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豆粕经乙醇处理后,其乳化能力的改变并不十分明显。但就乳化稳定性而言,醇处理样品的乳化液一经形成,其稳定性是很高的,外界因素对其影响很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乳化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5.66%,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3.08%,乳化能力为70.62%,乳化稳定性为70.05%。  相似文献   

2.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Ⅰ)--凝胶性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凝胶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6.52%,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4.41%,凝胶硬度为285.4g,凝胶弹性为153.1g。  相似文献   

3.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粘度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 溶解度增加,溶液粘度下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低粘度型大豆分离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乙 醇浓度9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分钟、固液比1:4,所得产品蛋白含量(干基)为 93.21%,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6.27%,而3%、8%和12%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分别为2.7、8.1和 82.3 mPas。  相似文献   

4.
使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以改善蛋白质的起泡性能。探讨酶水解过程中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p H对蛋白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提高起泡能力的最优水解条件:时间40 min、温度50℃、底物浓度8%、加酶量0.04%、p H8,提高泡沫稳定性最佳水解条件:时间30 min、温度40℃、底物浓度6%、加酶量0.04%、p H9。测定上述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217.50%和93.10%。改性前后蛋白质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所改善,与未改性蛋白相比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1.11%和20.38%。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汪学德  丁莉 《中国油脂》2007,32(11):36-39
分别以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醇洗工艺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测定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NSI以及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总糖、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高温豆粕(蛋白质含量47.16%)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59.64%)虽然低于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51.83%)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7.71%),但已接近60%,且高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含量(分别为8.04%、2.67%)与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的含量接近(8.53%、2.13%)。表明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饲用大豆浓缩蛋白应该是可行的,且副产物糖蜜是提取大豆皂甙、异黄酮、低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着重探讨了冷冻和喷雾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如溶解度、凝胶性能、乳化性能、起泡性能与粘度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冷冻干燥样品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溶解度,且凝胶性能和泡沫稳定性明显高于喷雾干燥样品;两种样品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比较接近,但喷雾干燥样品的乳化活性略高于冷冻干燥样品。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稳定性影响。大豆粕经乙醇处理后制备大豆分离蛋 白,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其三维结构构建是通过蛋白质分子重新定向形成更加有序结构来完成,醇改 性大豆蛋白结构更加稳定;与未经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变性转变协同性增强,变性热焓升高,变性温 度上升,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干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与起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60℃、80℃和90℃下干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和起泡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干热处理4 d使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增加到最大值,其乳化稳定性也增加到接近最大值的水平,长时间的热处理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60℃干热处理1 d使大豆蛋白的膨胀率增加到最大值880%,此后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80℃和90℃热处理降低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泡沫稳定性;干热处理使大豆分离蛋白7S亚基各组分和部分11S酸挂亚基发生共价聚合形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粘度等。本文主要综述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并简要概述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激光光散射(LLS)研究了由醇洗豆粕制备的不同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100℃,15 min)的分子量分布和粒径分布。SEC-HPLC检测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蛋白溶液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聚集体、中间体及未聚集部分;蛋白浓度为1%时,聚集体的百分含量为18.70%;蛋白浓度增加到5%时,聚集体的百分含量增加到54.15%;同时LLS的测定结果表明,蛋白溶液有不均一的粒径分布且体系浓度增加时平均粒径(Rh)由56.5 nm增至144.9 n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0~90℃下商业用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性。