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凝视已经成为了当今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约翰·厄里认为旅游是一种符号收集的过程,游客的旅游凝视也是一种特定景点的符号生产与消费,而摄影行为是游客旅游凝视的具体表现。文章以大理市双廊镇为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网络游客旅游照片的收集,了解游客对旅游小城镇文化符号的认知,初步得出了游客旅游凝视的规律:1游客旅游凝视三阶段核心对象相一致;2游客初步形成的旅游凝视是旅游小城镇的整体形象;3游客旅游凝视对象更偏向于物质性的文化符号;4游客游览中与游览后有新的旅游凝视对象。游客凝视行为的规律对旅游小城镇特色形象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地区开始显现出乡村景观的无序化开发和城市化倾向,根据游客行为特征,合理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汉中市乡村旅游地为例,以马蜂窝UGC数据为数据样本,通过GIS时空分析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处理与表达,继而分析乡村旅游游客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乡村游客出游呈现春秋旺、夏冬淡的时间特征,其兴趣点分布呈一核多点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以古村镇、历史遗址与乡村自然风光类景点为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2)空间分布对于道路的依赖性较强,使得交通不太便利的镇巴等区域游客聚集程度低,而景点距离市区的远近对游客行为影响不大,提升景点吸引力才是关键。基于以上研究基础,为乡村旅游的空间规划及未来的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域景观特征,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持续升温,传统村落的景观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文章基于"景观情境-行为偏好-体验质量"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的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情境与游客行为偏好及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物理情境和氛围情境感知会促使游客产生积极的行为偏好,进而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既要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景观、街巷等空间要素的完整性,又要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生活的真实性,以实现传统村落景观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游客行为与旅游空间规划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游客行为是旅游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空间规划的影响结果。空间要素的时空组织是影响游客行为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合丽江甘海子旅游服务中心改造规划,运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不同时空领域游客的活动规律和空间需求进行梳理,剖析现状旅游设施空间组织与游客行为需求之间的问题,将游客时空行为需求作为主要利益诉求,重构时空秩序,促进旅游服务中心空间品质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携程、马蜂窝网络文本数据,以江西古村落作为网络文本数据采集对象,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游客对江西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特征和江西古村落游客旅游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游客积极情绪大于消极情绪与中性情绪,但强度一般。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体现在对江西古村落历史文化属性的向往和对不同生活的体验及感悟等。同时游客的娱乐主要体现在游玩和拍照等方面,其对当地的特色美食也颇为向往。由此可知,江西古村落的旅游资源、价格、环境、旅游活动、管理服务与设施以及区位交通等方面是吸引游客旅游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促进江西古村落旅游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汉中市为研究案例,通 过网络日志采集市域范围内的自驾游出行信 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方式对自驾游时空行为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来汉中市自驾游的出 游时间集中在4月和10月,平均逗留时间为2.098 天,日均访问节点个数为1.80个,以短途、短时 观光出游为主,具有长时维度的季相模式和 短时维度的周末模式;二、在区域自驾游空间 结构方面,形成游憩点轴—闭环模式,表现为 来汉中自驾游游客的客源地呈近域集中特征, 游客来自西安市方向的特征显著,自驾旅游流 线和路径以高等级道路为主骨架,来汉中市自 驾游以西汉高速和G108为主体交通廊道,辐 射周边国道和省道沿线;三、在内部自驾游空 间结构方面,形成城景放射—互动模式,汉中 市境内自驾游游客行为访问热点呈现高聚集 特征,以汉中市区、南郑县城和勉县县城周边 景区(点)为主,辐射带动围绕城市和景区近 邻集群区域;四、结合旅游时空行为的发生机 制,发现来汉中自驾旅游时空行为以时间规 限、交通指向、设施贴近、营销刺激四大机制 影响其形成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以幸福村的幸福田园为调查对象,通过行为观察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乡村旅游环境中游客和村民的行为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性别、年龄、行为活动类型和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和村民的行为活动类型可以分为生产生活型、商业服务型、游憩娱乐型。村民各类行为活动单一且固定,但与游客一样对游憩娱乐型行为活动需求大;(2)游客和村民的出行选择与行为活动的开展受到年龄、性别、时间、距离的影响,其中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行为活动受时间和活动设施设置影响更大;(3)一天之中村民出行的时间与游客相比,有错峰出行特征,主要集中在早上和傍晚时间;(4)村民多聚集于居住组团旁的小空间和儿童游乐空间,游客多聚集于开敞的游憩空间和儿童游乐空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针对目前旅游行业游客跟团游不尽兴,独自旅游需要考虑吃住行等问题,设计了以Android平台为核心的"旅驴"指南系统。该系统是游客和导游之间的联系纽带,通过系统功能页面,游客可以提前预约、实时联系导游,以提供游客可控便利性的服务,实时满足游客在旅行中的需求。具有便捷、高效的实现您的旅游您做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邮轮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正在改变着我国旅游者的出游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中外邮轮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以邮轮游客消费行为入手,进行消费行为的全程调查和研究,系统分析中外邮轮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及旅游后三个阶段的行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深入了解和挖掘我国消费者对邮轮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业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征,为开发出真正满足我国消费者需求的邮轮产品提供依据和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上海游客出境旅游购物行为的基本情况,分析他们购物行为的特征,探索他们的购物动机、购物服务体验、购物满意度以及相互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有出境旅游购物经历的上海游客220人,结果发现他们的购物行为具有花费高等特征;购物动机是追求商品性价比和商品象征意义;购物服务体验涉及服务人员素质、购物服务氛围、服务短板;两种购物动机与服务人员素质、追求商品象征意义动机与现场购物氛围之间,存在双向的积极影响;两种动机都显著影响购物满意度,而追求商品象征意义动机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服务人员素质体验对购物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旅游吸引力、游客行为与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游客的感知动机与实际行为入手,分析了杭州市旅游吸引力系统组成与分级体系,以及游客实际特征表现,并从旅游发展战略角度提出主题定位与形象策划、品牌创造与活动推广及制度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意境文化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运用主客观认知结合的原理,通过GPS技术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苏州留园为例,开展景观意象感知热点发掘的实证研究。GPS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有不同的感知热点区域,且构成元素与感知行为特征均不同。问卷数据表明,游客感知受4类因素影响:1)经济;2)园林文化传播;3)感知途径;4)旅游引导信息。基于上述结果,明确了遗产旅游中意境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机制,认为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不同渠道,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游客分类推广园林文化知识、分类设置游线及旅游项目,达到有效传播园林意境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
