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时间域单频干扰波的压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 ,地震测线上方如果有高压输电线通过 ,在地震记录中就存在一个 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在地震记录的整个时间段上具有很强的能量 ,并且其频率、相位和振幅可认为基本保持不变。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仅仅是对噪声和信号同时压制一定的倍数 ,并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干扰 ,即没有改善单频分量频率附近的信噪比。因此 ,我们尝试在时间域内采用余弦波来逼近这种干扰波 ,并从地震记录中减去它 ,以实现压制这种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只压制单频干扰波 ,不伤害有效信号 ,从而使单频频率分量附近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试算 ,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时问域单频干扰波的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地震测线上方如果有高压输电线通过,在地震记录中就存在一个50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在地震记录的整个时间段上具有很强的能量,并且其频率、相位和振幅可认为基本保持不变。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仅仅是对噪声和信号同时压制一定的倍数,并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干扰,即没有改善单频分量频率附近的信噪比。因此,我们尝试在时间域内采用余弦波来逼近这种干扰波,并从地震记录中减去它,以实现压制这种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只压制单频干扰波,不伤害有效信号,从而使单频频率分量附近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试算,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成熟勘探工区的工业化程度高,高压线密集,地震记录中常常存在较强的50Hz工业干扰,其能量极强,频带范围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范围重叠,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品质。50Hz工业干扰压制方法基于正余弦加权逼近法,实现工业干扰的自动识别与压制,即仅对存在工业干扰的数据进行噪音压制,这样既能有效压制噪音,又不损伤有效信号,50Hz工业干扰得到较好压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双向预测法压制线性干扰波和多次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武克奋 《石油物探》2005,44(5):458-460
通常干扰波压制技术是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的频率差异和视速度差异来分离和压制干扰的。利用视速度差异的f-k滤波技术,虽然有很好的压制效果,但当有效波与干扰波的视速度范围有重叠时,二者不能完全分离;此外,由于是多道处理,在压制干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工噪声,降低了分辨率。双向预测法利用拉冬变换同时预测有效波和干扰波的模型,以约束压制函数的计算,然后在单道记录上压制干扰波,能时变和空变设计滤波器,有很强的信噪分离能力,不会产生人工噪声。理论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分离和压制干扰波能力很强的高保真压制干扰波方法。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中各种干扰尤其是面波非常发育,给常规地震勘探提出了挑战。传统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对远排列面波压制效果欠佳,处理实践发现,基于十字排列的三维锥体滤波技术是有效的面波压制方法,该方法在去除面波的同时保留了丰富的低频信息,为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6.
时间域单频干扰波消除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在时间域内同频率、不同振幅正弦波和余弦波的组合逼近单频干扰波,然后运用快速频率扫描方法估算单频干扰波,利用振幅计算公式计算正弦波和余弦波的振幅,依据单频干扰波计算公式计算单频干扰波,最后从地震记录中减去单频干扰波实现消除单频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仅仅消除干扰波,而并不伤害有效信号,从而使得单频干扰波频率分量附近有效信号的信噪比明显提高。本文方法与常规单频干扰波消除方法相比,去噪效果相当,但运算速度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理论和实际数据的试算,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行工业化软件中工业电干扰压制处理的计算效率和处理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并推导了一种压制多种频率成分工业电干扰的新算法。 该算法采用余弦函数组合近似逼近工业电干扰,根据最小二乘法最优逼近和归一化互相关系数实现多种频率成分工业电干扰的自动识别与自适应压制。 在理论 合成数据和松辽盆地 CD 地区的地震资料工业电干扰压制中进行应用,其结果表明,新算法的保幅性较好,信噪比较高,在勘探成熟区的高保真叠前地震资料预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和12井三维地震工区的地表结构复杂,不仅发育折射波、面波、强能量噪声等原生干扰波,而且发育多次折射波等次生干扰波。去除此类干扰波是确保有效波成像的关键。因此,有针对性地应用锥形滤波去噪和分频噪声压制技术去除了和12井区的原生、次生干扰波,有效提高了该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海洋多次波特征和压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波问题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存在,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干扰地震资料的解释。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多次波压制技术分为基于有效波和多次波之间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预测减去法两大类。总结了海洋多次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以及各种压制多次波的常用方法,用模拟合成地震记录验证并讨论了局部相干滤波方法压制多次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雷扬  吴闻静  梁正洪  陈兵  刘远志 《岩性油气藏》2013,25(4):106-110,115
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0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160m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始地震资料中工业电干扰的单频特点,提出了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系数自动识别含单频干扰地震道并进行自适应压制的方法。 选择深部位时窗,采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组合形式来表征单频干扰,以此逼近实际地震数据中可能含有的单频干扰,并使目标函数(实际地震数据与单频干扰的平方残差)达到极小值,由此求得单频干扰的振幅、相位和频率;再将该单频干扰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互相关系数计算,归一化互相关系数越大,则该实际地震数据中含有单频干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不含有单频干扰或含有的单频干扰能量较弱,可以忽略;对归一化互相关系数设置单频干扰的识别门槛值来分选含有单频干扰的实际地震道,并将单频干扰从实际地震数据中减掉,由此实现地震数据中单频干扰的自动识别和自适应压制。 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单频干扰识别精度和压制效果方面均优于常规带通滤波均方根能量单频识别方法和某工业化软件,为实际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适应单频干扰波识别与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如果测线上方有高压输电线通过,记录中就会出现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很难完全将其消除干净,且会伤害到有效信号.但可以在时间域采用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来逼近这种单频干扰波,并从地震记录中将其减去,达到消除这种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消除干扰波,而不伤害干扰波附近的有效信号,从而提高单频波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离散余弦变换(DCT)域中利用预测滤波器压制地震数据中随机噪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法的压噪能力进行了评估,表明与离散傅里叶变换相比,DCT变换能够利用更少的系数来表征地震信号,即具有更好的能量压缩性能,从而可以更好地分离信号和随机噪声,实现随机噪声的压制。人工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与F-X域预测滤波技术相比,采用DCT压噪不仅效果好,而且能更好地保护有效波。  相似文献   

