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油机电液伺服模拟系统伺服阀前压力脉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机电液伺服模拟系统伺服阀前压力脉动的主要原因是油泵输出压力的脉动和伺服阀输出流量的变化,伺服阀前压力脉动和伺服阀输出流量的变化,伺服阀前压力脉动一同悬点运动规律的模拟精度且冲次愈高影响愈严重抑制和减弱伺服阀前压力脉动的途径是合理选用液压滤波器件,对有蓄能器滤波和无蓄能器滤波两种工作过程中的伺服阀前村力脉动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基于AMESim软件,选取乳化液浓度、泵站流量、系统用液量为影响因素,对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液系统的压力波动及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乳化液浓度、泵站流量、系统用液量,可以缓解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液中阻力损失大、压力波动大与响应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并联和串联囊式蓄能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频率法,对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衰减液压泵的压力脉动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并与常规并联囊式蓄能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串联囊式蓄能器对液压泵压力脉动的衰减效果远优于并联囊式蓄能器,所设计的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由多个蓄能器串联安装组成的蓄能器组吸收压力脉动的机理,并结合Helmholtz消声器的消声特性和结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消声器。建立了蓄能器组和新型液压消声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对单个蓄能器、多个蓄能器和新型液压消声器吸收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仿真采用特征线法,基于FORTRAN语言编写,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液压消声器,相比于传统蓄能器,可较好地提高吸收压力脉动的效果,同时相比于蓄能器组,又具有较小的结构参数,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液压节能系统中蓄能器的参数选配和安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辆液压节能系统中应用广泛的皮囊式蓄能器,分析了能量回收效果与蓄能器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蓄能器的安装对吸收系统压力脉动效果的影响.这对车辆液压节能系统蓄能器的选择、安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蓄能用蓄能器回路和吸收脉动蓄能器回路的动态特性。在分析蓄能用蓄能器回路特性时,以蓄能器——控制阀——液压缸为简化模型首先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从而得出活塞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分析吸收脉动蓄能器回路特性时,以泵、蓄能器和节流负载为简化模型来讨论系统的阶跃特性和频率特性,从而得出系统脉动压力衰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蓄能器优化条件阐述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的优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液压变压器瞬时流量的数学模型,用频率法进行了并联、串联式蓄能器的理论分析。当配流盘控制角不同时,对液压变压器各个腰型槽口的瞬时流量以及蓄能器的流量响应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配流盘控制角是否为零,串联式蓄能器的脉动衰减作用优于并联式蓄能器。  相似文献   

8.
应用流体网络理论,计算出三轴飞行仿真转台实际液压伺服系统的压力脉动,并讨论了压力脉动产生畸变的原因,给出了蓄能器的正确安装位置,为实际系统的管网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管道压力脉动的镇定方法有二,一是减弱扰动源的扰动强度,包括削弱液压管道进口、出口的脉动源。另一是使用压力脉动消减器,如末端封闭的支管、膨胀室、气室、亥姆霍兹共振器、蓄能器……等。本文将各种消减器的功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3):35-40
为研究蓄能器储能状态对车辆工况的影响, 搭建整车AMESim模型, 以蓄能器储能状态为基础, 定义压力能量状态, 制定了能量分配规则, 并按照蓄能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其控制模型, 利用AME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 分析蓄能器储能状态对发动机工况及再生制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蓄能器的储能压力值设定对发动机的启停影响较大, 压力能量状态下限设为0.2较为合理; 在发动机反复起停与轻度制动的工况下, 蓄能器压力能量状态的上下限范围大, 能更有效地利用回收能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液压油液受压缩建立液压凿岩机工作压力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并以Atlascop1238LE液压凿岩机为研究对象,耦合了蓄能器,建立Amesim仿真平台,对其进行仿真和分析,验证了上述理论的合理性,同时揭示了冲击性能、工作压力与输入流量、活塞质量、活塞油压作用面积、蓄能器充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对液压凿岩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蓄能器生产厂家的要求,气囊式蓄能器的子充气压力至少应每月检查一次,这种简单的子防性检测可确保流量的一致性,并且可延长蓄能器的寿命。 检查蓄能器的传统方法是关闭液压泵并卸掉液压回路的压力,然后将充液阀的盖子打开,安装测试仪表,用三通手柄拧开充气阀,若充气压力符合要求,则需要按相反的顺序将蓄能器装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蓄能器的原理,结构、分类;同时分析了蓄能器未能充分推广使用的原因;并阐述了蓄能器的其它应用、选择、维修。 许多设计人员在液压回路设计中经常忽略蓄能器的应用,蓄能器在液压回路中担当电路中蓄电池的角色。(蓄电池是一种方便的应急能源,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工业场合)。蓄能器除了蓄能外,它在液压回路中还可完成一系列其它功能。例如: 提高能量利用率 增加辅助液容 使马达起动平稳 吸收冲击 减小脉动 降低液压噪音 防止油泵气蚀 补偿油液泄漏 弥补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容积变化 以上所有功能均由一个简单压力容器完成。由于运动部件很少,因而它的使用维护周期比较长。  相似文献   

14.
