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内断层南北对倾的"包心菜"状的独特构造,分析白东构造带第三纪构造成因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上堑心构造组合的特殊现象分析出发,结果表明该区自第三纪以来是在右旋走滑拉分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健 《特种油气藏》2004,11(6):40-43
通过综合分析笔架岭构造带物探、钻井、测井等资料,论述了该区构造、沉积、储层扣油藏等特征。该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和沙一、二段;东营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个油组,每个油组均有油气分布。该区断裂构造发育,主干断层有3务即1、2、3号断层,具有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呈帚状分布的特征。储集务件十分优越,主要油气藏类型为断裂单斜、逆牵引背斜、挤压背斜扣断阶油气藏。笔架岭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主干断层的控制,纵向上沿主干断层呈屋脊状叠合分布,平面上沿主干断层呈斜列分布;含油层位由南向北偏高,层位年代变新。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不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义东断裂走滑特征明显,主断层(义东断层)及其伴生次级断层呈锐角或近直角斜交,平面上呈"入"字型,主断层与两侧的平行断层呈NEE—NE向雁行式展布;剖面上,主断层面陡峭,伴生的次级断层断至主断层面上,形成负花状构造,且具有窄而深的半地堑式构造。义东断裂带控制陡坡带发育多期次、多类型的砂砾岩扇体,断裂多期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沿着断层分布的NE向雁列式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义东断裂主要对油气运移起侧向封堵和垂向输导作用,控制油气沿义东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4.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
文留构造断层十分发育,东西两翼被平行于长轴的文东、文西大断层切割后,其顶部形成地垒构造带,该构造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气丰富。东营组油藏是东濮凹陷复合式油藏最上部的一组油藏,油源来自下伏地层沙河街组,储集层为薄层砂岩.油气聚集在邻近油源的圈闭中.属次生油藏,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6.
大柳泉构造带是廊固凹陷的中央隆起带,由于其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活动多样,油气成藏十分复杂。基于二次采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成果,系统开展了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沙三中、下亚段暗色泥岩是主力烃源岩,固安-旧州鼻状构造和柳泉-曹家务塌陷背斜为有利聚油构造区,一、二级断层控源,三、四级断层控藏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论述了侧生旁储-远源供烃-构造控藏、下生上储-混源供烃-断层控藏和自生自储-近源供烃-地层不整合控藏等3 种成藏模式的形成机制、油气聚集特征和分布规律,指出了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部断裂构造带是恩平凹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基于地震、地质、地化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南部断裂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条件与特征,探讨了控制南部构造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恩平凹陷南部断裂构造带油气主要来自北侧EP17洼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主要目的层段珠江组下段、珠江组上段及韩江组下段砂岩储层物性好,EP17洼生成的油气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进入南部断裂构造带上的渐新统恩平组和珠海组后,再沿控圈断层进入珠江组和韩江组圈闭中聚集成藏,东沙运动时期为油气充注的主要时期。恩平凹陷南部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断层活动性、圈闭形成期与成藏关键期的相互匹配、后期构造调整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缓坡带构造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断块油气田》2005,12(3):22-24
对济阳坳陷缓坡带地区进行构造分类研究,提出以基底断裂发育程度、后期活动与下第三系同沉积断层的组合特征作为断陷盆地缓坡带类型划分标准的“成因-结构”分类方式,将缓坡带划分为单断型与双断型缓坡带两大类以及坡折式、断阶式、垒堑式和半地堑式缓坡带4种类型。结合每一种类型的缓坡带形成的地质环境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出4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葵东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滩海葵东构造带钻探程度低、断裂发育、断裂组合关系复杂、储层变化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等地质问题开展攻关研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有利地质条件和成藏特点,提出“多期成藏、多层次含油、环洼带状分布”的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燕南断层为本区的主要油源断层;构造是控制该区油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断块油气富集程度和含油气层位存在较大差异;岩相变化影响断层侧向封堵性,同时影响油气富集程度。以新的地质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取得良好勘探效果,并进一步初步确定葵东构造带的3个局部构造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深入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西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文南油田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对文西断裂带的主要断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对主要断裂的构造样式作了分析,对构造发育史做了恢复。指出:该区构造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雏形形成阶段(Es4-Es下4)、强烈深陷阶段(Es3)、滑脱变形阶段(Es上3-Es2)和滑脱增强阶段(Es上2-Ed);断层的分布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局,断层对该区油气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南洼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将剖面分析与平面分析相结合,综合精细地震解释与时间-方差切片,建立了区域断裂体系发育模式,总结了走滑断裂的控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辽中凹陷南洼新生代走滑断裂体系主要包括6条右旋走滑断裂。根据断裂性质及发育位置的差异,将断裂分为控洼走滑断裂和洼中走滑断裂2种类型;走滑断裂将辽中凹陷南洼分为西部斜坡带、中部走滑带和东部反转带;同时由北向南存在分段特征,北段整体表现为东断西抬的箕状断陷特征,中段为大型宽缓凸起,南段发育西高东低的小型凸起;走滑断裂的不同连接形式形成了区内多个构造变换带,依据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可分为"S"型走滑控圈、走滑拉分控圈和多走滑复合控圈;受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挤压应力区易形成背斜或断鼻型圈闭,油气保存条件较好,而受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伸展应力区普遍发育断块型圈闭,单块圈闭面积相对较小,但油气运移条件好,对浅层油气成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块预测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平面上可划分为3段,北段属印支期褶皱,中段属燕山期褶皱,南段属喜山期褶皱;纵向上可分为3层,下层为印支期原地系统,中层为燕山期推覆构造,上层为喜山期推覆和滑移叠加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形变强烈,因此,封盖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因素。