14.
深海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琼东南深海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全面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深入分析深海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开展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叠前去噪处理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深海地震多次波压制、水鸟干扰压制、涌浪干扰和异常振幅压制等处理方法,总结出针对深海地震资料的叠前去噪技术,为今后的深海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Fiel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common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Reservoir simulation is the most commonly applied methodology to generate an optimum field development plan. However, reservoir simulation can be an energy and cost intensive method that often relies on rather subjective assumption of input parameters, due to lack of accurate field data.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predict individual well performances and accordingly develop infill drilling strategies. Due to its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ANN is used as a tool to construct a correlation for production prediction. Seismic attributes, which captur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 geology, and completion information are used as network inputs. In calculating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the geometry of the flow system under consideration was used together with the geometric location and the starting production schedule of each well within the system.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19N 94W Township of the Wamsutter field in Wyoming using actual seismic attributes, completion information, well configura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Production predictions were generated by the network for all locations at which seismic attributes were available. More promising locations were then selected for infill drilling purposes based on predicted productions at these locations. The predicted initial rate and 10-yr cumulative production were consider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fill drilling location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potential. Results from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ANN was able to m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completion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effect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captured in seismic attribute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llowed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maps of gas production, revealing new sweet spots which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from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history alone. The production maps derived from the ANN predictions contain important heterogeneous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reservoir properties reflected in seismic data. Even though well interference was initially thought to have a limited effect on well performance for 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the incorporation of well interference parameters in the network design improved production predictions, suggesting that well interferenc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well performance than originally anticipated.  相似文献   

16.
重锤、钻机和抽油机等机械是油区地震采集施工中常见的干扰源,对地震资料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分析其机械干扰形成机理、传播方式和频谱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重点针对抽油机地面动力干扰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试验,提出了利用特定的检波器组合方式来压制干扰的方法,结合地震采集噪音实时监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是高密度地震勘探中的一种高效采集技术,但它在大幅度提高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作业效率的同时,其固有的谐波干扰也严重地影响了地震资料品质。目前常用的滑动扫描谐波干扰压制方法是模型法,即基于震源力信号设计谐波预测算子,求取相关后记录中的谐波干扰,将求得的谐波干扰从被干扰区域中剔除。然而在实际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设备等原因往往缺失震源力信号,因此无法应用模型法压制谐波。本文基于准噶尔西北缘玛西1井三维震源力信号的实际数据,尝试应用独立同步扫描邻炮干扰压制方法滤除滑动扫描资料上的谐波干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深层火山岩储集层定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探井资料有限的研究区,如何充分利用邻区的钻井、地震资料,对深层火山岩储集层作定量预测,本文结合实际对比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套定量预测方法。在经过地质、地震可行性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先将有效趋势分析与机理分析相结合,选取特征地震参数,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校正等手段,将相邻测区地震资料相关信息作动态合并处理,再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储层厚度预测。该方法在FS-9井区侏罗纪末期火山岩储集层厚度定量预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后验探井检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