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在经典的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基础上,推导出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非线性的一维固结微分方程,并应用Matlab软件编写相应微分方程的求解程序,得到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单层地基在正弦循环荷载形式作用下的固结算例,对所得数值解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饱和软粘土地基孔压分布的特性,得到了一些有益于工程实践的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伟国  夏森炜 《山西建筑》2011,37(29):67-69
针对单层粘弹性地基模型,对循环荷载傅立叶级数展开,由固结方程求得循环荷载作用下半透水边界饱和软粘土一维固结解析解,并通过边界转换,可以得到任意边界地基在任意随时间变化的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变化情况,研究的成果为软粘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层粘弹性地基模型,对循环荷载作傅立叶级数展开,求得循环荷载作用下不透水(透水)边界饱和软粘土一维固结沉降解析解。通过固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各点的沉降相对荷载有滞后发展现象,流变性越大,滞后越明显;相对于弹性地基,粘弹性地基的沉降要大,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流变性对固结的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后期。  相似文献   

4.
半解析法在成层软粘土地基固结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软粘土地基变形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具有粘滞性,由于粘滞性的存在,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变形呈现出次时间效应,同时,天然地基有成层性的特点,在建立了一个成层软粘土地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变荷载下成层软粘土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在单层情况下与已有的解析解的比较,证明半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得到了有关的固结曲线,揭示了成层软粘土地基的固结特性。  相似文献   

5.
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其解析解一般很难求得。本文建立了求解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对单级等速加荷情况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固结曲线,由此对软粘土地基在变荷载下的非线性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循环荷载作用下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孔隙比e与有效应力σ关系(e-lgσ)引入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研究之中,通过假定土体中的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均匀分布和固结过程中土体渗透性的降低与压缩性的减小成正比,建立了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固结方程。由ω-σ变换得出了低频梯形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解析解,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将其特例情况下的解分别与目前已有的解析解和半解析解进行对比的方法对文中解作了验证。现有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析解均为文中解的特例。  相似文献   