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5%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及疏水性逐渐提高,起泡能力逐渐增强,泡沫稳定性则逐渐下降;将不同温度下5%大豆分离蛋白中的可溶性蛋白采用离心方法分离后发现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表现出与5%大豆分离蛋白相反的趋势,尤其在20~40℃的溶解温度下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远远优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研究结果也说明,溶液中高比例可溶性大豆蛋白的存在可能有利于蛋白质泡沫的形成,但不能对泡沫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大豆蛋白在溶液中的构象也会影响其起泡性。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20~90℃下商业用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性。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5%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及疏水性逐渐提高,起泡能力逐渐增强,泡沫稳定性则逐渐下降;将不同温度下5%大豆分离蛋白中的可溶性蛋白采用离心方法分离后发现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表现出与5%大豆分离蛋白相反的趋势,尤其在20~40℃的溶解温度下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远远优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研究结果也说明,溶液中高比例可溶性大豆蛋白的存在可能有利于蛋白质泡沫的形成,但不能对泡沫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大豆蛋白在溶液中的构象也会影响其起泡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电动打蛋机搅拌直接测量、分光光度的方法研究了速溶绿茶及其提取物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发现茶多酚添加量为0.2%到0.4%之间对其起泡性有显著的改善,并且发现主要单体EGCG和ECG的活性羟基是茶多酚提高起泡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加工环境的改变(不同的NaCl浓度、蔗糖浓度、pH等)对茶多酚蛋白质混合溶液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温度处理过的乙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并对不同温度干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能及其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凝胶弹性则成微弱的减弱趋势;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乙醇洗豆粕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其生色基团所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溶性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分子聚集程度增强;溶解度与浊度分析说明,适当的干热处理有利于增强大豆蛋白的溶解性能,但蛋白质分子聚集程度的增强导致其凝胶弹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电动打蛋机搅拌直接测量、分光光度的方法研究了速溶绿茶及其提取物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发现茶多酚添加量为0.2%到0.4%之间对其起泡性有显著的改善,并且发现主要单体EGCG和ECG的活性羟基是茶多酚提高起泡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加工环境的改变(不同的NaCl浓度、蔗糖浓度、pH等)对茶多酚蛋白质混合溶液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过程中,为了提高蛋白质回收率及生产效率、控制微生物,需要对低温脱脂豆粕进行粉碎。对比研究了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豆粕工艺,确定了最佳工业化生产的湿法粉碎粒度。在豆粕湿法粉碎粒度为100目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回收率提高到78.9%,凝胶硬度提高了18.7%,弹性提高了4.6%,咀嚼性提高了17.8%。这对扩大大豆分离蛋白应用范围,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潘明喆  李斌  孟宪军 《食品科学》2016,37(15):63-68
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木糖醇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强度以及起泡特性的变化情况,以期更加深入了解木糖醇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糖醇的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增加,而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降低,原来暴露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则被包裹到分子内部。同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其二级结构变得更加有序、致密。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变化,其起泡能力受到抑制。另外,木糖醇使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其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分离制备分离蛋白目前是深度开发和利用小麦胚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通常情况下在制备工艺的最后都要采用醇洗工序来改善分离蛋白产品的纯度和色泽,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乙醇洗涤对小麦胚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功能性质以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醇洗能够脱除80%以上的黄酮;醇洗后的小麦胚分离蛋白的色泽、纯度和体外消化率都有明显改善。醇洗后的小麦胚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明显变差,吸水性、起泡性和乳化活性降低,而吸油性和乳化稳定性略微有所增加。醇洗后小麦胚分离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明显增加,而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减少,二级结构变得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9.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针对起泡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微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7、功率500W、时间2min、溶液高度2.0cm,在此条件下醇提大豆浓缩蛋白的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可分别提高83.5%和52.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性,对SPI经alcalase有限水解产物中不同分子大小的肽段采用谷氨酰胺转移酶TGase进行交联。结果表明:TGase交联可有效提高SPI的起泡性,特别是显著地提高了其泡沫稳定性;MW﹥10 ku的大分子肽当加酶量为15 U/g底物且交联4 h时得到最佳的泡沫稳定性为88.5%;MW﹥10ku和MW﹤5 ku的大分子和小分子肽混合物当加酶量为50U/g(底物),交联时间为4 h、大分子与小分子肽摩尔比为1∶1时得到的最佳泡沫稳定性为60.3%;MW>10 ku的大分子肽交联产物的分子质量显著高于MW>10ku的大分子肽和MW<5 ku的小分子肽(摩尔比1∶1)交联产物的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