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叠加速度最佳地表示了共中心点道集正常时差曲线的特性,而偏移速度则零炮检测距剖面和共中心点道集的绕射曲线特性。对于水平层状介质来说,由于其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一致,所以这两种速度是相同的,在倾斜地下的情况下,叠加速度取决于反射面的倾角,并与法向射线有关,但是反射点的横向分散(模糊性)与倾角有关,经倾角时差校正后,叠加速度降低了,而反射点分散现象消失,射线聚集于共反射点上,对于均匀介质来说,倾角时差校正  相似文献   

3.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常规动校正方法建立在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基础上 ,先求速度谱 ,然后用相应速度将道集内双曲线的反射波同相轴校平、叠加。但在地表及地下构造复杂地区 ,反射波时距曲线通常不符合双曲线规律 ,而且在多次波发育或信噪比低时 ,速度谱上很难得到合理的能量团和准确的动校速度。模型约束逻辑动校正技术以地质解释的有效波反射层位模型作为约束条件 ,用逻辑分析和数学拟合的方法求取动校正量 ,对共反射点 /共反射面元道集进行校正 ,力求实现道集有效反射的同相叠加 ,并从根本上改善叠前资料的成像效果。本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因射线畸变引起的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成像问题 ,可以时变、空变。大量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 ,该方法实用性强 ,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中、深地层(1500 ̄1600m),由于反射波同相轴在共中心点道集中的正常时差比较小,根据能量(或振幅)原则,用正常时差作中、深地层的速度分析会降低速度的分辨率,产生速度分析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反射波同相轴正常时差和有效道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了中、深地层速度分析的不确定性。在均匀的单层模型下,求出了我国大部分油田中、深地层速度的不确定性范围和各速度对应的不确定性深度范围。最后,提出了利用有效道的反射  相似文献   

6.
速度、零偏移距剖面和DMO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几种目前流行的DMO处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在常规CMP道集上就能实现对DMO处理的各项要求,其中包括倾斜界面条件下均方根速度近似值的确定和零偏移距剖面的构组。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CMP道集的时间方程,提出使用径向CMP道集数据计算均方根速度的近似值和地层倾角;使用横向CMP道集数据以一次动校求取零偏移距剖面,二次动校求取均方根速度近似值。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这些方法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7.
横向变速介质中叠加速度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横向变速会使常规叠加速度分析产生误差。本文采用变速介质正演模拟算法,对具有不同类型的横向速度梯度地层的模型,模拟野外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计算出道集内时距曲线及常规叠加速度值,并与实际介质的均方根速度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揭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变速介质中,常规叠加速度不仅与共中心点处的速度及旅行时有关,而且还与速度沿横向的二阶导数有关。叠加速度计算误差的符号取决于排列长度内速度横向梯度的变化方向,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排列长度内速度横向梯度的变化率。所得出的叠加速度误差变化规律有助于人们充分认识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结果,进而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算法进行必要的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8.
Levin利用共中心点(CMP)道集模拟了均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下平界面倾斜层产生的反射时差。对某些介质而言,当各向异性对称轴是垂直对称轴时,我们可以发现,叠加速度与熟知的以余弦倾角校正为基础的多向同性预测速度间存在差异。文中,我们用具有垂直对称轴、且介质速度随深度线性变化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做了类似的试验。Levin对同一组内的四种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速度梯度来说,以反射层倾角做倾角校正获得的叠加速度与相应均质介质叠加速度几乎没有差异。正如各向同性介质一样,非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旅行时可用垂向速度等于非均质介质的垂向rms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短排列叠加速度一般与均方根垂向速度不同。即使已记录了P波和S波,在短排列共中心点道集上进行双曲时差分析时,由于存在各向异性影响,我们仍难以恢复垂向速度(或反射层深度)。因此,我们检验了用长排列(非双曲)反射时差反演求取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参数的可行性。一个可能的解是恢复取P波和S波t~2—x~2曲  相似文献   

10.
在共中心点道集中P—SV波型转换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时差是非双曲线的,即使当介质的P波和SV波速度为常数时,也是如此。此外,甚至沿永平反射层也会出现反射点模糊不清的现象。这些现象降低了零偏移距叠加的分辨率。然而,在这种介质中,可以解析地求出P—SV数据倾斜时差转换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常规速度分析时,为了提高速度分析结果的信噪比,通常采用相邻若干个CMP道集作为原始数据。当地下界面倾斜时,各个CMP道集使用同一速度动校正后得到的叠加道有一定的时差。如果这些叠加道求和时能沿同相轴方向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际地震资料试验表明,对于倾斜反射层,与常规直接求和相比,沿同相轴同相求和得到的能量可提高近两倍。  相似文献   

