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齿锥齿轮轮齿变形及瞬时啮合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有限元法对多齿对同时啮合直齿圆锥齿轮轮齿变开用瞬时啮合刚度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用SGDCS齿轮动态效应试验台进行了轮齿变形的激光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具有稳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了变长线啮合齿轮转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的同时,主要针对现有渐开线齿轮减速器改造为变长线啮合齿轮减速器时,主要参数如何确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针对人字齿轮的齿形进行探索, 设计了左、右旋齿面交替排列的新型窄人字齿轮, 推导了该齿轮的齿面、接触线、啮合面方程;运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三维设计软件UG与ADAMS虚拟样机软件, 建立了精确的齿轮实体模型, 并进行干涉检查, 计算了轮齿在典型位置的理论接触线, 并与用UG生成的接触线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到了齿轮的接触线变化规律;对窄人字齿轮传动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 获得了该齿轮传动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窄人字齿轮传动重合度与当量斜齿轮一致, 啮合轴向力有波动, 波动幅值比当量斜齿轮轴向力小, 且幅值随重合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高速内啮合人字齿轮多目标优化修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高速内啮合人字齿轮的啮合性能,提出一种考虑弹性轴支撑变形的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轮齿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计算齿面接触线离散点载荷以及一个啮合周期的轮齿承载变形.应用基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的摩擦系数回归方程确定离散点的局部摩擦系数,利用Blok闪温公式求得高速啮合传动的齿面闪温.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最小、齿面闪温最小、齿面载荷分布均匀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确定齿面最佳修形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无误差角和有误差角两种情况下,齿面修形后,承载传动误差幅值都大幅下降,啮入区和啮出区齿面闪温都明显降低;由于避免了边缘接触,齿面载荷分布得到了有效改善.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可靠,是高速齿轮修形设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考虑齿面分形特性的时变啮合刚度对齿轮-轴承系统的影响,用分形理论描述齿轮轮廓,采用Weber-Banaschek公式计算和分析不同分形维数D对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将不同分形维数D下的刚度代入计及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综合传递误差及齿侧间隙等因素的齿轮-轴承系统中,分析不同分形维数D下的刚度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系统响应的相图、Poincaré截面图、时域图、分岔图以及三维频谱图等.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波动降低,系统趋于更加稳定的周期运动;相比含随机扰动的刚度,齿轮-轴承系统对于考虑齿面分形特性的齿轮啮合刚度的变化更加敏感,更能表现因齿廓变化导致的系统响应的变化;随着阻尼比的增大,系统会趋于相对稳定的单周期运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工作啮合副啮合面积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按照活齿齿数与波发生器的波数及端面齿轮齿数关系的不同,分别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工作啮合副的承载能力和强度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斜齿轮的啮合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恒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5)
本文论述斜齿轮啮合刚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啮合刚度的因素,并研究改变啮合刚度的措施。为减少齿轮振动,对齿轮进行动力分析和动态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某型雷达装置的等高齿锥齿轮在啮合时的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一种多项式函数展开的时变啮合刚度新模型。通过转速、负载扭矩、阻尼因子系数分析,构建了多项式函数展开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建立了等高齿锥齿轮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将本文建立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与传统的多阶简谐波叠加形式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以及综合刚度参考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小阻尼、重载工况下这种多项式形式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能更贴近于时变啮合刚度的实际特性,该模型为齿轮传动的减振、降噪、平稳传动等方面的动力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内齿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并对其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了该减速器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反向齿面啮合力的齿轮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反向啮合刚度的概念,给出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系统反向啮合刚度的求解过程,推导出考虑啮合区间变动及啮合点沿齿廓不断变动情况下轮齿啮合刚度的计算公式,并应用Weber-Banascheck轮齿弹性变形计算公式给出了一对实际啮合齿轮的啮合刚度、反向啮合刚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准确地反映了齿轮啮合时的刚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圆弧齿线双圆弧齿轮的基本啮合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毋荣亮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7,28(3):72-77
本文研究了圆弧齿线双圆弧齿轮轮齿的形成原理和啮合特点,应用共轭齿面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方法推导出其共轭齿面方程。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安装误差、轴弯曲变形及扭转变形对齿面载荷分布的影响,根据人字齿轮传动的特点,提出小轮轴向浮动安装的齿面修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3次B样条将齿向修形曲线拟合为三维修形曲面,并与理论齿面叠加构造修形齿面,建立轴向串动的齿面接触分析(TCA)模型,结合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对有轴向串动的人字齿轮传动进行仿真,轴向串动保证了两端齿面各承担一半的扭矩,人字齿轮的修形可认为是一个斜齿轮的修形,即只考虑一端修形,另一端修形则与之对称;以齿面载荷密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应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佳修形齿面. 算例表明:轴向串动是左右齿面间隙相互补偿的过程,串动后两边齿面载荷分布基本相同,修形后两端齿面载荷达到均匀;人字齿轮齿向修形与轴向串动相互补充,保证了齿面载荷整体上均匀. 相似文献
14.
渐开线零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啮合过程动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零齿差内啮合传动副理论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以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渐开线零齿差内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的齿廓曲线方程和运动学模型,计算出其齿形参数和基本尺寸,勾勒零齿差齿轮副主从动轮的齿廓,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二维图形变换方法,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进行零齿差内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外啮合珩齿中出现的中凹齿形现象,将间齿啮合原理应用在齿轮珩磨加工技术中,提出了间齿珩齿加工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了特殊的跳牙蜗杆珩磨轮。以齿轮齿条为例,利用运动学原理,建立了间齿珩齿全过程运动模型,这为间齿珩齿加工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齿条顶刃啮合过程、齿轮顶刃啮合过程和渐开线啮合过程,分析了被加工齿轮与齿条的运动关系,并推导了各段过程的分界点。以具体齿轮为例,绘制了间齿珩齿过程中被加工齿轮的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将间齿啮合原理应用于珩齿加工过程,对提高珩齿效率,改善齿轮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运动学法建立的谐波齿轮传动理论啮合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啮合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四齿差谐波齿轮传动共轭间区间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柔轮与刚轮共轭齿廓相对运动的特点;数值方法证明四齿差谐波齿轮传动可以使用渐开线齿廓,这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状态的几何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活齿端面谐波齿轮是综合现有的谐波齿轮传动和活齿传动的优点而发明的一种新型传动装置.可以在保留现有谐波齿轮传动所有优点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所传递的功率。建立了描写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状态的几何模型.并利用该几何模型推导出了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实现连续传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所设计空间曲面的可加工性,以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带轮齿廓加工为研究背景,利用空间微分几何对刀具进行建模,并根据空间啮合关系推导出带轮齿廓曲面根切界限曲线、刀具齿廓曲面啮合界限曲线计算公式和带轮齿廓曲面的瞬时啮合线方程。通过对带轮曲面根切界限曲线形成特点研究,得出根切界限曲线对带轮曲面形成无影响、带轮齿廓齿侧瞬时接触线为法平面圆弧曲线,其他齿廓瞬时接触线为远离法平面的空间曲线。研究表明,人字齿同步带轮空间瞬时啮合线轨迹曲折延伸是造成切削阻力增大和滚切振动的重要因素,为寻找减小切削振动加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薛家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22(2):115-117
齿轮啮合刚度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会引起系统的周期性激励,这样的振动称为参激振动。探讨了由于啮合刚度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啮合参数失稳现象,得出了相应的啮合参数失稳判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