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介绍了传统色纺混色工艺两种方法(条混法和全混法)的混色效果及其优缺点。开发出了新型色纺精细混棉机及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该流程具有流程短、混色均匀度高、柔性化生产模式、清洁维护简单方便等优势。生产实践证明,使用该流程后混和均匀度平均误差率可达到0.96%,色纺产品色差均在客户允许范围内。认为:该新型色纺工艺流程能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色纺原料混纺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色纺纱梳理工艺特点.介绍了色纺双梳工艺的含义,针对色纺纱的质量要求,阐述了采用双梳工艺的优势.以两个工艺流程为例,分析了双梳工艺的低耗性.同时分析了双梳工艺两次梳理的技术要点.针对色纺纱强力低的问题,提出了对应措施.认为:双梳工艺可以解决色纺纱色点问题,保证混色精准.指出:色纺双梳工艺应根据最终产品质量要求和成本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配棉与混棉是纺纱的两个重要环节。配棉是否合理既会影响产品品质又会影响成本。混棉(混色)是否均匀会造成纱线色差与色档。本文根据浙江色纺纱企业的生产实践,探讨了色纺纱配棉与本色纱的不同点,阐述了配棉的操作流程,对目前采用的3种混棉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作了比较分析,为色纺纱生产企业做好配棉与混棉混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色纺技术,基于色彩理论阐述了色纺纱和本色纺纱的质量和梳理的个性要求,从清的对象、混的要求、梳的效果解析了色纺产品特殊色彩风格的奥秘和色纺生产实践中诞生的双梳、混梳等特殊工艺。指出:研究色纺应将色彩知识与纺纱技术相结合,运用空间视觉混合等色彩理论解析色纺产品的色彩奥秘;色纺双梳、混梳等特殊工艺技术是在实践中诞生,其个性需求给纺纱设备、器材发展带来可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小比例色纺纱的生产技术要点。针对小比例色纺纱经常出现的色差、色结等质量问题,对原料选配、混色方法选择、工艺设计原则、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和生产建议。在生产中,选用细度适中、成熟度好的原棉及色度稳定、回潮率适当的化纤,采用卷混法改善混色不匀,优化各道工序的工艺,做好清洁、隔离防护及质量检测工作,减少了产生色差的可能性,降低了色结,提高了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小比例色纺纱的生产技术要点。针对小比例色纺纱经常出现的色差、色结等质量问题,对原料选配、混色方法选择、工艺设计原则、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和生产建议。在生产中,选用细度适中、成熟度好的原棉及色度稳定、回潮率适当的化纤,采用卷混法改善混色不匀,优化各道工序的工艺,做好清洁、隔离防护及质量检测工作,减少了产生色差的可能性,降低了色结,提高了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色纺纱特性,探讨了色纺纱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点及工艺技术措施,通过从染色原料的选用、棉花染色、混和、混色方式、配色过程、色纺配棉、各工序工艺及设备的调整和车间生产现场的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了色纺纱颜色准确、色比均匀,减少了色点、横档的产生,可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羊毛混色纺纱计算机智能测色配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经验Stearns-Noechel模型进行了修正,在得到适用于染色羊毛混色纺纱颜色预测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Data Color光谱光度仪读取来样的整体表面反射率,对常用数据库中的基准色进行三刺激值匹配运算,预报混色配料方案。该系统采用ICC颜色管理体系,提高系统的适用性与直观性,防止不同设备间移植时产生跑色现象,可直接由电脑屏幕表达颜色的匹配过程,显示混色织物的素色与夹花效果。该系统的初步应用表明,采用计算机智能测色配料系统,可大大提高混色产品的打样效率,推动企业建立加工生产及产品开发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色纺针织纱技术与产品发展的4个阶段,探讨了生产色纺纱的关键技术与纺纱新技术在色纺纱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色纺针织纱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色纺纱产品研发与生产中的颜色模型构建等关键共性技术,基于四基色纤维以12.5%的离散梯度网格化混配构建全色域混色模型;结合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和三通道数控纺纱技术,阐述了“多通道牵伸比-色纤维混合比-成型纱线颜色值”的三要素调控机理,提出了调控成形纱线色相、明度及彩度的工艺方法,设计了纺制全色域混色纱的工艺;利用三通道数码纺纱机纺制了等明度不同色相、等色相不同明度、等色相不同彩度的三个系列的彩色纱,并对纱线的条干、毛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测试数据与本色纱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全色域混色色谱纺制全色域彩色纱线的工艺具有可行性,纺制的彩色纱各项性能指标均可达到本色纱的一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混色打样、各工艺主要技术措施及参数等。