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应当从城市现实出发,充分考察城市历史沿革,综合评估资源禀赋与未来发展建设需要,进一步制定城市低碳规划建设方案,运用科学的理念解决低碳城市规划的难题,从而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丽建设节约型园林已然成为发展低碳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园林建设,应该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此外,我认为它还有投入与产出的含义,就是寻求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化、零排放,已成为世界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而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如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彻低碳理念,是在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城市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翠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278-278
在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指导下,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低碳型新农村对我国创建低碳社会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建设低碳型新农村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大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应通过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走集约型发展之路、推进循环经济等方面来建设低碳型新农村,最后还提出了应通过加强农村居民的低碳意识和加强政府引导两方面来保障低碳型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刘竹 《中国工程科学》2011,13(4):101-105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CO2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的多维视角出发,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变化,并评价了城市尺度下各种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运用愿景;指出城市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尺度的减排技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仍须进一步在技术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大力投入。  相似文献   

6.
詹哲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501-501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社会,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有助于改善环境的学科,就应当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其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促进城市建设迈向低碳时代。本文介绍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阐述了景观设计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显著作用与突出成效,最后探讨了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它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中国共有44个资源枯竭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相彩琴 《硅谷》2015,(1):220-221
本文从运城市的城市发展视角提出用低碳理念引领城市园林建设,是通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环保魅力新运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尊重自然,建设生态文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走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道路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信息     
《安装》2010,(2):46-4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1月16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举行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王荣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并致辞。仇保兴在致辞中强调,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希望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低碳生态技术建筑应用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深圳的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全世界碳排放过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在积极谋求低碳发展之路。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的中国建筑业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含义、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建筑的长远和行业意义,提出了低碳建筑在我国建筑业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段珊 《中国科技博览》2014,(28):195-195
通过参考以参考国内外较多研究成果为基础,把生态城市有关理论作为指导,分析矿产资源型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上的可行性,站在微观角度获得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结构、功能和普通城市个性与共性关系,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所需理论依据。然后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其发展最终不会衰退,而是可以在人为调控条件下达到生态化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丹晖 《中国计量》2013,(12):39-41
一、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应当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点任务要求,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以能源资源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为关键支撑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基本原则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应当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点任务要求,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以能源资源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为关键支撑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5.
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主体,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是我国节约型社会能否建成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和系统分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建设节约型城市,如何评价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提出了一套评价节约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研究理论基础等等。笔者从概念、内涵、内容、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建设节约型城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给当下低碳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文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农业资源短缺、环境约束加剧、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重等问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发展方式,探讨生态文明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模式,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生活方式等,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低碳、安全、协调发展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和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以源头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为抓手,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建造物化、运行维护阶段等全面考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提出了电气化、智能化和实用化的绿色改造策略以及新老交汇、和而不同的绿色扩建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从摸清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完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技术研发、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政策倾斜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理念,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生态良好的现代城市环境。本文就低碳风景原因营造的功能特点、原则进行了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袁静  刘洁 《中国科技博览》2012,(32):315-316
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一次把二氧化碳排发、气侯变暖话题提上了致高点。低碳、降温,已成为一个极其现实与紧迫的全球性大事。低碳的生活方式不再局限在一些生活小事上,动手美化家园,增加园林景观的建设,将为我国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低碳能源现状的思索以及受攀枝花本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启发而产生.以阳光城市攀枝花为例简要叙述太阳能的使用情况,旨在提出使用低碳能源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