7.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孔压和变形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现场试验测试数据。寻求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孔压和变形的发展规律。发现同一深度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与变形具有一致性关系。对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类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一些性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己有对饱和软粘土再固结性状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饱和软粘土在偏压应力状态下的再固结性状、土性及塑性指数对再固结变形的影响、冲击荷载作用下超固结土的孔压和变形性状、残余孔压与剪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机理、扰动固结问题以及偏压应力状态下地基土沉降和强度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中产生的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出在该条件下的控制微分方程,把弹性地基Timoshenko梁及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而计算得到地基表面与路堤之间的反力看成地基表面的荷载作为边界条件,给出移动往复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层内的半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
淤泥质粘土在冲击荷载下固结机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质饱和软粘土地基是行之有效的。其实质是在淤泥质饱和软粘土层上铺设渗透性能好的素填土或碎石土,在冲击能作用下形成“硬壳层”,该硬壳层充当冲击能量向深部饱和软粘土传播应力的载体,土体中被冲击荷载激发出来的孔隙水沿着布置在软土地基中的空间排水网络排出,土体得以固结,强度提高。围绕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质饱和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这一课题,利用土动力学方面的分析手段进行了如下系统的研究:(1)评价了广西钦州港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工程特性,并对强夯处理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变化作了比较。提出了室内动力固结试验装置的设计思路,并验证了改造后的动力固结装置模拟现场动力排水固结施工的可行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冲击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粘土的冲击应力、孔压和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饱和冲击能量、合理冲击击数、冲击遍数、冲击能量大小和施加顺序等施工工艺要素的确定方法。(2)就排水措施的使用、不同固结状态以及固结围压大小几个方面对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在冲击荷载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室内试验,发现原状土样与重塑土样在动态响应上的异同,指出由于软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不能完全依赖重塑土试验来研究软土的动力特性,但重塑土表现出的一般的规律性对原状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发现:淤泥质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符合双曲线型发展模式,而轴向变形的发展模式用对数-双曲线型式加以拟合则更趋合理。并且给出用与切线模量相关的标准确定加工硬化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破坏点的方法,提供了利用任意固结度下的应力路径求解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4)引入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动态形函数的概念,用显示积分法求解Biot动力固结有限元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DCFEM,对单击荷载下饱和软粘土的动态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波在土体中是按竖立的椭球面传播的,数值计算结果、室内试验结果与现场测试三者之间较为吻合。(5)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按照本文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已有的成果,给出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质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半透水边界的粘弹性土层在循环荷载下的一维固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erzaghi一维固结假设,研究分析了半透水边界的粘弹性土层在循环荷载下的一维固结问题。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荷载作用下的解答,并结合数值Laplace逆变换,对几种常见的荷载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任意荷载下成层弹性地基的一维固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成层弹性地基模型,运用Laplace变换及矩阵传递法求解了任意荷载下成层弹性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得到了频域内的通解,通过Laplace逆变换,即可计算成层弹性地基在任意荷载下的一维团结。经典的Terzahi一维固结理论解是一个特例。此外,结合三层的地基算例,对解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成层弹性地基的固结特性。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oft soil with vertical drains considering well resistance and smear effect under cyclic loading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variables separation method, a series of analytical solutions were derived to calculate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of the soil subjected to various cyclic loadings including trapezoidal cyclic loading, rectangular cyclic loading, triangular cyclic loading and haversine cyclic load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s was verified through degenerating into the existing solutions. Final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oil with vertical drains under cyclic loadings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任意荷载下分数阶导数黏弹性饱和土体一维固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磊  孙德安  解益  李培超 《岩土工程学报》2017,39(10):1823-1831
将分数阶导数理论引入Kelvin–Voigt模型,来描述黏弹性饱和土体的力学行为。对饱和土体一维固结方程和分数阶导数Kelvin–Voigt本构方程实施Laplace变换,联立求解得到变换域内有效应力和沉降的解析解。采用Crump方法实现Laplace数值反演,获得了任意荷载情况下物理空间内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解。并将指数荷载情况下分数阶导数模型退化到黏弹性情形,结果与已有文献解析解相同,验证了本研究提出任意荷载情况下分数阶导数黏弹性解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固结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任意荷载情形下分数阶导数黏弹性饱和土体一维固结发展过程与黏滞系数和分数阶次有关,分数阶次越大,固结沉降发展越快;黏滞系数越大,固结沉降变化越慢;荷载变化趋势与由荷载参数变化引起的沉降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且最终沉降量一致。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体的固结行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SPAX-2000动静真三轴测试系统,研究了饱和软黏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孔隙水压力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差热分析法和理论计算,对比了试验前后软土中结合水含量大小。研究表明,土中结合水含量及其变化对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试验前后饱和软黏土中结合水含量变化较大,水性转化现象明显,土体固结作用显著,并且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中水性转化、弱结合水排出与动力排水固结程度有因果联系。在一定试验条件组合下,存在饱和冲击能,此时能激发土中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量最多;伴随孔隙压力的消散和土体的固结,土的抗剪强度提高、压缩性减小,土体成为超固结土。该研究能揭示软基加固的微观机理,可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强度和刚度的衰减是近海桩基础设计必须考虑的,利用带弯曲元的循环三轴仪对原状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等向固结和非等向固结条件下不排水单调和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并在循环加载过程中通过弯曲元测试土体剪切波速。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固结条件下,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和动应力比的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刚度衰减显著;在相同动应力比作用下较小的有效固结应力和偏压固结减缓了土体刚度的弱化。已有的相对偏应力水平参数不能反映不同固结条件下近海饱和软黏土强度和刚度循环弱化特性,为此引入了动偏应力水平参数,考虑了有效固结应力、固结静偏应力、动偏应力的相互影响,利用动偏应力水平对饱和软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循环弱化特性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港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海相软土地基,海相软土是一种流变性很强的饱和软粘土,次固结变形在总变形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次固结系数是用来计算次固结变形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现有计算软土次固结变形的常用方法是不考虑荷载对其影响的,大量的试验表明荷载对次固结有较明显的影响。本文以三亚海相软土为例,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对其次固结变形特性与荷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对海相软土地基的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小型桩基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加载系统、压力室、起吊装置、模型桩、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联轴器带动滚柱丝杠转动,进而带动加载板对模型桩施加竖向位移荷载;通过水压加载法对土样进行围压加载,模拟不同深度土层的应力状态及固结情况。可针对不同固结状态的地基土和多种桩基型式,开展不同荷载组合下桩基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研究,适用于饱和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等均质或非均质地基。应用该设备进行了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并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幅值、地基土固结压力对桩基承载力特性影响很大;动荷载幅值较小时,桩基承载力几乎没有弱化;地基土固结压力升高时,桩基承载力提高显著,桩基承载力弱化速度减慢;随着振次及振幅的增加,桩顶轴力逐渐弱化至残余值;位移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周土的弱化导致桩基产生了负摩阻力,进一步降低了桩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初步应用,证明了该试验系统弥补了常规1g小比例尺模型试验中低围压的不足,可以较好地反应出桩顶荷载和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和承载力循环弱化现象。同时该系统输出荷载波形精确,量测系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多工况下桩基的竖向循环加载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渗压试验对广州南沙饱和软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和不同渗透压力下的渗透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影响土体渗透性的各种加卸荷条件;归纳渗透系数与固结压力、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经验关系;揭示了软黏土的渗透规律和渗透破坏特征。在试验成果分析基础上,根据大变形固结理论中以位移为控制变量的物质描述方程,进一步研究初始渗透系数对大变形固结的影响以及在软土地基大变形固结计算中考虑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的非线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