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2)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2)
史料是会计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待史料的态度及史料建设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会计史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史料整理与研究仍处于会计史研究的"边缘"地带,史料意识薄弱和史料建设迟滞已成为阻碍会计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从进一步发展会计史研究和提升会计史学科地位的战略角度考虑,需要重视和加强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应当把史料基本理论及方法论研究作为会计史研究的基础方向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5)
20世纪40年代,柳诒徵完成《国史要义》一书,它作为中国近代最后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史学理论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国史要义》体现了柳诒徵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史学思想,具体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通义吾国与他族之史"的会通史观与"以儒术为之主宰"的史学功用。此外,这部书也是柳诒徵作为史学家独立思考的人格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勇 《华中建筑》2004,22(6):138-141
通过回顾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所走过的70周年的历程,并反思其得失,从而阐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之我见一一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学观在于用史观、史料、史评、史法相结合的观念与方法对建筑史予以整体观照,从而得出亦史亦论的真知灼见。此乃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史记·货殖列传》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气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台湾地区所藏"立信会计"史料,部分是大陆没有收藏。对台湾地区所藏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与研究,既有助于弘扬立信精神,传承立信文化,也有助于深化会计史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7)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作为史学界的一大宗师,对世界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值得铭记的是他有关比较史学方法的研究开启了历史学领域内史学比较的先河,他由此被冠以"比较史学之父"的美誉。学习和研究其比较史学所展示的治史情怀,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为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马克垚的封建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学界瞩目的成就,这可以通过视野、问题、方法、识见和理论五个方面进行认识。视野广涉欧洲、中东、南亚、中国、远东等地区的封建经济,涵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问题贯通从封建主义起源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社会全史,重点在于重新认识西欧封建社会。方法主要是比较史学研究,包括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形式,同时注重法学、经济学方法的借鉴和史学史、法学史和经济学史等综合学术史的探察。识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得自对常见问题的新探索,一类基于学术视野的拓展与考察。理论指向主要是突破欧洲中心论、构建封建经济学和探索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封建经济学的建构,将中国的封建经济史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建筑师孙支厦在民国初年回到南通后,全力协助张謇经营的近代南通建城事业,期间设计了大量的优秀建筑和部分园林作品,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特殊地位。但是,学界对以孙支厦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由土木工程师转型建筑师的群体的研究,目前还显得不足。该文在依据对孙支厦后人采访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的建筑考察和史料搜集,尝试对孙支厦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有关孙支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继续对孙支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为平台,构建面向东北抗联英文文献翻译的"史学研究+对口翻译"翻译实践模式。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翻译东北抗联英文文献,将课堂下沉到实践应用,不仅可以增强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东北抗联史及抗联精神,同时可以丰富东北抗联史料研究,实现红色文化育人功能,以此来充分挖掘翻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
太宰治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其部分作品,结合其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旨在简要分析太宰治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荣幸  庄岳  何蓓洁 《建筑师》2019,(5):35-43
17—18世纪,伴随着蓬勃发展的全球贸易,欧洲掀起了一场波及诸多领域的"中国风"。在英国,从政治家、哲学家、文人等一代文化精英致力于翻译、编纂传入欧洲有关中国的文献,到全社会对自然风致园、"中国风"点景建筑的实践与讨论,再到18世纪末英国人出版直击中国的著作,存世的一系列英文文献、设计图纸中多有关涉中国古代建筑的信息。本文以时间脉络为轴,尽可能全面搜集17—18世纪在英传播的涉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史料,根据不同时间段因社会背景有异、对中国建筑认知的深度不同,初步作一分类。希望可以为今后明晰中国建筑意象在英国的内容变迁与英国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互动联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6)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面对史料问题。史料之多寡、优劣直接关系到史学研究的效果。同理,在先秦史研究过程中,文献问题亦为重要。晚清学人治学多求《四库全书总目》以窥学问之门径,故在今天研究先秦史的过程中,《四库全书总目》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则其书卷帙浩繁,直接运用多有不便,今且于此试论述《四库全书总目》在先秦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5)
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是中国近代四大发现的古文献之一,其中的刑科题本由于保存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内容而受到重视。20世纪以来,以强调借鉴社会科学,讨论国民、群体、社会为主的新史学,替代帝王"家谱"的传统史学,蔚为大观。新史学随时代前进,不断推陈出新。在清代社会历史研究方面,从社会经济史到社会史,再到生活史,以资本主义萌芽、阶级关系、下层社会、婚姻家庭、诉讼司法、性别研究、日常生活(生命、生计与生态)的不断探索,推动着学术研究,而这些学术发展与利用清朝刑科题本有密切关系。本文不仅介绍学术界利用清代刑科题本的研究成果,而且旨在揭示新史学与清朝刑科题本的关系,探讨史学变化与时代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路一带"的战略背景,重启东南亚地区城市与建筑史学研究,以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为窗口,梳理了2000余年间东南亚列国的王朝迭代与都城发展;通过对古籍文本、早期地图等史料的分析,为深化我们对东南亚城市与建筑历史的理解、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助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2)
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近代史研究所,是为1949年后第一个国家级史学研究机构。中科院为何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而非涵盖范围更为全面的历史研究所,这一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中共"厚今薄古"的史学理念,是对延安史学趋向的延续;另一方面,此举直接导因于范文澜之选择,意在名正言顺地避开原中研院史语所和北平研究院历史所以古代史研究见长的史家,以避免人事纠葛。其背后隐然可见新时代史学界之延安史学与民国"旧史学"之间颇为微妙的紧张关系。1949年后,史坛发生权势转移,延安史学进驻中心,但因其学术积累方面尚有所欠缺,难以独力撑起整个史学繁荣之局面。在最高当局的直接介入下,1954年成立上古、中古、近代3个史学研究所,引入民国"旧史学",打破延安史学在中科院的垄断地位。此种举措虽被陈寅恪讥为"临时抱佛脚",却为顺应当时史坛实际格局的开明之举。细绎各方对中科院史学机构设置的不同考量,我们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史学界的复杂形态可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5)
高中历史实施新课改之后,作为必修二的经济史,内容设计上突显了其在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地位,经济史怎样教学才能贴近生活,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生活中如何自觉运用经济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激情与创造?"经济史贴近生活的教学"值得我们去尝试。  相似文献   

18.
成玉宁 《华中建筑》1997,15(4):85-87
该文评价了梁冀在中国造园史上的特殊地位,介绍了梁园的有关史料,梁园的风格及其成因等。  相似文献   

19.
论从史出     
《建筑师》2016,(6)
本文以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背景,以及该领域史学大家的学术历程、研究理路为切入点,思考了当代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学术定位问题,以及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素养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有赖于建筑史家对于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践行,这种传统将"史"与"论"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结合,它既注重"史"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也致力于从"史"中提炼或升华出具有启示性的"论"。建筑史家的哲学修养是影响其思想高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史论研究者而言,需要树立终身投入该职业的信念,继承传统并不断提高个人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西汉建章宫在中国建筑史、园林史上占有重要且独特的地位。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历史图像综合考证,对建章宫的宫殿形制以及空间要素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平面布局进行复原探索,揭示和佐证建章宫"度高未央"的营造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