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新颖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轮椅车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的辅具主要服务于军队,用于战后伤员的康复工作,主要是假肢矫形器产品和配置服务;20世纪8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康复概念引入中国,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康复工程产品发展,康复辅具概念开始引入;2006~2014年被认为是康复辅具的扩展阶段,2006年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2.
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康复辅具业发展,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残障人士基本权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人才管理体制尚需改革。我们要积极发展壮大康复辅具标准化从业人员队伍,合理设置人才岗位,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示范作用,以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8)成立于1989年,秘书处设在中国康复器具协会,负责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其对口两个ISO标准化技术委员——ISO/TC 168"假肢和矫形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ISO/TC173"康复辅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68主要制定有关假肢和矫形器方面的国际标准,ISO/TC 173主要制定轮椅车、助行器、无障碍设施等  相似文献   

4.
毛斌  李怡  杨旸 《包装工程》2020,41(8):23-29
目的综述帕金森康复辅具研究进展,总结帕金森康复辅具现有的问题,提出未来设计的研究方向。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梳理帕金森康复辅具国内外研究内容,归纳现有帕金森康复辅具的种类与优缺点。概括帕金森辅具的分类,对典型帕金森康复辅具设计案例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创新设计进行解析。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体感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帕金森康复辅具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挑战性。结论总结帕金森康复辅具在功能设计、先进技术、产品种类、康复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在产品形式、适用范围、康复心理、中医结合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帕金森康复辅具的研究起到借鉴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复辅具是帮助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脑卒中患者残疾情况出发,阐述了康复辅具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脑卒中康复辅具及其功能,最后对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股骨干骨折病人居家康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为辅助股骨干骨折病人在家中进行标准化康复训练,从场景角度对病人居家康复辅具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一款适用于居家场景的股骨干骨折康复辅具,同时为康复辅具的家用化设计提供新路径。方法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医院和家庭两种不同场景的环境特点,通过研究目标用户及典型康复训练场景,提炼了在两种场景中的股骨干骨折病人康复需求。通过列举两种场景中的病人康复需求的差异,分析了在两种场景中康复产品的异同点,从而确定了居家场景下康复产品的设计需求。结果设计了股骨干骨折家用康复训练辅具,该产品可帮助病人在居家场景下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记录病人训练时的数据,进行康复训练方案的推荐,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并可将病人的训练和评估数据传递给医生。此外,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易用性和舒适性等用户体验要素,能够给病人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结论家用康复辅具的设计,应从场景的角度入手,挖掘居家场景中病人的康复需求,从而定义产品的功能,使产品更加适用于居家康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方法以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康复辅具的特殊性、外在特点、内在要求,以及康复辅具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我国未来康复辅具的创新设计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结论未来我国康复辅具创新设计是以需求为依托、技术为手段、服务为导引、创新为基础的内在精神隐喻与外在功能实现;是针对残障者个体特征的可持续服务设计、适配及情感慰藉;是多尺度、多途径、多模态交互方式的信息体验及安全保障。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康复问题,满足广大残障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康复辅具设计品质,促进康复辅具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凤领  刘俊玲 《中国标准化》2008,(3):32-32,50,51
一、我国辅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 1.成立专门的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各类现代假肢、矫形器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标准,1989年民政部成立了“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残疾人标委会),专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和专用产品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9.
康复辅具安全设计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剑  李辉  李立峰  刘雪 《包装工程》2012,33(6):65-68
以康复辅具的概念和产品安全设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康复辅具安全设计的概念、内容与意义,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例,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人机工程学等多个角度,对康复辅具安全设计及其要点进行了论述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康复辅具安全设计不仅是技术领域相关安全问题的解决,而且是面向残障者生理和心理安全的全方位系统安全优化与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辉  刘琦  李剑 《包装工程》2018,39(20):152-158
目的 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的重要性及意义。结论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可以为老年产品的研发和创意提供新思路,为新形势下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可及性设计理念的定义、对象范围、市场规模,梳理可及性设计标准的建立及相关机制体系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推广方式,分析可及性设计理念在日本涉老设计领域的作用及发展前景,为中国老年产品及康复辅具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为今后可能的相关领域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民政部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和深化标准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标准化作为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快民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编制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专项业务标准化规划,调动部直属机关和地方政府、社会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各方面的积极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前身是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5月。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逐步改变,为保障残障群体("残障群体"泛指残疾人、老年人和伤病人,此概念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残疾"相对应)权益,发展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由11位院士提议,经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于2006年3月在假肢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心研究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假肢、矫形器向康复辅具类十一大类产品全方位扩展。中心设有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老龄患病人数增多,由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残障人口数量也不断攀升。目前,我国有2亿老年人、8500多万残疾人和每年上亿人次的伤病人,成为世界上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这也使得康复辅具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是针对老年人群和残障人群而研发的产品,以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5.