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游客出境游人数不断增多,自2013年来中国已持续多年保持全球出境游人次世界冠军。越南与中国相邻,且交通便捷、旅游成本相对较低,当前越南国际游客占比超40%为中国游客,位居第一,对越南的旅游生态及经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芽庄(Nha Trang)是越南南方庆和省的省会,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和港口城市,目前正吸引大量中国游客前来度假休闲。故对中国游客的芽庄旅游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境内对游客芽庄旅游行为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地及微信调查问卷分析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静  李佳霓  冯雅茹 《园林》2023,(3):79-8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上游客发布的旅游攻略和照片数量激增,成为以游客为视角研究旅游地特征的重要数据源。以太原市清徐县西怀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照片视觉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的景观偏好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游客对西怀远景观偏好的类型是艺术墙绘和田园风光,而对文化活动、生活体验类等关注低,整体呈现重观光、轻体验的特征。(2)时间上,旅游受花期影响,呈现一年两季峰值特征;空间分布上,游客的集聚热点区域分别是油菜花田、艺术墙绘区和粉黛草田,游线单一。建议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丰富游线;结合节日安排节庆活动,提升旅游竞争力。研究有助于城郊乡村明确资源利用方向,以促进旅游产业活化。  相似文献   

16.
江捷  邵源  宋家骅 《城市规划》2015,(11):107-112
基于江南水乡古镇地区交通地理特征,系统梳理发展阶段古镇景区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结合游客交通意愿分析,提出一种可持续的水乡古镇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通过构筑"中枢-终端"式旅游交通服务中心体系、提供多元公交服务、深化特色交通组织及打造旅游新镇等路径,兼顾游客、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出行需求,促进旅游发展、本地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等多重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需求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33座延长开放公园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园内游客结构、行为特征、夜公园满意度、夜间游园需求及意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结构呈老龄化、低学历的"双70"特征,主要服务对象为常住人口;游客行为呈短距离来园、运动健身为主的"双70"特征,仅1/3的游客夜间会来园,夜公园为"阶段性小众型"需求;游客对夜公园满意度较高,各指标满意率均接近或大于80%,但仍认为部分硬件设施需进行改善,其中,照明设施改造需求最大,其次为安全与监视系统。结合调查结果,为提升公园开放质量,提出了推行"五分"开放模式,"3+2"管理模式及尝试属地化、社会化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
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体会与感验,游客体验评论是游客对旅游经历和旅游体验的评述。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语义网络分析法,选取携程网、去哪儿网、飞猪网中游客对长白山的旅游评论作为文本数据,通过提取长白山游客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词汇,探究游客评论高频词之间的整体结构特征,以期发现长白山游客旅游体验的内容和情感,为提高长白山景区旅游形象、服务质量和完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通过提取高频词发现,游客体验评价中最多提及的词汇为"天池",其次是"长白山""导游""景区""方便""时间"和"景点"等。(2)根据高频词汇特征词总体情况,结合长白山旅游特点,将长白山游客体验归纳为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服务、景区景点、自然环境和景区交通6个主类目,其中游客对景区景点的感知最为突出。(3)通过分析游客评论的情感发现,大多数游客对这次旅行产生的是积极态度,负向情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导游服务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杨正波  车震宇  游智明 《园林》2023,(10):116-125
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游客行为研究提供了大量轨迹、照片等大数据信息。以“两步路”平台的轨迹与兴趣照片为数据来源,以昆明市环滇池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核密度分析、时空路径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景观偏好。结果表明:(1)环滇池及周边地区游客呈现出“一年两峰一谷”的特征,游客轨迹密度由“环状”逐年向环东北区域聚集,照片兴趣点也由“单核心”向“多核心”转变,但多聚集在环东北区域,环西南区域较弱,时空分布不均;(2)游客对自然和人文景观各有偏好,照片元素也呈现出一定的组合倾向性,但人文景观塑造不足;(3)研究区域形成了“热、中、冷”的时空分布区域,这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环境感知的景观偏好倾向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研究发现,环滇池及周边地区整体旅游发展不平衡,建议突出旅游主体形象、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强特色资源的空间互补,构建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研究旨在对大数据背后隐性旅游信息的探索,以游客的视角促进环滇池地区旅游的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琳  阿琳娜 《中国园林》2022,38(11):52-57
近年来,民族村寨以其鲜明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赏和体验。分析游客在民族村寨的空间选择偏好,了解其行为规律及特征,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民族村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以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空间定位信息的GPS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在桃坪羌寨游览时的空间选择偏好与传统建筑风貌、民俗宗教文化、场地空间类型、空间可达程度(穿越、直达、高差)及空间可视程度等景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游客偏好于选择具有羌族民俗文化特色、易于到达且游览线路明确的空间;景观可视度对游客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高,这与桃坪羌寨的建筑布局、街巷结构和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基于对游客村寨空间选择偏好的认知,提出了民族村寨空间与居民生活一体化保护、标识系统和解说设计提升,以及游线设计立体多元化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