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抛石挤淤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抛石挤淤法的有效挤淤深度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海阳港防波堤施工实例,对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验证,证实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抛石挤淤、松木桩处理软基的施工技术及在省道1804线改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同类软基处理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三官堂土堤滑坡机理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官堂土堤滑坡后进行了认真的机理分析,找出了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 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成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深厚层淤泥软地基爆炸方法是处理海堤软基的最新技术,适用于沉箱码头抛石基床、防洪堤、围堰、海岸护岸、滑道抛石基床等水工结构的软基处理.主要工艺为堤身填筑、挤淤爆破、堤身循环填筑,直至达到设计堤长,完成全堤堤身处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抛石挤淤防波堤的断面形态,研究表明防波堤断面形态为淤泥面正梯形和淤泥面下倒梯形的组合。直接抛石成堤的防波堤,需加厚加宽护坦才能保证防波堤的整体稳定。结合海阳港防波堤工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16组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护坦组合,得到了最优的护坦参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值模拟对大高度堆载挤淤作用下淤泥层的实际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且与现有堆载挤淤深度计算公式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挤淤深度较大时,淤泥层破坏时的塑性区不再贯穿整个淤泥层,而是在淤泥层产生局部剪切破坏,从而导致现有挤淤深度计算公式的结果偏小;当淤泥层厚度相对挤淤深度较小的时候,淤泥层下卧硬层对上覆堆载产生支撑作用,从而导致现有挤淤深度计算公式的结果偏大。考虑到大高度堆载挤淤作用下淤泥层失稳破坏时的实际情况,根据堆载体是否产生急剧位移来确定挤淤深度,提出了应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挤淤深度的方法,并且分析了堆载体容重、淤泥容重、淤泥强度、堆载宽度、淤泥层厚度等因素对挤淤深度的影响规律。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对爆炸挤淤置换法处理深厚淤泥的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围堤工程实例,运用Plaxis程序,构建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稳定分析模型,对其安全系数进行求解,探讨相关参数对爆炸挤淤围堤稳定的影响。得出围堤底部会出现应力集中,是应力最大的地方,未置换淤泥层厚度超过3.5m时,围堤可能发生滑动,极端低水位对围堤抗滑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位、风力风向、结构、波浪动力等因素的分析,找到了挡土墙受损的原因。提出恢复和培植沿岸水生植物带、沿堤脚抛石固堤、或在堤前冲淤后再覆盖草丛植被等三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床抛石是防波堤主体建设基槽施工中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运用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二维潮流、悬沙数学模型,研究枸杞岛防波堤工程施工期由于抛石引起的悬浮泥沙在水体中的扩散输移.针对基础建设海域附近水动力环境进行计算分析,根据不同潮时所布特征站位的流速分布制定4种抛石工况,预测评价不同抛石位置及不同工况下悬沙增量的扩散过程及区域,并计算各工况下悬浮泥沙增量最大影响范围.结果表明,为减小抛石引起的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在确定抛石位置时,需结合以往经验选择流速较小的弱流区,考虑不同工程区域同时施工对悬浮泥沙增量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并注意工程海区的潮流性质以及地形和岸线变化.计算结果可为防波堤施工期抛石位置的选择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大堤在实施工程淤背后出现堤身裂缝,对裂缝出现的空间进行了研究,结合堤身土的性质及测试成果认为:历次的堤身加高、培厚,存在土质疏松、干密度低及压缩性高的特性,在后期淤背施工过程中,堤身土处于近饱和状态,土体浸水及排水后,由于堤身土的固结作用,引起堤身土的沉陷,因而产生纵向裂缝.建议对这一问题采用土桩挤密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制做型煤的中试研究成果,大量的数据说明了污泥制型煤的能源价值以及在固硫和减少烟尘排放方面的优势。用经济技术分析的方法,将这种污泥处置方法与传统的以厌氧消化为主体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对比,进而认为这是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投资少,有净能量产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置的现状,提出了污泥资源化的一些途径,并指出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驯化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中总污泥浓度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好氧颗粒污泥浓度却降低,絮状污泥浓度呈稳步增加趋势.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趋于小粒径化,由初始的3 mm降至2 mm,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恶化.污泥混合液中存在高浓度的胞外多聚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且随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溶解性有机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胞外多聚物相同.通过电镜观察,好氧颗粒污泥外部为好氧区,内部为厌氧区,表面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内部以长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改进的间歇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实验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探讨了泥龄、污泥负荷及原水水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ASS装置,由于生物选择器筛选的絮凝性细菌,使反应器的污泥保持了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5.
ATP检测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控制中,传统的衡量污泥活性的指标不够准确,三磷酸腺苷(ATP)日益成为反映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新指标,阐述了ATP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ATP浓度与环境因子(如pH值、毒物或活性污泥浓度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ATP检测在活性泥泥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对ATP检测在研究和应用中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影响污泥指数测定的两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污泥指数测定的两个因素:污泥浓度及污泥沉降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除了污泥浓度对污泥指数测定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影响的学与污泥沉降性能本身有关,并分别研究了其影响规律。同时,对在稀释浓度和实际浓度条件下测定污泥指数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工业迅速发展,产量日益增加的污泥已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地消除这种环境卫生公害,并且促进其资源化,提出了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污泥处理之建议,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该技术的三大主要优势:杀菌、除臭、提高污泥稳定性;污泥减量效果显著;促进污泥中氮、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污泥资源化;改善污泥絮凝脱水性能。最后指出了目前国内该技术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射流活性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行为解析为活性污泥絮凝和固—液沉降分离两个单元过程,建立了活性污泥絮凝动办学模式与混合液沉降动态效应方程,揭示出射流活性污泥絮凝—沉降的内在规律,提出二沉池主要功能区的动力学工艺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分析了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量的增长以及污泥的组成,并对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及污泥本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普遍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拟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酸性发酵以开发碳源.试验考察了序批式反应器半连续运行时进料ρ(VS)、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和温度对污泥酸性发酵的影响.推荐污泥酸性发酵获取碳源的工艺条件:温度38℃、HRT为3 d、pH6.0、进料ρ(VS)20 g/L.在此工况下,挥发分为67.97%时,污泥产酸率为0.133~0.156 gVFA/(gVS.d),容积产酸速率为0.805~0.948 gVFA/(L.d),VS去除率为32.53%~45.60%;系统运行稳定,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