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江汉HK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效果。通过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清了本区的构造细节,并发现了新的小背斜。利用三维资料提供的井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2.
李光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3):225-234
我国的三维地震勘探始于1966年。当时野外使用 DZ 571型光点记录仪,观测系统采用600米排列、中间放炮、小三角测网,资料处理是用手工方法完成三维归位,取得了断层立体解释的经验。七十年代采用了模拟磁带记录,束状或条带状观测系统,较多的覆盖次数,并用计算机处理。1980年开始用道数较多的数字仪记录,并用大型计算机处理。目前,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都采用了现代地震勘探技术,并取得了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由于三维地震勘探比二维地震勘探费用大、成本高,因此,必须慎重使用三维地震。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我国非地震物化探技术的发展历程。装备从简陋到世界先进;处理、解释从手工计算到计算机工作站;勘探领域从平原到各种复杂地形、从普查到详查细测、从新区到开发区。由国内外非地震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石油系统非地震物化探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层析速度反演3.1 综述确定层速度的一些方法见图3.1。确定层速度方法综述(在迭前,非零炮检距资料上运算)3.2 CDR 层析成像的目标函数CDR 层析成像法的目的是寻找一个速度模型,使之与这些拾取到的参数最佳拟合(或最佳匹配)。为了测得这种拟合,需使用目标函数(描述模型与资料符合程度的函数)。 3.2.1 不稳定的目标函数最直接的目标函数如下:分别从 x_(?)点和 x_g 点追踪射线参数为 p_s 和 p_g 的射线,直到射线相遇。计算总的预测旅行时;目标函数由预测到的与观测到的旅行时之间的平方差组成。这种直接法不是我采用的方法.图3.2说明为什么不是我的方法的两个原因。第一个问题是射线参数小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会给速度测量带来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地震解释的核心是地质沉积和构造模型以及地震反射数据,两者结合可有助于井眼、微地震以及生产数据的整合,从而建立起更符合实际的油藏摸型。文中从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地震属性、岩石性质、数据整合等方面回顾了过去50年来地震解释技术的发展历程。未来,随着全球对煤层气、页岩气等致密性资源远景区关注度的持续升温,油气勘探工作重点将转变为确定生产井的生产能力和压裂增产能力,地震解释也将向着影响完井质量的渗透率的微小变化和岩性变化的评估方向转变。为了地震解释的长足发展,需加强对地球科学家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张应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5):528-533
(一) 翻开世界石油勘探史就可发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使用油气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就有有关石油及天然气的记叙。晋朝常琢著的《华阳国志》就谈到公元前250年四川广都用土法钻井,钻至天然气层发生井喷,用竹管输气,引气煮盐。那时,对油气的寻找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可谓是“直接找油”。一直到十七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7.
朱北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3,18(2):115-126
本文主要介绍川南三维地震勘探情况:根据川南地形、地质特点采集三维地震信息“两步法”偏移处理的效果及局限性切片图的解释及进行油气检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深地震反射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反射地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深反射地震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研究大陆基底、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和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技术手段。自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利用该技术研究地壳结构深部构造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获得了岩石圈形成与演化、地球深部构造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深部地质构造问题提供了较可靠的地震学依据。由于深反射地震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和准确可靠等特点,在今后一段时期,深反射地震技术仍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和深部地壳细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绍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3):242
四川盆地是一个构造复杂的大盆地,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地震连片作图,首先必须做出准确的速度平面图。编制四川盆地速度平面图的速度数据是根据下式计算的,即先将要计算的合成平均速度点展布在各层的层速度图和等厚图上,然后读取各点从地面出露地层至志留系各层的层速度和厚度值,由上式计算各点的平均速度值。合成平均速度点的疏密主要由作图比例尺而定,在构造复杂的部位应适当地加密,以便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平均速度编制的速度平面图,用于四川盆地构造连片,不但提高了作图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图件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郭云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3):299-304
重力异常四次导数和重力异常二次导数一样,具有突出局部异常,压制区域异常的作用。利用重力场的泰勒级数展开式,可求出重力异常的四次导数。利用华北 G 凹陷1:5万重力细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异常四次导数,和地震勘探的下第三系构造图以及前第三系构造图相对比,其构造符合率达75%,并发现一批可能的潜伏构造。这对于地质构造很复杂的地区来说,是有意义的。本文是对重力异常高次导数应用的一次尝试,尚有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德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3):320-327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利用地震速度谱求取层速度,将层速度与同深度的综合速度相减,得出剩余层速度。将剩余层速度与钻井资料的砂岩泥岩百分比含量相比较,可求出两者的关系。再与地震构造图,等厚图等资料综合对比,可用来研究工区的岩性分布、沉积环境和物源方向等,进而预测工区的生油条件、储油条件及其有利地区。此项试验结果与地震地层学解释的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井-震标定及连井地震大剖面追踪解释,对深层、超深层地震反射波组进行了准确标定,明确其地层含义并厘定了关键标志层。同时重点对中寒武统含膏岩系盖层、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及顺托果勒地区"串珠"反射等关乎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表明:(1)盆地中部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深层、超深层整体上具有"六强、七弱、三中等、一杂乱"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层速度的纵向分层特征一致。(2)中寒武统膏盐岩增强了地层波速的垂向非均一性,膏盐岩含量越高,地震反射波组振幅越强。中寒武统膏盐岩含量存在区域分布差异:塔中膏盐岩含量最高;轮南低凸起轮探1井区不发育纯膏盐岩;顺托果勒及顺南地区,中寒武统膏岩盐主要发在育沙依里克组,以强振幅反射波组和"云雾状"反射波组的局部增厚、褶皱变形或断层错断处显著减薄等现象为识别标志。(3)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塔北南斜坡...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震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震解释层面为趋势约束,结合断层平面组合关系建立构造模型,用三维地震体对层位及断层进行空间校正以保证构造模型的准确性。以反演体为软约束条件,提取波阻抗反演体的平面属性图,以此建立砂体的概念平面分布图及沉积相模型,为建立属性模型及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基础及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多波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展望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姚姚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28(3):169-173
理论上,多波勘探肯定优于单纯的纵波勘探。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多波勘探几起几伏,终于初步进入实用。为促进多波勘探的发展,简单地回顾了地面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多波勘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了未来多波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黎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6):642-646
走向北东、形如琵琶的东濮凹陷,位于豫东北,镶嵌在鲁西、内黄隆起之间,是华北含油气区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最大沉积厚度达9,000多米,轮廓(如图1所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东濮凹陷的石油勘探工作始于1955年。其勘探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5—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地震属性分析就是以地震属性为载体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含的信息,并结合地质、钻井资料,进行储层岩性及岩相、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其流程大致如下:确定时深关系,做好层位标定;地震属性的提取和优化;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从横向上定性分析沉积边界和储存识别问题。在陆相盆地,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平均反射能量、50%频率、能量半衰时斜率、瞬时频率的斜率、弧长、平均反射强度、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地震属性能较好应用于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9.
古火山活动的地震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槐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29(3):325-336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火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相继发现,进一步开拓了找油领域。火山活动与大地构造及盆地发育密切相关,尤其在拉张性裂谷盆地的发育过程中,无不伴随火山活动。火山活动又势必在地层中留下它们的遗迹和产物,这些声物往往具有比砂、泥岩大的波阻抗,从而以强反射及具一定形态特征展现在地震剖面土,成为独特的火成岩地震相。由于火成岩具有不同的构造形态、产状特征、分布规律,因此,在地震剖面土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射异常现象。文中列举了席状火山岩特征、凹陷区复合火山岩特征、隆起区复合火山岩特征、V形反射异常,以及它们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