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宣化钢铁公司 (简称宣钢 ) 8号高炉 (12 6 0 m3)喷煤系统投产前较长时间全焦冶炼 ,焦比达 5 40 kg/t左右。 1999年 2月 8号高炉喷煤投入试生产 ,到 1999年 6月份以后 ,高炉喷煤比已上升到 10 0 kg/t,当年煤比实现 74kg/t,焦比降到 45 7kg/t。2 0 0 0年全年达到煤比 12 3 kg/t(超过了设计水平 ) ,2 0 0 1年上半年达到 141kg/t,并于 1999年 12月实现烟煤无烟煤混喷。2 0 0 1年元月实现 5 0 %以上的烟煤比 ,2 0 0 1年 5月烟煤比达到 75 %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8号高炉喷煤工艺流程由配煤系统、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组成。 (1)供煤系统 :…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柳钢2号高炉(2000m)3实施的"精料"和"精风"方针,保证高炉风口均匀喷煤,优化高炉各项操作制度,加强监控稳定炉况及加强炉前出铁操作管理等措施,高炉喷煤比由143kg/t提高到173kg/t以上,最高达到188kg/t。  相似文献   

3.
马钢2号高炉进行了多次提高煤比的专题攻关,然而2021年1—11月,2号高炉的平均煤比仍只有149kg/t,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提出了煤比达到165 kg/t的攻关目标。基于2号高炉原燃料条件及设备运行能力,分析了影响煤比提升的限制性因素,确定了攻关方向。通过调整上部装料制度及下部送风参数,得到了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形成了稳定合理的操作炉型;通过调整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得到了均匀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攻关后,2号高炉生产指标大幅提升,煤比由149kg/t提升至169kg/t,燃料比降至505kg/t,利用系数提升至2.83t/(m3·d)。  相似文献   

4.
针对武钢高炉在同一段时期内不同高炉燃料比差异很大的情况,重点从焦炭质量、烧结矿质量、高炉炉身热效率、碱金属及锌危害、铁钢不平衡等方面,探讨了造成高炉燃料比波动的原因。认为,焦炭水分的大幅上升期间,能造成高炉燃料比增加10~15kg/t。另外,与8号高炉相比,4、5号高炉燃料比明显偏高,其原因一是4、5号高炉的炉身热效率明显要低于8号高炉,二是4、5号高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偏高,尤其锌负荷长期在0.4kg/t以上。  相似文献   

5.
太钢2号高炉自1999年5月采取高炉槽下过筛,提高风温,富氧喷吹及加强高炉操作等措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利用系数连续4个月达到2.8以上,入炉焦化降至404kg/t,煤比达130kg/t跻身于全国同类型高炉前列。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5,(5)
对邯钢5号高炉"经济炉料"条件下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原燃料条件变差和处于炉役后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原燃料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操作制度的适当调整,以及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生产指标依然达到了开炉以来的最好水平,2014年12月5号高炉利用系数2.622,焦比322.9 kg/t,燃料比502.5 kg/t,一级品率99.8%,吨铁原燃料成本扣除原燃料价格影响较2014年降低30元/t。  相似文献   

7.
水钢3号高炉通过富氧鼓风,使3号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日产量由3 066t/d提高到3 354t/d,焦比从412kg/t降至388kg/t,煤比从112kg/t提高到了138kg/t。  相似文献   

8.
卢保军 《炼铁》2019,38(6):52-55
山钢日照1号高炉开炉1年后,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开展了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的摸索。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改善出铁制度等措施,逐步形成"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0kg/t以下,成功取消了中心加焦,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6月,1号高炉平均日产量10600.5 t/d,煤气利用率约50.61%,燃料比481.20kg/t。  相似文献   

