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模型的炮检距均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制作了具有不同地层参数的理论模型,研究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研究文中所提出的炮检距均衡方法,目的是要校正剩余振幅误差,即在做完与炮检距有关的处理后依然存在的振幅误差。炮检距均衡是通过确定实际背景地震反射的AVO响应与相应理论模型的AVO响应之间的关系,求取校正系数,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校正,校正后可以突出真正的AVO响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制作了具有不同地层参数的理论模型,研究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研究文中所提出的炮检距均衡方法,目的是要校正剩余振幅误差,即在做完与炮检距有关的处理后依然存在的振幅误差.炮检距均衡是通过确定实际背景地震反射的AVO响应与相应理论模型的AVO响应之间的关系,求取校正系数,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校正,校正后可以突出真正的AVO响应.  相似文献   

3.
考虑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所以得到的反射系数的数值大小与极性可能与实际资料相差较大,用于地震解释则容易造成岩性解释和层位标定的错误。本文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简化,给出了非零炮检距条件下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可以计算不同炮检距或不同道集的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褶积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模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AVO原理拟合零炮检距道反射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规多次叠加技术对地震勘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存在反射振幅随跑检距的变化情况,常规多次叠加技术就不能够保真地反映零炮检距道的反射振幅。为此,本文从AVO原理出发,提出一种在一定近似意义下,根据实际CMP道集用最小平方加权叠加技术拟合零炮检距道反射记录的方法。(1)最小平方加权叠加是AVO技术的一种简化,不需要多次迭代,所以计算速度快。(2)用此法处理的地震剖面分辨率高,有利于进行  相似文献   

5.
译者序:利用地震振幅与炮检距的关系(又称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研究岩性等地质问题是地震岩性解释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即可以预测地下岩性,又可以识别真假亮点,确定油,气,水层的分界面。前些年,由于缺乏数字地震资料,同时又因为投入的计算工作最大,受到多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因此使这项研究进展缓慢。近些年来,由于地震资料的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处理,特别是人机联作工作站的应用,使这项研究容易开展和推广,为了使更多的油气勘探工作者对此方法尽快有所了解,现把美国学者David.M.Markowitz最近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这篇论文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新祥 《石油物探》2007,46(6):545-549,610
共炮检距道集中覆盖次数以及方位角的不规则变化是造成偏移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构造共炮检距向量(COV)道集是解决偏移噪声问题的有效方法。COV道集是传统二维共炮检距道集概念在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延伸,在一个规则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中,每个COV道集是一个单次覆盖整个数据观测范围的数据子集。COV道集也可以通过连接三维地震交叉排列的特定子集而构成。一个简便实用的构造COV道集的方法是:在给定检波线的走向后,计算出每一地震道的inline炮检距和crossline炮检距;用观测系统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炮点的检波器排列范围来确定整个数据的inline炮检距范围和crossline炮检距范围(由负到正),用两倍的炮线间距把inline炮检距的范围分成若干份,用两倍的检波线间距将crossline炮检距的范围也分成若干份,一份inline炮检距和一份crossline炮检距就构成一个炮检距向量道集。在炮线与检波线不垂直时,可由实际的炮线方向及间距计算出垂直于检波线方向的有效炮线间距,再使用这个有效炮线间距和原检波线间距构造出合理的COV道集。最后对COV道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炮检距范围较大和观测系统不规则问题给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低信噪比,干扰绕射以及与倾角有关的问题(例如,反射层点分散,依赖于倾角的MDO和反射角)使可靠的振幅相对于炮检距(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制作具有不同岩石物理参数(纵波速度、泊松比)的理论模型,我们研究了不同纵波速度下泊松比对AVO梯度的影响。基于这种研究,确定了理论AVO梯度与由实际背景地震反射(不含气区)得到的AVO梯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与炮检距有关的校正系数,对实际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剩余振幅误差进行综合校正,达到突出真正的AVO响应及振幅保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最大炮检距选择基于射线理论的多次覆盖水平叠加技术是假定炮检距不同道的信号是一样的,只存在到达时间的差异,经动校后形成的叠加道是各道的叠加平均。水平叠加能压制多次波,同样对随机干扰也有压制作用。单从随机噪声压制效果来说,其信噪比提高了 N~(1/2)倍(N 为覆盖次数)。因此,水平叠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大炮检距是多次覆盖野外采集的关键参数,一般由下面三个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10.
11.
