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市场上的酱油由于制造方法不同而有发酵酱油及化学酱油两大种类,发酵酱油的制造是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酵素来分解蛋白质,其分解条件较酸水解缓和,所以在发酵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也较化学酱油多。此外,发酵酱油在酿制过程中产生多量构成酱油香味及缓冲作用重要成份的有机酸。化学酱油(酸水解酱油)因川强酸高温水解,色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酱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该工艺发酵周期短,原料蛋白质利用率高、产量大,为满足人民对酱油的需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该工艺由于发酵周期短,发酵温度高,对蛋白质只有水解作用,缺乏产生酱油特有风味的条件,所以酿制的酱油风味差、酱香不足。近10年以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应用于许多发酵领域,如制药、啤酒工业等,日本也报道了利用固定化活细胞缩短  相似文献   

3.
传统酿造酱及酱油中酶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酱及酱油是我国传统发酵的豆制品,一直是人们的佐餐佳品.传统酱及酱油是通过天然接菌,自然发酵34个月而形成的,微生物及其酶系在酱曲培养和酱醪发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酱曲中鉴定出的主要微生物是真菌,如米曲霉、酱油曲霉等,这些霉菌能够利用淀粉、多糖、单糖、有机酸、乙醇等作为碳源,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作为氮源,同时霉菌的生长代谢能够分泌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水解酶和其他的酶类.在酱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形成小分子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有机酸和其他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赋予了酱及酱油特有的风味、营养和质地.本文简要叙述了酱及酱油在发酵过程中的酶的种类,来源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有研究表明,在酱油发酵过程中能产生GABA。研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正常酱油和GABA升高酱油之间的菌群差异,发现两组样品之间微生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升高的GABA可能来自于这些有差别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意义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就是成品酱油中蛋白质总量对原料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酱油酿造是借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可溶性蛋白质、肽及氨基酸;将原料中的淀粉及多糖类水解为寡聚糖及单糖;并进行乳酸等有机酸发酵及酒精发酵,从而合成酱油特有的滋味及香气,进行酚类的氧化及迈拉德反应,从而合成酱油色  相似文献   

6.
6 多功能发酵的原理 酿造酱油多功能发酵的原理是利用曲霉、酵母及细菌等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水解为糖类,进而形成色、香、味俱佳,五味调和、营养丰富的酱油。6.1 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6.1.1 蛋白质水解及其注意事项 在整个酱醅发酵过程中,以蛋白质的水解较难,时间也较长。蛋白质水解是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从酶的作用机制看,蛋白酶切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它可以从长链的内部切断肽链,形成分子量较小的■和胨,也可从分…  相似文献   

7.
胡鹏飞  李书斌 《中国酿造》1989,(4):20-23,38
目前我国酱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该工艺发酵周期短,原料蛋白质利用率高、产量大,为满足人民对酱油的需求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该工艺由于发酵周期短,发酵温度高,对蛋白质只有分解作用、缺乏产生酱油特有风味的条件,所以酿制的酱油风味差,酱香不足。 近10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应用于许多发酵领域,如制药、酿酒工业  相似文献   

8.
雷锦成  常煦 《中国酿造》2014,(3):117-120
从酱油发酵的本质出发,结合现阶段国内酱油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酱油快速发酵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蛋白质、淀粉类物质快速水解和通过对酵母等产香微生物的发酵调控使香气物质快速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就相关发酵工艺改进进行了细致讨论,为缩短酿造高品质酱油的发酵工艺提供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酱油酿造的特点酱油酿造的原料是蛋白质多淀粉少。酿造时是先把原料制成曲子,然后将曲子拌入高浓度(15—18%)的食盐水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因此,可以说酱油酿造的三个主要工序是制曲、发酵和灭菌,前两步是繁殖和利用它;后一步是消灭它,以标示出酱油酿造是在同微生物打交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全氮利用率的意义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就是成品酱油中蛋白质总量对原料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按目前通用的测定与计算方法,它也可以称为原料全氮利用率。酱油酿造是借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可溶性蛋白质、肽及氨基酸;将原料中的淀粉及多糖类水解为寡聚糖及单糖;并进行乳酸等有机酸发酵及酒精发酵,从而合成酱油特有的滋味及香气;进行酚类的氧化及迈拉德反应,从而合成酱油色素.这些反应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的水解,该反应进行得愈彻底则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酱油酿造厂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酱油,由于该工艺的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时间偏短,不利于酱醅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乳酸菌,酵母菌大多只能利用自然接种,致使微生物进行的后发酵不良,而影响酱油的风味。酱油酿造的过程实际是多种微生物协同  相似文献   