对于地层压力高、岩石破裂压力大的储层,水力压裂施工面临井口泵压大、设备要求高的难题。井下低频脉动水力压裂技术通过在井底产生低频脉动,可以显著降低岩石起裂压力和延伸压力,提高压裂增产效果。通过室内实验以及理论计算,对低频脉动水力压裂技术的脉动频率及脉动压力幅值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脉动频率为20 Hz时,岩石的破坏最为严重; 脉动频率越高,振幅衰减越快;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脉动压力幅值成反比,幅值越大,岩石的抗压强度越低。最后,在陕北地区低渗透油田进行了3口井的低频脉动水力压裂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频脉动水力压裂后的试验井与相邻常规压裂井相比,砂堵问题明显减少,且在降低施工压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腔涡流运动对压力脉动噪声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下方腔内的湍流流动情况,采用k-ε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分析了腔内流场的涡旋分布及其发展规律、关键位置的压力脉动特征,运用MATLAB平台对时域下的压力脉动信息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脉动压力级结果,进而讨论了腔内关键压力点的脉动特征.结果表明:压力脉动的峰、谷特征与涡流运动状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方腔不同位置点的压力脉动频率和压力级特征不同,与相应的涡流运动状态密切相关;通过与相同方腔模型脉动声压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在40 Hz以上频率,方腔涡流压力脉动级与实验具有很好的符合度,验证了数值模拟和傅里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讨了小振幅脉动压力平均值测量误差产生的机理,依据试验和计算结果指出:连接管道中的气柱振动和液柱式压差计中不等截面液柱的非线性振动是造成平均压力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粘性液柱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对两种计算压力波的方法进行了评价,进而确定了一种适用于小振幅脉动气流瞬时压力值计算的较为简便的方法。应用上述公式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盾构掘进地层复杂、负载冲击大的工况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压力反馈和电液比例控制的新型开式刀盘驱动液压系统.通过对元件模型的线性化处理建立泵-马达-蓄能器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蓄能器的引入对于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同时利用AMESim中的液压模块化元件与液压元件自主设计库(HCD)联合建模,对刀盘在不同工况的仿真过程中,通过比例方向阀控制蓄能器的不同工作状态来研究更好的冲击吸收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载剧变所带来的压力冲击下,蓄能器在吸收冲击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电液比例控制蓄能器的工作状态来更好地适应负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液压储能式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参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蓄能器存储能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蓄能器的容积、充气压力和最高工作压力对能量存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充分发挥蓄能器能量存储能力的充气压力的确定方法和蓄能器容积的确定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了车轮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液压系统的压力、液压泵/马达的排量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对车轮制动力矩的影响,提出了液压泵/马达的排量和减速箱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导叶式混流泵叶轮内部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在其叶轮进口截面及出口截面附近分别设置8个压力脉动监测点,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对导叶式混流泵内全三维流道(进水管、叶轮、导叶及出水管)进行模拟,并对8个监测点进行压力脉动时域图和频域图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旋转叶轮旋转失速、脱流效应及静止导叶的干涉作用,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系数幅值均大于进口处脉动系数幅值,且其最大压力脉动发生在叶轮出口处,脉动波衰减较慢;叶轮进、出口截面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频率以叶轮叶频为主频次,且压力脉动主要频率为叶频的倍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出口宽度对蜗壳内压力脉动强度的影响,将叶轮出口宽度分别设计为5、6和7 mm,并保持蜗壳和叶轮其他几何参数不变。应用ANSYS CFX 14.5进行数值计算,对比了定常数值计算与外特性、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信度,3个方案的扬程、效率均满足设计要求。在非定常数值计算中,引入压力脉动强度表征3个旋转周期内压力脉动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叶轮出口宽度,小流量下蜗壳内压力脉动强度最大,大流量次之,而在设计工况下,压力脉动强度及其梯度均是最小的;由于叶轮和蜗壳的时序干涉作用,隔舌处出现压力脉动强度的大梯度变化;蜗壳进口宽度与叶轮出口宽度之比为3时,该低比转数离心泵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压力脉动强度较低,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