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酒泉盆地在新生代受祁连山褶皱带由南往北的逆冲推覆作用,在横向上形成了复杂的前陆盆地结构,依次有南缘山前冲断带、南部前陆拗陷、前陆斜坡、黑山-合黎山前缘隆起和花海-金塔隆后拗陷;在纵向上表现为新生代前陆构造层叠置在中生代伸展构造层之上的双层结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对地震剖面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自晚第三纪以来酒泉盆地的地质结构特征、构造变形特征及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并获得以下认识: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表现为多个逆冲推覆带侧向叠置,并且由于调节断层的分割作用,构造变形及结构具有明显的东、西分段特征,构造变形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推覆体广泛逆掩于下白垩统之上;南缘山前冲断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是盆地内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其中逆冲推覆体下盘掩伏构造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是玉门油田今后勘探突破的一个关键地区。在概述了国内外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的现状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的特殊性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并就今后的勘探方向和地震构造解释方法提出了建议。酒西地区在勘探推覆构造带前级地带的同时,还需向推覆构造的内部和下部发展,在青西凹陷寻找构造裂缝复杂油气藏,在寻找以白垩系为油源的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考虑石炭-二叠系生油的可能性;在酒东地区的生油凹陷内应注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勘探;充分利用遥感、野外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地质-地震模型,利用平衡剖面反演和地震模拟正演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独立模拟,通过不断的修改,获得合理的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3.
酒泉盆地窟窿山地区撕裂断层与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窟窿山逆掩推覆带位于酒泉盆地祁连山北缘西部,中生代为断陷盆地,新生代为前陆盆地,已在窟窿山构造发现青西裂缝性油藏。为了搞清油气富集特征,以断裂构造剖析为主线,对本区逆掩推覆带内的撕裂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窟窿山地区油气分布的独特特征,指出北东向撕裂断层控制着开启性裂缝带的分布,是油田的高产区块。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根据残余盆地的特点,从盆地周边,基底和盖相互影响的角度,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格局,将盆地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吐鲁番坳陷,艾丁湖斜坡,了墩隆起,哈密坳陷和南胡戈壁隆起,基底构造控制了这些构造单元的分布。用构造区的概念探讨盖层构造发育规律与区域构造边界之间的成因关系,把盆地内部盖层构造分为4个构造区: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并进一步划分了二级构造带,讨论了背斜斜造的主要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酒泉盆地剩余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盆地的3大主要勘探领域是盆地南部冲断带;富油凹陷内部低凸起以及环凹斜坡带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性油气藏;盆地西部走滑断裂构造带。其中,盆地南部冲断带是近期最主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老君庙构造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老君庙油田所处的构造带,位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综合地震、非地震及地面露头资料研究分析后认为,老君庙构造带经历了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构造演化;在剖面上具有多层冲断席推覆叠置的结构特征;由于发育多条北北东向的调节断层,平面上的构造变形具有东西分段的结构特征,并具有西弱东强的变形趋势。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白杨河组间泉子段河流相砂岩层,油气主要来自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通过对构造区块的剖析及对相应区带与圈闭的评价,指出134断块、庙西断块、庙西背斜以及中盘逆冲断片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下白垩统下沟组沟零段(K1g0)、沟一段(K1g1)为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的主力产层,为明确其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展布研究,阐述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基于储层综合评价划分了储层类型,并运用深度学习非线性反演技术预测了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8.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隆升阶段,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凸起区有利于形成潜山油气藏;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挤压隆升形成盆地的反转构造圈闭;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促进了烃源岩成熟演化,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新生代前陆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油气藏及早白垩世断陷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酒泉盆地今后油气重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发景  汪新文 《勘探家》1996,1(1):25-28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潮水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潮水盆地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盆地主要受燕山运动拉张作用和喜山运动挤压反转作用的控制,发育侏罗纪、白垩纪正断裂以及第三纪逆冲、反转断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盆地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燕山期断坳盆地发育阶段以及喜山期山前坳陷盆地发育阶段;综合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认为金昌坳陷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1.
酒泉盆地窟窿山油藏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南缘冲断带内的窟窿山背斜构造,轴向为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走向相一致。在该构造内,已证实作为油藏主体的高丰度富集区块呈北北东向展布,下白垩统深层裂缝性储层的发育情况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藏分布范围。根据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全直径岩心X-CT 扫描和成像测井等各项资料,研究了下白垩统下沟组储层内裂缝的成因类型、产状,包括裂缝延伸方向、组系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分析数据、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及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该油藏下白垩统下沟组储层内的裂缝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山东南缘构造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东南缘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本文通过对断裂、构造样式等的研究表明,阿尔金山东南缘逆断层发育,形成向阿尔金山前散开、向盆内收敛的“帚状”分布;在这些压剪性断层控制下形成了一系列断鼻及多种构造样式,造成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综合分析评价认为,该区生储盖条件较好,侏罗系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圈闭发育,油气藏类型丰富,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所得结论对阿尔金山东南缘进一步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且周边断陷阻隔了盆缘大型物源,使之发育继承性大型深水、半深水湖泊,形成巨厚烃源岩系;2)在早-中燕山期的强烈走滑拉张时期,发生强烈走滑拉分作用,引发盆地火山活动及快速深陷,发育深水、半深水湖相泥岩夹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由此形成火山岩、砂岩两类储集体;3)在断陷形成后,仍继承性快速沉降,披覆坳陷层系多套具有异常压力的巨厚湖相泥、页岩系,使断陷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并使断陷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封盖条件;4)后期稳定沉降,未发生强烈抬升,区域盖层保存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气藏保存条件;5)基底深断裂在晚白垩世活动性明显减弱,对天然气藏的破坏明显减小。主要深断陷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在箕状深断陷生烃中心周缘发育的缓坡坡折带、坡垒带及陡坡坡折带上的一批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构造与地层超覆尖灭、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其中两个深断陷之间的隆起带是大油气田最有利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4.
桩南断裂带位于孤北洼陷内部,对两侧的边界断裂起着继承与连接的作用.受区域右旋走滑作用影响,在本区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拉张构造,并且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连接两侧边界构造带的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域.为探索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分析构造分区和油气分区,首次提出桩南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同时重点剖析油藏沿构造变形区的有序排列规律,明确了桩南断裂带分段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本区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震资料解释与盆地模拟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联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油气成藏研究:①通过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构造演化史模拟的结合,再现生长地层的变形过程,揭示控制有效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②根据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和岩性预测,约束重建沉积史,分析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提供依据;③将波阻抗反演孔隙度和渗透性与储层演化和油气成藏结合起来。盆地模拟的结果取决于井资料和地震反演结果,而数值模拟出来的流体方向、饱和度、裂缝等,又可用来作为约束条件以提高地震反演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