薄层的二阶功率谱特征研究及厚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开明 《石油物探》2008,47(1):30-34
常规的薄层厚度估算技术都是基于地震子波为零相位的假设而发展起来的,在非零相位情况下进行估算往往误差较大.为此,从薄层振幅调谐具有周期性陷频谱特征出发,提出了二阶功率谱的概念,从理论上对薄层的二阶功率谱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薄层厚度与二阶功率谱极大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利用二阶功率谱进行薄层厚度预测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即根据薄层厚度和二阶功率谱的能量关系制作二阶功率谱图,图上强能量团对应的时间即为薄层时间厚度.楔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二阶功率谱进行薄层厚度估算更加直观有效,且不受子波相位的影响,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纵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导致开发前、后的地震反射波层间时差、波形和振幅发生变化,产生时移地震响应。本文以时移地震的差异波形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时移地震资料波形特征与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①薄油层差异波形的形态与围岩和砂岩的原始速度大小没有关系,只与砂岩油层的速度变化有关。薄油层的速度变化导致的差异波形具有规律性,即增速产生正波形,减速产生负波形;②实际研究中,在其他研究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差异波形可以直接定性解释油层速度的变化,即利用正波形判断油层速度增加,利用负波形判断油层速度减小。渤海油区的SZ36-1油田井孔开发动态资料证实,利用差异波形可以直接定性解释油层速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垦东地区新近系河流相储层纵向上表现为薄互层,多数砂体厚度小于1/8λ且多层叠置,在地震上一个反射相位是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综合反映,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无法描述单层砂体。通过构建薄互层楔状模型,明确了薄互层地震调谐规律,建立了薄互层地震响应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以之为指导,提出了薄互层地层毛厚度与砂地比的计算方法,间接描述一套薄互层地层中砂岩等效净厚度,实现了薄互层的间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州扶90-46区块多底井Z72-P54Z井的第四分支段最薄油层平均厚度地质预测只有1.0 m,给多底井钻井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找出薄油层中分支段最优调整点对于提高油层钻遇率及钻完井管柱安全下入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多目标数学模型确定了调整点的三维坐标,结合单圆弧模型即可得出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保证钻遇率的最优井眼轨迹,可以最大限度地穿过薄油层靶区,又能减少主井眼下管柱时误入分支井眼的风险。通过现场验证该轨迹适合现场施工,保证了大庆油田多底水平井的顺利完钻,完成了分支段在厚度1.6 m的薄油层内成功钻进,形成了一套适合大庆油田的分支井钻井优化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6.
薄层陷频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来出现的谱分解法实际上就是已知的薄层陷频法。对砂泥岩薄互层段,用短时窗对地震道做傅里叶分析,可以显示薄层振幅谱和相位谱的周期性。对三维数据体目的层段做谱分析后,可以形成(x,y,f)薄层振幅谱或相位谱数据体。非洲岸外的一个例子说明,在合适频率上做频率振幅切片有可能显示古河道。墨西哥湾的一个例子证明,做频率相位切片可以比常规三维振幅切片更清晰地显示断层。薄层谱还可用来估算薄层厚度及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7.
频谱成像技术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凹区砂岩储层厚度变化快、横向相变复杂、薄层储层精细刻画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泌204井井区应用了地震频谱成像技术,并对砂岩储层频谱成像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克服离散傅里叶变换时窗长度选择上的困难,采用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建立薄储层与频率之间的调谐关系。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分频技术生成了泌204井井区不同频段调谐频率下的地震能量数据体,并进行了薄储层分辨能力分析;然后基于地震能量数据体,进行了砂体储层的边界和空间分布检测,提出了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薄层高频感应测井能够详细、准确地研究电阻率的空间分布,划分储层井眼剖面。应用高频等参数感应测井技术可以划分薄夹层,评价油水、气水界面,显示储层中可动油的分布,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陈守田  孟宪禄 《石油物探》2004,43(1):33-36,79
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厚砂层的颅测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塔河地区膏盐层对盐下地层地震反射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塔河地区过乡1井地震剖面解释所获得的膏盐层的真实模型作为盐体地震地质模型,采用射线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关系,分析了盐下反射界面上的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对盐下地层成像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经过塔河地区膏盐层及边缘时的反射覆盖次数和反射能量没有发生明显突变;小于200m厚的膏盐层所产生的时间上拉值小于4.2ms。由此可见,塔河地区的盐体对盐下地层的成像精度影响较小,换句话说,塔河盐下地震构造成像可信度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展整个塔河地区复杂盐体的盐下AVO特征及地震成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