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Web Services是基于Internet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元素,面向Service的计算将成为未来计算技术发展的趋势。但如何能够自动发现需要的Service资源,提高Web Services组合的智能化程度,是近来的研究热点之一。IRSⅡ首先提出基于任务本体的Service发布、发现和组合方法,可以说是将Service发现和组合从语法的层次提升到了语义的层次。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IRS-Ⅱ提出的方法及其体系结构,然后对web Services的智能检索和服务组合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Web服务的运行时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文章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完整的支持Web服务运行时适应性的框架.该框架在原有的发现和绑定机制基础上增加了前提条件的约束,提高了过程的执行效率.同时对BPEL和WSDL语言做了改进以支持语义Web服务选择.最后给出了该框架的具体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Web服务的日益广泛和语义Web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利用本体语言自动处理各种Web服务任务成为可能.回顾了Web服务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概念,指出了其在描述Web服务的语义信息方面的不足,从而说明在Web服务研究中引入语义Web的目的.介绍了描述Web服务语义信息的本体语言OWL-S,并针对OWL-S在描述Web服务动态组合方面能力的不足,尝试利用情形演算理论扩展其该方面的语义描述能力,使本体语言能够满足Web服务动态组合的需要.对最终实现基于语义的Web服务的动态组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童峰明 《福建电脑》2012,28(3):13-15,37
查询效率较低是现有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改进型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研究SWSDM-Table。此框架在OWL-S/UDDI Matchmaker基础上对UDDI进行领域划分,并将Web服务按领域本体存放,同时加入Table数据结构以实现局部性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在服务发现效率方面较现有的发现框架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本体映射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语义Web服务中存在的本体异构问题,讨论了语义Web服务发现中输入、输出匹配的方法,以及本体映射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在已有的Web服务模型基础上,引入语义Web服务发现的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映射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并阐述了其实现机制.该框架下的本体映射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语义Web服务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工程》2017,(1):98-104
在现有服务发现方法中,单一考虑原子服务或服务组合的方式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设计一个基于模型转换的Web服务匹配框架。在服务发现过程中综合考虑组合Web服务的执行过程信息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为Web服务组合的匹配设计完整的过程:将UML模型转换为过程模型,再将过程模型转换为过程图,最后计算2个Web服务组合的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服务匹配框架能够有效区分组合服务,提高服务发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由于Web Services可处于分布式环境中、在异构平台上进行交互以及高度的集成性等优点,Web Services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语义Web Services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语义Web Services产生的必要性,然后主要介绍了目前Web Services领域的OWL—S、WSMO、SAWSDL和FLOWS四种服务描述框架,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种支持QoS约束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语义Web服务发现缺乏QoS约束的问题,构建一个支持QoS约束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使用QoS认证中心确保QoS信息的动态更新。基于该框架提出一种支持QoS约束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算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仲梅  宋顺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1):2580-2582,2585
随着Web服务的广泛使用,Web服务的发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因缺乏对服务质量(QoS)的描述而难以为用户选择最佳服务.主要提出一种考虑QoS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采用分类和反馈机制,及相应的匹配级别和过滤机制,以便用户查找到与自己需求最接近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查找率.  相似文献   

10.
语义Web服务的自动化组合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Web服务的提出是为了解决Web服务资源在语义Web中的智能化整合问题,而语义Web服务的自动化组合技术作为这个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本文考察了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形式化方法和自动推理等领域的众多服务组合方案,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劣之处,并探索了将来的研究工作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Web服务技术缺乏机器可理解的语义,限制了Web服务的自动化。结合了语义Web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的语义Web服务应运而生,其中,语义Web服务的建模框架是当前研究重点。基于语义Web服务的一般基础结构,本文从行为、体系结构和服务本体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语义Web服务三大主流建模框架OWL-S、IRS-II和WSMF的特点,比较了它们的异同,展望了语义Web服务建模框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are motivated by the problem of semantic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We first present a typical example requiring services composition, give a definition of an automated services composition approach and outline its main requirements. We then discuss existing techniques and their limitations with regards to those requirements. Finally, we present our proposal for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based on autonomous services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3.
语义Web服务组合算法研究对于Web服务组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一种基于语义的Web服务组合算法的思想,给出服务组合框架和算法的工作流程。它的核心是通过语义I/O和P/E的匹配来实现自动化Web服务组合,本质是通过交互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前继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信息集成应用的要求,利用信息集成协议栈的层次关系,提出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s和本体的信息集成框架.详细阐述了框架的体系结构、模块功能,介绍了其特点和关键技术.该框架克服了传统跨平台技术及数据共享技术在信息集成中的局限,实现了信息的动态集成.  相似文献   

15.
容错是提高Web Services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在Web Services中实现容错的三种方案:基于后台服务对象的容错、基于Web服务器的容错和基于Web服务的容错,并分析、比较了这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在基于web服务的容错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Web Services容错管理框架-WSFMF,并分析了其实现关键,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我们自主开发的Web Services平台-StarWS上进行了相应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Web Services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整合政府部门的异构系统,使之协同工作,解决政府间信息孤岛问题,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s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并结合无锡市电子政务应用实例,证明该框架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SLA和Web Services技术的服务质量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网络服务质量监测的自动化,使监测系统能自动地根据用户需求对多种服务进行监测,在对服务等级协议(SLA)和WebServices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体现监测逻辑的SLA定义方法,并设计了基于该SLA和WebServices技术的动态服务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从符合该SLA规范的用户服务等级协议中获得监测流程,并采用WebServices技术实现动态的服务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9.
语义Web服务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Web服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手动操作,这难以满足现今动态的、组合的业务处理要求。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语义Web服务系统模型,该模型使用了源码注解、服务模板和约束分析等先进技术,这样不但提高了Web服务操作的自动化程度,而且增强了Web服务处理的精准度和效能,同时将以往能否找到合适Web服务的问题提升为怎样选择最佳Web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