着重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色纺纱的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色纺纱"订单多、批量小,品种多、翻改频次高、针对性强、用工多"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色纺纱线生产中的梳理问题及相应的工艺配置。对比了染色纤维与本色纤维的加工特点。指出纤维经过染色后可纺性变差,采用双清双梳工艺流程,梳理难点是如何精细梳开纤维束,排除色结,减少纤维损伤,提高纱线强力。通过采取针布选配、工艺优化及适度增加梳理元件等技术措施,可使生条色结和短绒率得到明显降低。认为:应针对染色纤维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色纺梳理效果,以保证色纺纱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色纺打样技术。阐述了色纺打样的必要性、常用的几种打样方法及相关要求。以微样法为例,提出了使用的设备仪器和具体操作要点。指出打样是进行色纺生产的基本前提,也是满足色纺用户质量要求的核心技术之一。微样法、小样法、大样法等几种打样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依照具体情况灵活搭配选用,以取得良好的打样效果,满足色纺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丝和棉纤维的性能、染色工艺流程、染液处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纺制9.72 tex色纺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测试了色纺纱的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活性染料色纺的新型纱线提高了色纺纱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与档次.  相似文献   

15.
探讨色纺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从原料、生产全过程及相关管理工作等方面阐述了色纺纱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认为:通过合理选用原料,优选染色工艺,正确选择混棉及配色方式,准确把握配色方法,合理配棉,各工序采取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和现场管理工作,可以生产出质量满足要求的色纺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把握生产过程中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精确性,探究色纺纱针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因素。首先织造不同弯纱深度、不同织物组织的色纺纱针织物,色纺纱颜色配置红蓝、红黄、黄蓝、黑白4种,然后使用Datacolor SF600测色仪测试织物不同层数时的颜色,并从明度、饱和度、色相3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弯纱深度、织物组织、织物层数对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层数、织物组织、弯纱深度对色纺纱针织物的明度值均有影响,但对色纺纱针织物的饱和度和色相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色纺纱产品特点及调配色原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促进色纺纱生产的发展,综合论述分析了色纺纱发展概况、产品特点以及生产的关键环节.指出:色纺纱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颠覆了传统纺纱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与节能,可获得独特的混色效果与产品风格,有利于实现多种纤维混和利用.色纺纱的根本在于染色牢度好,染色准确、稳定一致,色泽漂亮时尚,其关键环节是调色与对色.应解决好色彩对比错视问题,正确掌握对色方法,注重对色检验环境管理,严格执行色纺纱外观检验标准,从而使色纺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普梳色纺纱生产工艺的优化。针对色纺纱生产特点,从原料及生产全流程采取一系列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并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细纱工艺,最终较好地改善了14.6tex普梳色纺纱质量。认为:合理选用染色原棉,正确选择原料混和及混色方式,优选各工序工艺配置,严格控制色差,能够收到改善色纺成纱质量的良好效果,纺制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用户要求的普梳色纺纱。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半精纺生产中PTT纤维的应用,以及色纺生产中控制色差、色点的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粘胶/PTT混色纺纱各纺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和关键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探讨整合更加低碳环保的色纺纱技术问题。围绕色纺纱技术"染,配,混,管"的难点,针对色纺企业存在的低效率、用工高、装备差、能耗高等症结,以及纤维染色仍然污染环境,色纱行业整体智能水平不高等问题,指出了遵循绿色、低碳、智能及中高端的发展方向,以及控制染色棉花标准和掌握好"配棉,混和,对色"的技巧。认为:应尽量使用原色化纤,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差异化,通过加快色纺纱硬件、软件升级改造等措施,从而加快色纺业向低碳、环保、智能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