以外,以此可以降低破波带内悬浮泥沙进入港池和外航道的可能性。同时分析论证认为,初期方案口门不宜过窄,以减小口门的水流强度;口门采用"八字"型布置,可以提高口门航道船舶航行和近口门泊位靠离泊的安全性。上述港池布置方案建议已被设计院接受并在实施方案中体现,可供类似港口布置方案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岸蚀退与促淤保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及新滩油田位于黄河入海新口门两侧的滩涂地区,黄河及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对该地区的原油生产及开发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黄河来水来沙的大幅度减少,黄河口广大区域海岸冲蚀后退现象日益严  相似文献   

13.
大风浪期间淤泥质海岸实测含沙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体含沙量是计算淤泥质航道泥沙淤积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三场大风浪期间的含沙量、潮流速、流向、波高和波向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含沙量与动力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风浪过程中的含沙量垂线分布与正常天气下的有着本质区别,采用挟沙力公式计算的挟沙力均值可以用来代表风浪期间的平均含沙量,但难以反映含沙量的实际变化过程。含沙量除受波高、流速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流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的夹角的影响,以及床面泥沙特性的影响。床面泥沙特性在风浪过程中不断变化造成了仅考虑动力条件的挟沙力与实际含沙量的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淤泥质海岸外航道回淤的研究进展。基于风能与波能、波能与悬沙位能之间的能量守恒关系,推导了大风过程中波高、挟沙力和航道平均淤积强度的表达式,提出了直接利用风场要素预测某一指定外航道回淤量的经验式。采用天津港某段外航道大风过程的风场要素和回淤资料对经验式进行了实例验证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当拟合样本数足够大时,淤积量的预测精度值与实测值能满足工程要求。单位风时淤积强度的预测值表明,风速是影响悬沙挟沙能力和单位时长淤强的主要风场要素。  相似文献   

15.
金缪  虞志英 《泥沙研究》1999,12(5):34-43
在淤泥质河口、海岸地区,港池和航道开挖后,挖槽内外经历着冲淤交替过程,在挖槽中由于水流作用的弱化,使得槽内淤积增加而冲刷减少,并随槽内深度增加而产生净淤积(即回淤)。挖槽回淤的沉积动力学途径,是建立在对冲淤机理分析和冲淤过程的合理概化基础上,可以构造半经验的回淤预报公式,也可为冲淤数学模型提供合理的结构和参数,关键是采用水动力强度指标,即水流及波浪引起的底部切应力τ(或摩阻流速U)来界定冲淤发生的条件和衡量冲淤发生的规模;此外还必需分析和表达挖槽工程区域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工程区沉积物的平面及柱状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沉速、淤积切力、冲刷切力、固结过程、流变参数等的实验测定。本文以杭州湾试挖槽工程为实例,通过沉积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取得,进行东槽、西槽两个试挖槽回淤预报的数值计算,取得了与实际观测相一致的结果,从而论证了挖槽回淤预报过程中进行沉积动力学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地区目前可圈围的高滩资源日益减少,圈围造地工程从高滩圈围向低滩先促淤后圈围形势发展。以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南区为例,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计算了分期促淤效果,对促淤区内水质点运动轨迹、侧进淤量和风浪掀沙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低滩促淤工程,宜采取合适的分期促淤方式,先促淤后圈围,并对围区划分合适的分仓范围,以达到最佳的促淤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庙岭开敞式港池的泥沙淤积预报,已于1981年3月提出。该港池于1983年浚深完工。在1983~1985年期间,进行了多次淤积观测,证明淤积预报成果与实际情况相当的一致。这一方法用于其他类似港口的淤积计算,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淤泥质海岸波生流动力机制及三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质海岸底坡极为平缓,波浪传播时浅水变形与破碎均不显著,且粘性床面可使波能向岸持续耗散,波浪传播特性的不同使其催生的波生流态与沙质海岸具有明显差异,但当前对其机理缺乏深入探讨.采用基于过程的波生流三维计算模式,以连云港海区为例,对波生流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淤泥质缓坡海岸波生流影响范围较远,可延伸至深水区,但与沙质海岸相比,其流速不高、底部离岸流不明显.在波浪垂向紊动掺混作用下,垂向流速梯度随波高增大而变得均匀.波生流影响程度随入射波高增大而增大,在大浪条件下,波生流的贡献已与潮流达到相近权重.  相似文献   

19.
促淤圈围工程和一般的水利工程相比,具有工程规模和投资大、涉及费用繁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等特点.运用技术经济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促淤圈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如何计算各项经济指标及敏感性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上海市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各项费用计算简化,以及将经济效益量化等方法,从而计算出各项经济指标及进行敏感性分析,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浙东开敞海区的淤泥质浅滩上开辟深水航道具有一定的风险。试挖槽试验表明,浅滩上泥沙粒径变化较大,台风作用下试挖槽内泥沙聚集,快速密实,淤积量较大,发生骤淤,仅存在少量的浮泥。骤淤现象主要由于浅滩处于破波带,泥沙属于极细沙,试挖槽内流动弱,槽底泥沙群体沉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