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位大跨度连体自身受力复杂,对结构整体受力特性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针对某具体工程的连体结构部分进行了结构选型分析,比较了空腹式、下承式、斜拉式和混合斜拉下承式四种桁架布置形式下结构连体部分的受力特性和结构整体的受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斜拉式桁架竖向刚度大,受力均匀,竖向规则性好,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多层连体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桁架,自重轻,抗剪承载力比容易满足,且协调两塔楼变形能力较好。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显示结构主要由剪力墙和梁构件产生塑性耗能;温度对连体部位构件的影响较小,连体结构的内力主要以竖向荷载为主;钢桁架和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在不利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受压区刚度退化较少,节点区的应力较小,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连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连接体受力极其复杂。本文研究了这种新型结构形式的结构特点、受力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了连体结构两侧塔楼刚度变化的受力特点以及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塔楼刚度不对称时,结构扭转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超高复杂连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对主体结构选型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并按大跨框架、空腹桁架和实腹桁架对比计算,确定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的结构形式;最后按连体与分塔模型对比分析研究,复核结构抗震性能与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析了淮北矿业办公中心主楼连体结构楼面混凝土浇筑、临时支撑拆除等施工过程中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及其临时支撑体系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各施工阶段施工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表明桁架支撑体系合理,为施工方案及实时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某工程案例,对非对称大跨度水平斜置连体高层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围绕结构动力特性、单塔刚度对连体结构的影响、连接体邻跨结构布置形式、斜置角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和徐变对连体结构的影响等多方面展开研究.结果 表明:对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其动力特性呈现出与高塔相似的特点;增大矮塔结构水平刚度或减小高塔结构水平刚度,有利于减小连接体的地震作用反应;连接体斜腹杆是否延伸布置至塔楼内,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但呈现出不同的受力特点;连接体内力受长期徐变及收缩影响较大;连接体斜置时尚应考虑单体及连体组合平面主轴方向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此类连体结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某工程案例,对非对称大跨度水平斜置连体高层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围绕结构动力特性、单塔刚度对连体结构的影响、连接体邻跨结构布置形式、斜置角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和徐变对连体结构的影响等多方面展开研究.结果 表明:对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其动力特性呈现出与高塔相似的特点;增大矮塔结构水平刚度或减小高塔结构水平刚度,有利于减小连接体的地震作用反应;连接体斜腹杆是否延伸布置至塔楼内,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但呈现出不同的受力特点;连接体内力受长期徐变及收缩影响较大;连接体斜置时尚应考虑单体及连体组合平面主轴方向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此类连体结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塔连体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塔连体结构是在两塔楼上部设置连体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对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针对一双塔连体高层建筑,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连体刚性连接节点及墙体采取的内设型钢的加强措施可以满足结构抗震要求;连体结构的连体部分对竖向振动效应的放大十分明显;应进一步加强连体桁架构件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开有较大洞口的楼层应采取改善延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七宝镇某项目T10楼采用铰接高位连体结构,塔楼建筑高度43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结构由裙房和两个塔楼组成,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复杂超限项目。本项目的特点在于两个塔楼体型相差较大,在顶部用偏置的45m跨度连廊连接。针对项目特点,对四种高位连体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结构刚度、薄弱部位、框架梁柱的受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发现,采用销轴铰接形式的组合钢梁,可以释放连廊处的弯矩,整体结构总体受力形式类似于排架。采用此种结构形式可减小顶部刚度突变,改善连体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利用楼板和钢梁的组合效应,是最经济、安全、优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某复杂高层建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7度区),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竖向构件收进、连体等不规则情况。大跨连体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对结构关键构件提出了抗震性能设计目标,并针对结构的不规则项,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对整体结构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转换桁架进行专项分析,包括转换桁架内力和变形分析、转换桁架上下弦楼板应力分析、支撑转换桁架的框架柱抗震性能分析和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的加强措施能够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并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组合空腹梁的静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空腹板结构形式,它由下层交叉钢肋、上层混凝土板及连接上下层并使之共同工作的钢管或钢管混凝土剪力键组合而成。为研究该类结构的静力特性,对组合空腹板的组成单元——组合空腹梁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侧重研究组合空腹梁下层钢肋、上层混凝土板的内力分布规律;对组合空腹板建立了基于空间梁单元与壳单元的混合元计算模型、空间壳单元计算模型两种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试验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将试验数据、两种有限元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空腹梁的内力分布均匀,能较好地发挥材料强度,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的特点;对简支组合空腹梁,其下层钢肋处于拉-弯、上层混凝土板处于压-弯的受力状态,弯曲应力在总应力中占了较大的比例;研究结果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的要求,苏州唯亭科技创业基地工程地上11层,4~5层之间采用27 m跨9 m高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体系来承托上部结构。从工程实例着手,研究了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的结构特性、受力性能、整体分析、转换层楼板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的构件和节点设计,讨论了该种转换结构的设计原则,可为相关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工程的转换结构 ,对三种设计方案的内力幅值、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以及转换结构层刚度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结构有较多的优点。重点阐述了钢骨混凝土构件的粘结强度设计、裂缝宽度验算。为保证节点的工作性能 ,采取了梁端加腋和设置节点加强桁架的构造措施 ,并提出了格构式钢骨混凝土节点受剪强度计算公式及转动刚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某24 m跨转换结构采用了格构式钢骨混凝土转换梁,介绍了该转换梁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为保证节点的工作性能,采取梁端加腋和设置节点加强桁架的构造措施,并提出了格构式钢骨混凝土节点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及转动刚度分析方法。采用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钢混凝土指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含型钢的结构(SRC),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本文对目前的型钢混凝土设计理论、计算方法、试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整体的综述,简要介绍了设计理论中的容许应力计算法、一般极限状态计算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的变形、裂缝、刚度计算方法,以及和实验的对比结果,最后简要介绍了一个配螺旋箍SRC短梁试验。  相似文献   

16.
型钢混凝土(SRC)梁式转换结构是一种新的转换形式.在其运用到高层建筑中时,必须保证带这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此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并结合Push-over弹塑性分析结果,对结构的振型、位移、加速度等动力反应和裂缝开展,以及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本身是"强梁弱柱"型,转换层与框架衔接层是强震作用下的薄弱点,同时,沿楼层抗侧刚度的突变仍是高层建筑动力反应和局部构件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的塑性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3跨5层框架在不同线刚度比的情况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梁柱线刚度比可使SRC柱-钢梁框架表现出更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的规律,通过选取结构刚度特征值λ和核心筒高宽比H/b为参数,建立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非线性参数化模型。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高烈度区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混合结构剪力墙墙肢和SRC框架柱截面弯矩、剪力轴力等内力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破坏轨迹等,同时对混合结构竖向构件设计以及截面轴压比限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根据国内外对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介绍了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特点,钢骨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梁、柱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力性能、刚度和裂缝、抗震性能及其有关计算理论,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和适合我国工程应用的梁柱节点连接构造形式及试验研究,还介绍了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新型的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验证该新型结构与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框架柱轴压比、转换梁托柱轴压比、腋撑设置位置、腋梁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该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柱和托柱轴压比较大的结构中设置耗能腋撑,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综合结构响应分析和腋撑变形耗能分析的结果,得出腋撑角度θ的最佳取值为30°~45°,腋撑端部距梁端距离a的最佳取值为Lb/6~Lb/5,腋梁刚度比Kh’的最佳取值为0.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