北段断层通天,目的层裸露;中段目的层裸露与掩盖参半;南段地表出露中下侏罗统红层,发育连续形变对破裂构造的封盖,目的层埋深适中,油气藏保存条件变好。据此认为龙门山南段的大邑、高家场—莲花山构造带是最有利地带,可以找到大、中型油气田;中段的磁丰场—亍子断褶带是有利地带,可望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北段油气藏破坏,局部地段可能发现小型残余稠油藏。进而提出在山前隐蔽带首钻大邑、重上鸭子河、探索金马、聚源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营凹陷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运用断层玫瑰花图、平衡剖面法、断层封闭性分析法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揭示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断层主要形成于孔店组沉积时期,由于形成机制的分异性,不同走向断层活动期次具有较大差异。断层平面表现为梳状、平行式、雁列式组合型式,剖面发育阶梯状、"Y"字型、"屋脊"式组合类型。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和基底走滑断层形成的褶皱带经历"形成期—加剧期—定型期"3个阶段,被早期或同期断层切割,呈现多个断鼻"串珠状"分布的特点。该构造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运聚最有利指向区,轴部储层物性好于两翼,断层封闭与输导性能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键因素,断层长度、褶皱带宽度以及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平面分布范围,断层构造样式和褶皱带幅度共同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沾化凹陷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形态,从理论上研究了其古,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史及其断层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认为现今应力场对断层封闭性及油气分布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该区近东西向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差,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南北向断层封闭性较好,对油气在深部,尤其是在古潜山中聚集较为有利,北东,北西向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该区的勘探成果也证实了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受秦岭-祁连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重力、航磁、遥感和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中区横向构造带表现明显,可以将其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根据各区内分布的次级隐伏构造或明显的东西向断裂,北区分为桌子山段和横山堡段;中区由转换带和马家滩段组成;南区进一步分为沙井子北段、固原段和华亭南段;区段之间构造特征差异显著。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多集中分布在横山堡段的逆冲断块和背斜中,石油多分布于马家滩段及其邻近的逆冲推覆构造中。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东部隆起与克拉美丽山前三大构造变形区。东部隆起构造变形区南北分为三大构造变形带,北部构造变形带为一组北东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构造,中部为北西西向展布古凸起,南部构造变形带发育受早期构造控制的近南北向构造,形成叠瓦状褶皱-断裂组合。该区经历了石炭纪的伸展断陷和南北向挤压变形,中生代的挤压走滑和新生代南北向的挤压等多期构造变形,具有挤压、走滑、逆冲推覆与膝褶褶皱等多种构造变形型式,划分为六大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变形差异性、多期叠加古凸起、不整合和断裂等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是位于库鲁克塔格、南天山两个褶皱带之间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为库鲁克塔格山前的走滑前陆盆地,发育三叠-侏罗系含煤岩系,呈南厚北薄的楔形。新生代为天山山间的挤压断坳盆地,发育一套冲积-河流相的红色碎屑岩系,呈北厚南薄的楔形。盆地内主要发育近东西-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带,前者平行于南北山系,具有压扭-冲断性质,后者为前者压扭性作用下的伴生产物。盆地的构造变形南强北弱,致使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在南、北凹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藏南早北晚,破坏南重北轻,油气分布南贫北富。北部凹陷内的北西向二级构造带是油气成藏的最有利区带,与断层相关的背斜圈闭油气充满度高。南部凹陷内变形强度较弱的北西向二级构造带是寻找燕山期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南北凹陷之间的种马场叠瓦冲隆带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崔殿 《岩性油气藏》2015,27(6):48-54
克夏断裂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由南向北发育有克拉玛依断裂、南白碱滩断裂、百口泉断裂、百乌断裂及夏红北断裂共 5 条主要的一级断裂以及伴生的多条次级断裂。 在筛选钻遇断裂探井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取样进行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这 5 条一级断裂的胶结物类型明
显不同,由南向北依次为克拉玛依断裂的绿泥石和浊沸石、南白碱滩断裂的方解石、百口泉断裂的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百乌断裂的方解石和铁方解石以及夏红北断裂的铁白云石和菱铁矿。 由此可见,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阶段由南向北逐渐趋向晚期,且经历了胶结-溶蚀-再胶结的过程。 结合断层活动性分析和断
裂带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认为这是由于断裂活动期由南向北逐渐提前,进而影响断裂内地下流体活动期次导致的。 不同断裂的胶结封闭作用和流体活动差异性可进一步影响各断裂的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20.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玛扎塔格断裂形成于早加里东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期,构造样式由滑脱背斜转为基底卷入背斜,与西侧的鸟山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喜马拉雅晚期与古董山断裂连为一体,南北向展布的玛南1井断裂为调节断裂;玛东冲断带形成于中加里东中期,定型于晚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为滑脱背斜,其与西南部发育的玉北1井断裂、胜和断裂同期形成,后者定型于晚海西期。勘探证实,已发现油气藏与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有关,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含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