9.
对韶钢7号、8号2座大高炉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布料矩阵、提高风温和富氧、加强炉前操作等措施后,大高炉的煤比提高到150 kg/t,焦比下降到360 kg/t,生铁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同级别的高炉中,长钢8号高炉焦炭冷态性能较稳定且达到较高水平(M40≥82%,M10≤7%),而热态性能指标平均水平较好却波动很大,对高炉的操作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鉴于长钢炼铁厂提出2010年实现8号高炉"焦比290kg,煤比200kg"的攻关计划,分析了8号高炉2009年的生产数据,研究了焦炭热态性能对8号高炉的冶炼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混喷技术在天铁高炉上的应用过程。通过优化高炉混喷工艺,强化混喷后的冶炼操作等措施,使天铁高炉在入炉品位降低等不利情况下,实现了平均煤比164.6 kg/t,焦比362.9 kg/t,综合焦比493.6 kg/t,提高了煤比,降低了焦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天铁高炉喷煤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济钢高炉的实际生产数据绘制了里斯特操作线图,应用该图计算出1^#1750m^3高炉仍有降低焦比40.61kg/t的潜力。同时,计算表明,生铁含硅改变0.1%影响焦比4.33kg/t,热风风温提高100℃可降低焦比21.24kg/t,高炉煤气中CO2变化1%影响焦比8.52kg/t。为此提出了优化布料方式、提高风温等操作措施,以实现高炉燃耗指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鞍钢5号高炉燃料比平均在590 kg/t以上,采用提高焦丁用量并与矿石混装技术措施后燃料比降低。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焦丁用量提高,矿石在块状带透气性得到改善,尤其是软融带区域透气性改善显著。鞍钢5号高炉试验结果表明,当粒度为10~30 mm小粒度焦炭与矿石混装入炉,焦丁比提高到60~80 kg/t时,降低高炉燃料消耗效果显著,焦丁与焦炭置换比可以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炉喷吹水熄焦粉的可行性,开展了5%~15%水平下的水熄焦粉高炉喷吹用配煤优化实验室实验及工业喷吹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配煤基础上,最适宜的配入量为15%,鞍钢新2#和新3#高炉喷吹水熄焦粉后,煤气利用率分别提高0.24%和0.58%,燃料比下降0.71 kg/t和1.82 kg/t,水熄焦粉可用于高炉喷吹。  相似文献   

15.
安钢3号高炉在大喷煤操作过程中,从优化喷吹操作、精料入炉、强化高炉操作和管理以及设备改造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了安钢300m^3级高炉进一步增加喷煤量,降低入炉焦比的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高炉操作技术创新。攻关前、后指标对比,喷煤比提高了17kg/t,降低焦比23kg/t,喷煤节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曹锋 《中国冶金》2006,16(7):6-9
首钢1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焦比显著下降。2005年11月,1号高炉煤比提高到136kg/t、平均焦比降低到322kg/t。  相似文献   

17.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为了降低2580m^3高炉综合焦比。通过采用精料方针、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冶炼强度、调整送风风口面积等措施。综合焦比由530kg/t下降至500ke4t水平,实现了经济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安钢7#高炉喷煤节焦的生产实践情况。通过优化喷煤工艺、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加强炉外管理等措施,取得了煤比180kg/t、综合焦比500kg/t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莱钢1#1880m3高炉自投产以来,经不断探索和完善炉内操作,加强原燃料管理和基础管理,确保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通过保证炉缸均匀活跃,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合理的焦批,实施低硅冶炼,适当提高炉渣碱度等,建立了完善的炉内操作制度;通过控制原燃料质量、确保布料精确等,严把原燃料入炉关;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出铁管理等,强化基础管理。高炉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煤比168 kg/t,焦比355 kg/t,燃料比523 kg/t。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了高炉喷煤两相流动及传质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 ,高炉利用系数由2 .7t/(m3.d)提高到 3 .0 t/(m3.d)以上 ,焦比由 460 kg/t降到 40 0 kg/t,煤比达到 10 0 kg/t,提高了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