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地公园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其恢复、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的热点.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效能,有效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前提和手段.东营市东郊湿地公园设计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可持续性、景观多样性、互动参与性等原则,将东营市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以打造“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景观,规划入口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湿地景观区、湿地保育区、文化展示区、游憩观赏及科普教育区六个功能分区,营造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自然、生态、野趣的城市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例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景观特质,包括自然生态特质———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和功能复合全面,社会效益特质———游憩活动性质明确、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以及经济效益特质。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设置不分地域和条件、景观设计形式化、游憩活动城市化、忽视其它生命、“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忽略教育意义等景观建设的误区,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人类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游憩活动主题化、建筑自然化生态化等重要原则。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中的概念设计和景观分区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中研究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郑东新区生态湿地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社会经济功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对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人工湿地规划,基于对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并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提出了一些城市生态湿地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可为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的发展,其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功效的日益凸显,然而,我国的城市湿地公园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理论和方法还不成熟,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城市湿地公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预警,从而得出有效的针对性意见和改进方法,指导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盛泽湖湿地景观规划为例,在景观规划上尝试既要考虑对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又要满足城市市民的休闲需要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城市湿地在景观功能上的利用价值,认为城市湿地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又是开展多种休闲活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指出了城市湿地受到的威胁日益加重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通过剖析吴江林业生态科技园湿地景观规划实例,阐述了一条以保护恢复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并能体现地域文化,营造具备康体、旅游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城市湿地的景观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014—2016年的气象数据及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遥感技术,从温度、湿度、风速、AQI四方面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小气候效应。【结果】(1)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湿岛效应、风岛效应和空气质量效应。(2)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小气候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冷岛和风岛效应夏季强于冬季,湿岛效应冬季强于夏季。(3)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小气候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昼夜差异,湿岛和风岛效应白昼强于夜晚,冷岛效应夜晚强于白昼。(4)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效应年际变化明显,空气质量逐渐上升。(5)对比周边城区温度和湿度,温度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高,湿度则相反。【结论】湿地公园能有效调节城市小气候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在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方面的现状.主要总结和介绍了屋顶雨水处理技术、渗透型雨水处理技术、雨水含水层储存及回收技术、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对城市已有的草地、树林、湿地、湖泊等进行保护和修复,而不是大搞城市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之肾",不仅具有重要的"排毒解毒"——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与修复功能,而且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观赏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保护泉水湿地"为核心定位,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方针,以"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为设计主题,将白泉湿地公园规划为6大功能分区和"一带、两轴、三环、六区"总体空间布局,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从而营造一种"芦苇一夜扶波皱,白翅双展望古楼,荡舟破苇寻泉踪,红鲤绕莲画中游"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体系的构成之一,在沿海地区城市生态构成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沿海地区建设海绵城市进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并对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探索。通过研究国内滨海湿地的实际应用案例及设计理念,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在打造陆海协同的环境治理方案的同时,注重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增大对外来物种的管控,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及湿地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滨海湿地的相关功能,使其成为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推动东部沿海地带海绵城市的规划建造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文中分析了沧州湿地管理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湿地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探讨了沧州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的湿地特色价值(生态)、湿地旅游资源价值、湿地旅游开发条件三方面,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生态价值、交通通讯、环境容量次之,食宿条件、生物多样性、服务水平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旅游活动及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城市文化的追寻与文化建筑遗址的保护与更新,阐述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人文景观环境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联.介绍交大纪念园的设计思路及文化价值可以创造性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湖内浅槽工程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南四湖的防洪除涝建设与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及开发利用等问题,主要开展湖内浅槽工程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南温泉公园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游览考察,从旅游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南温泉公园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造成其经营惨淡的原因,并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的一场变革。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总结其城乡绿地的生态人文资源、功能布局耦合、层级体系结构、精准匹配认知等发展特征,借鉴国内外前沿经验,提出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规划编制方法,即构建“战略-规划-实施”完整成果体系,建立多元生态要素融合的广义城乡公园体系,运用多样技术方法回应市民对绿色休闲空间需求等,进而提出青浦区蓝绿交织、城园相融、增绿筑景、乡村振兴、开放连通、环湖升级六大规划策略,力求对特大城市郊区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以洪泽湖这一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分析了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坡坏,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科学研究、退田还湖、加强宣传等四条建议和对策,使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从而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却面临缺失的问题,对中华孝道园这类综合性文化景区进行旅游开发研究,不仅有助于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推进,也能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从中华孝道园旅游开发的意义出发,通过社会调研,概述了目前园区的开发现状以及发展优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中华孝道园以及相关旅游产业日后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多源遥感影像是湿地制图和变化检测的重要依据,目前使用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仅能重现近20 a的湿地景观格局.利用解密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CORONA KH-4B高分辨率间谍卫星影像,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湿地地物自动分类,进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提取.结果表明,利用CORONA KH-4B影像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有效进行湿地分类,重现近50 a前湿地景观格局.与近期Worldview 2影像和高分1号影像的提取结果的对比表明,50 a前西溪湿地主要呈耕地景观要素与池塘、河流等湿地景观要素共存的格局,后者在农业开发的影响下破碎度较高;现今西溪湿地区域优势景观要素为湿地与城市建筑,该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杭州城西建设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