胡鸿  段慧云  金玉鑫 《包装工程》2022,43(4):217-227
目的 探索基于我国现有康复体系的偏瘫老人康复服务模式,通过完善康复服务平台并设计适用于居家康复的产品,实现偏瘫老人从医院回归家庭的康复延续性。方法 对北京地区医院、社区等服务组织和典型住宅小区失能老人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偏瘫老人生理、心理特点及康复服务需求,总结我国康复体系及北京偏瘫老人康复服务现状。运用服务设计方法,以偏瘫老人为核心,整合康复资源,进行社区康复服务与产品设计。结果 搭建出联结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五方联动延续性偏瘫康复服务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角色分工及康复信息的双向顺畅传递;设计出一款与服务配套的智能上肢康复辅具,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实现居家康复科学性。结论 以偏瘫上肢康复为例,整合创新延续性康复服务模式、平台和辅具的联动作用,为偏瘫老人居家康复提供可能,加快其功能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会议消息     
〔本刊讯〕六月三~五日由中国电镀协会刷镀专业委员会主持在成都市召开了全国刷镀学术经验交流会.到会代表155人.收到论文及资料共86篇. 大会宣读论文及经验等26篇. 到会代表一致认为从这次会议交流成果看,不但是刷镀技术在镀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在设备及配套辅具方面也有大的进展.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培训及开拓应用范围、刷镀技术规范、操作机械化、镀液及设备、辅具标准化,系列化,环保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此专业委员会将在"七五"工作规划中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建立于2002年,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与科研平台优势,多年来致力于综合性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轻工装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教学及工业设计产学研基地的支撑下,凝练了智能机械装备设计、医疗器械与康复辅具设计、轻工产品绿色设计3个专业教学方向,组建了天津科技大学智能辅具研究中心,形成了"创新驱动、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立体化培养体系,专业建设蓬勃发展,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1门,在线开放课程1门,编著教  相似文献   

18.
杨娟  那成爱 《湖南包装》2023,(1):14-17+49
为优化减缓失能与慢性病的康复辅助器具,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老人的康复需求,分析社区情境下的康复辅助器具。针对现有产品注重物的功能性和忽视用户体验的问题,提出动机强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多感官协同反馈设计等社区康复辅助器具设计优化策略,并佐以对应的设计案例,为今后社区老人康复辅具设计及其适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康复器具辅具在功能障碍人群中的使用日益广泛。腋拐作为常用康复辅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目前市场上的腋拐型号不一,因此测试不同尺寸腋拐的手柄冲击强度成为一大难点。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腋拐冲击强度试验设备,采用电磁铁通断电来吸起、释放重锤的方式进行腋拐手柄冲击试验。在控制方面,冲击试验机人机交互界面分为自动和手动模式。本文还介绍了执行气缸和抱紧气缸的控制气路以及设备控制原理,并进行了气缸和电机的选型计算。最后采用试验机开展一系列腋拐冲击强度试验,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陈奕冰  郑思露  汤晓颖 《包装工程》2022,43(24):167-179, 188
目的 深入探讨包容性设计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理念,在残障人士康复辅具开发流程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结合复健拐杖的设计实例,运用剑桥工程中心开发的“设计轮”,将包容性设计流程四个阶段17个步骤结合用户共创设计方法,通过焦点小组、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等方式列出需求清单,运用形态分析法和TRIZ创新法进行设计创意,快速制作原型后与参与用户和设计师共同测试、深化方案,并进一步对设计排除进行评估后定案。结论 通过包容性设计理论结合助行器开发流程,探讨了包容性设计方法与多种创意方法融合的可行性,为更多康复辅具的包容性设计创新提供了实操性的参考思路和可行性案例,使包容性设计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还落实在具体设计操作实践流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