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讨赖河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资源性缺水流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有效的根本出路。从讨赖河流域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讨赖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管理机构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基础,以明晰初始水权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将流域控制性工程纳入流域统一管理为重要内容,建立流域新的管理体制和水法规体系,推行公众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背景,在分析讨赖河流域落实水资源管理“三项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加强项目建设、推行水权制度建设、培育开放水市场及完善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方面,探讨提出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讨赖河传统分水制度、工程硬件设施及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了讨赖河流域干旱成因。从依时取水向“水量水权”转变、修建讨赖峡水库、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加大水情及旱情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流域管理协商机制等方面探讨提出了流域应对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现状分水制度,对讨赖河流域现行分水制度历史功效进行了总结评价,并结合当前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和现行分水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实现讨赖河流域现代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分水制度出现了很多不适应性。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分水制度,采用辩证的方法,探究了流域分水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流域分水制度适应当时经济结构、维护流域上下游用水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历史意义以及维持下游绿洲生态平衡、形成初始水权雏形的现实意义,指出了流域分水制度不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未分配地下水水权、与现状供用水不适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建骨干调蓄工程、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和建立水权、水市场体系等改善分水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讨赖河流域信息化建设的构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赖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地表水转换关系复杂,水事纠纷十分频繁。为了减少当前的水事纠纷和矛盾,充分发挥讨赖河流域灌溉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构思流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方案。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权制度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工作,将区域水权分配与行业取水许可管理有机结合,对高效配置水资源,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市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流域的水权内涵、界定原则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开展流域水权交易和水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水权分配方案,开展水权交易,建设水权管理制度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讨赖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资源的组成及数量。介绍了水资源一般规划的方法,预测了讨赖河流域的需水,并分析了未来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给出了讨赖河流域水资源分析规划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讨赖河流域属黑河水系,域内主要河流有马营河、丰乐河、观山河、红山河、洪水河、讨赖河,各河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11141km~2,水资源总量12.33亿m~3。讨赖河流域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耗水猛增,水资源的利用从上游到下游,在工农业之间,行政区之间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结合讨赖河流域水利规划,就该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