12.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此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所分泌产生的生物酶。当前国产酱油采用米曲霉沪酿3.042(Aspergillus oryzae 3.042)进行发酵,利用其产生的碱性和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分解为 氨基酸和多肽,为酱油提供以鲜味为主的多种滋味,但仅以米曲霉单菌种酿造的酱油存在原料利用率低、风味相对差等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酱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学术界和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微生物诱变、多菌种发酵、生物酶制剂应用等多种方式改善发酵过程中生物酶的种类和活性,以进一步提升酿造酱油的品质。该文重点综述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生物酶及其研究进展和在酱油中的应用,以期对利用微生物、生物酶制剂提升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酱油酿造中发酵温度与水份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童永增(山东省冠县副食品加工厂)在酱油生产中,全国大部分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如何改善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的风味和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的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及质量问题乃是当前和今后研究的课题。全氮利用...  相似文献   

14.
酱油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位置,其营养丰富、滋味独特。我国酱油的酿造工艺在传统酿造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利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文章从紫外诱变、离子注入、原生质体融合等酱油发酵微生物育种方法和微生物调控技术、优势菌干扰技术、膜分离技术等现代化发酵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酱油现代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酱油发酵体系中的微生物组成复杂、种类多样。为全面了解酱油酿造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油制曲、酱醪发酵、淋油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酱油发酵体系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预测功能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和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分析中,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时间上为酱醪发酵和淋油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空间上为酱醪上层细菌多样性较高,酱醪下层真菌多样性较高。扩增子测序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147个细菌属和19个真菌属,核心细菌有葡萄球菌属、魏斯氏菌属和四联球菌属,核心真菌有曲霉属和接合酵母属,且不同菌属在酱油发酵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差异。功能预测分析中,酱油发酵体系中的细菌功能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真菌功能集中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酱油发酵时间和空间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酱油酿造微生物质量控制、菌群调控、工艺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酱油发酵是一个微生物多样性的发酵过程,其中乳酸菌是参与酱油发酵的重要微生物菌群之一,安全性能高的乳酸菌有利于酱油品质及安全生产。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主要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起到爽口及柔和酱油的滋味、增加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丰富酱油的香气的作用,同时部分代谢物质可起到抑制不耐酸的菌类和腐败微生物、分泌出胞外多糖等具有益生糖化合物、赋予酱油更多的益生保健作用。因此,本文从酱油简介及其酿造过程的发酵乳酸菌概述、乳酸菌对酱油的风味及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广式酱油发酵周期长、微生物种群多样、代谢物复杂,缺乏微生物蛋白组学分析的样本制备方法。该研究通过比较改良的TCA浓缩法和超滤法两种蛋白纯化方法,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LTQ Orbitrap Velos Pro ETD质谱检测酱油微生物宏蛋白组样本制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其SDS-PAGE凝胶图谱有26个清晰条带,比超滤法多13个;两种法所制备的蛋白经胰蛋白酶酶切后的质谱图可分别鉴定到的2 495和1 682个肽段,说明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酶切更充分;不同发酵时期(0、60、120 d)的酱油经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烷基化、酶切后,通过LTQ Orbitrap Velos Pro ETD质谱检测和Proteome Discoverer 2.5软件分析,可分别鉴定到1 035、1 104、1 046种蛋白质。通过TCA浓缩法制备蛋白组分析样本,操作简便,实验速度快,蛋白质鉴定率高,适用于广式酱油微生物的蛋白质组学的检测分析,为利用蛋白组学分析广式酱油的微生物发酵分子机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酵条件对酱油发酵蛋白质利用率有重要的影响,以非转基因大豆为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利用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大豆酱油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米曲霉∶黑曲霉=2.09∶1(体积比),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101 d,拌曲盐水浓度12%。在该条件下发酵所得蛋白质利用率为88.99%,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生产酱油都是采用高盐发酵.高盐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防止酱醪(醅)腐败变质,保证发酵安全进行.但是食盐对酶的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酱油酿造起主要水解作用的蛋白质水解酶、组织破坏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鱼酱油是东南亚国家的传统鱼类发酵产品,本文分别从鱼酱油的生化特性、鱼酱油发酵的微生物特性、鱼酱油的功能特性及加快鱼酱油发酵生产等几个方面对鱼酱油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对鱼酱油中的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微生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加快鱼酱油发酵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未来鱼酱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