12.
 速度分析和动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常规动校正方法基于双曲线方程,没有考虑动校正速度随炮检距变化的影响,因而动校正结果往往不佳,从而影响叠加和成像效果。非双曲线方程具有更高的近似精度,但在进行速度分析时,由于参数较多,因而不便于进行交互处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动校正方法,在不同的炮检距组道集上分别进行常规速度分析,用高次曲线拟合分段双曲线,最后用高次曲线方程进行动校正。理论记录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常规动校正方法效果好,与高次曲线形式动校正方法效果相近,且只需要拾取少量的速度谱,而四次曲线拟合动校正方法则需要拾取大量的速度谱;六次曲线及分式曲线拟合方法动校正制作速度谱方法既复杂,又不便于交互处理。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共转换点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转换波共转换点相对于共中心点的偏移距离随着纵横波速度比、深度以及炮检距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采用固定道集的方法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而应当在速度比与深度等因素变化时,速度分析所用的道集也做相应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随着速度比与转换点深度的变化而动态抽道的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实现了扫描叠加速度、转换点深度与共转换点道集的一一对应。此法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速度分析技术。经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资料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时移双曲线NMO方程的非椭圆特性,讨论了时移参数和非椭圆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在局部坐标系中描述反射双曲线形状的两个约束参数,并推导出相关计算公式,建立各向异性高密度速度分析处理流程,解决了远炮检距动校道集无法校平的问题,提高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精度。文中通过不同实例说明该方法能够解决远炮检距情况下反射波准确归位问题,并能为叠前反演提供高质量的CRP道集。  相似文献   

15.
裂缝各向异性对纵波叠加地震资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裂缝分布模式的差别导致了介质速度属性的不同,带来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动校正剩余时差,进而影响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效果,增加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而这些复杂性包含了裂发布特征的信息,通过不 同的处理方式提取和解释这些复杂性包含的信息,使得利用纵波地震资料寻找有利裂缝发育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魏修成 《天然气工业》2006,26(12):72-74
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因在岩性、裂隙和流体识别等方面获得成功,而备受关注。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对于反射纵波资料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反射转换波资料,由于其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转换波共中心道集不再是共反射点道集,转换波时距方程也不是双曲方程,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纵波处理方法来处理转换波资料。基于三维转换波传播特点,对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水平分量旋转、三维转换点计算、三维转换波双曲速度分析与动校正、三维转换波非双曲速度比分析与动校正等。三维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常规双曲动校正结果对比表明,非双曲方法优于双曲方法。应用所建立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对某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高质量的三维转换波速度比谱,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叠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常规双曲动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射波旅行时轨迹为双曲线形式的前提假设,推导出无拉伸的双曲动校公式,同时产生新的动校拉伸因子。该因子与界面NMO速度、偏移距、界面自激自收旅行时,时移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定量关系,揭示出常规NMO过程不仅会使同相轴发生反转,而且还会加剧同相轴动校拉伸。将该方法应用于合成CMP道集数据,与常规NMO相比,克服了常规动校拉伸现象,动校结果实现了“整体搬家”,即使出现“鬼”轴现象,也可以借助循环采样中值滤波来消除干扰,最终实现无拉伸动校。  相似文献   

18.
三参量速度分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中,用于地下倾斜界面的CMP道集的动校正速度,不仅随空间位置和t0时间变化,而且与炮点-检波点连线的观测方向有关.为了得到较好的动校正效果,必领进行三参量速度(倾向、倾角和均方根速度)分析,确定地下反射界面的三参量速度信息,然后再采用三维动校正方法.为了求取地层的倾向和倾角,简单地增加两重扫描是不实际的,其计算量大得惊人.因此,国内外的许多地球物理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尝试了多种三参量的确定方法,使这一技术逐步接近实用水平.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三参量速度分析的软件产品也相继问世,并在试用中展示了初步的效果.不过,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广泛采用的常规速度分析技术相比,三参量速度分析的技术还很不完善,使用中还有诸多不便,效果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使之达到满足今后对三维地震勘探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数据分析了声反射成像测井中声波反射波CMP(Common Middle Point)道集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声反射成像测井中声波反射波的高分辨率叠加技术.研究发现,动校正过程中,动校拉伸仅出现在大偏移距的数据道处,因此在动校正环节中基本不考虑动校拉伸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速度对动校正及叠加效果的影响.发现速度是叠加...  相似文献   

20.
张宇飞  苑昊 《岩性油气藏》2015,27(6):104-110
陆上多次波与海上多次波均会干扰有效波信号,使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不同的是海上多次波覆盖了整条地震测线,而陆上地震数据中仅有部分共中心点道集(CMP)受到多次波干扰。 根据陆上多次波的特点,分析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和动校正道集上所表现的地震特征,利用多次波识别方法,确定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分布范围,并在含有多次波的 CMP 动校正道集上,采用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压制多次波。 模型算例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不仅能压制陆上多次波,而且不伤害一次波反射信号,达到了保真去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