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该文对含低聚异麦芽糖的传统麦芽糖食品制备进行研究,分析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麦芽淀粉酶活性和糖化温度对糖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糖化过程中添加适量α-葡萄糖苷酶,可将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总量由187.2 g/kg降至79.9 g/kg,同时生成总量为85.1 g/kg的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通过在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添加α-葡萄糖苷酶,催化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等转化成低聚异麦芽糖,能够提升传统麦芽糖食品的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2.
何艳克  胡飞 《粮油加工》2010,(9):149-151
采用协定法对不同品种麦芽进行程序升温糖化,分析了糖化过程中淀粉酶水解作用规律以及与酒精度、发酵度等特征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淀粉酶在糖化过程中对可发酵性糖组分分布、酒精度和发酵度均具有显著影响。糖化过程中,55℃之前极限糊精酶是淀粉水解的重要因子,55℃之后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发挥主要作用。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与发酵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14和0.966。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相似文献   

4.
界限糊精酶(LD)(EBC.3.1.2.41)又名脱支酶,作用于α—1,6—糖苷键,催化淀粉水解。该酶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曾因人们认为它耐热性差而受到怀疑。本文不仅在缓冲溶液,而且在模拟实际酿造的条件下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曾经普遍认为麦芽中 LD 最适温度为63—65℃、最适糖化 PH 值为5.4—5.5,实际上,在麦芽浸出物中 LD 的最适温度为60—62.5℃,而纯 LD 最适温度为50℃,糖化 PH值从5.8降到5.4,能提高该酶的活性,因此也提高了麦汁的发酵能力。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相比,游离态 LD 的活性与麦汁发酵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对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IMOs)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建立了以玉米淀粉为底物,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以α-葡萄糖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同时糖化转苷制备IMOs的基本工艺。通过优化液化程度、糖化转苷过程作用温度和p H、糖化阶段α-葡萄糖转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的添加量,形成了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最优工艺如下:以25%(w/v)玉米淀粉为底物,液化还原糖含量(DE值)为20~30,糖化转苷温度为55℃,p H6.0,α-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500~10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为0.9 U/g、β-淀粉酶添加量为500 U/g。结果表明:反应15 h可得到异麦芽二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之和为49.09%的低聚异麦芽糖浆。本研究所建新工艺可以淀粉为原料快速高效制备IMOs,其有效组分明显高于现有生产工艺,制备周期也较现有生产工艺缩短70%以上,研究结果对现有IMOs生产技术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DE值为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U/(g淀粉),糖化转苷p H5.0、糖化转苷温度55℃、糖化转苷时间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为(37.86±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何熙  钟丽琴 《啤酒科技》2011,(11):28-31
本文研究了糖化过程中麦芽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不同品种麦芽间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及对麦汁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中45~65℃α-淀粉酶活力变化不显著;β-淀粉酶在60℃左右时酶活最大;极限糊精酶在45~60℃时酶活力稳定;温度超过60℃,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酶活显著下降,温度超过65℃α-淀粉酶活力下降明显。不同品种麦芽中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β-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最为显著。麦芽品种对麦汁可发酵性的影响明显。研究表明β-淀粉酶活力及其热稳定性是决定麦汁可发酵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嗜热放线菌——热单孢曲菌的高麦芽糖—α—淀粉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单孢曲菌的α—淀粉酶催淀粉形成极高水平的麦芽糖(73%W/W)而不伴随产生葡萄糖。这种酶在一个5升发酵器中分批发酵可被大量的在细胞外生成。提纯可采用硫酸氨分吸分离,Superose—12凝胶过滤和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法。这种酶在pH6.0,65℃时活性最大,相对分子量为60900~62000等电点为6.2。生产异常高水平的麦芽糖以及对淀粉及相关底物所起的特殊作用方式显示了一种极不寻常的生麦芽糖系统。终产物中点优势的麦芽糖可被解释为有除单纯水解以外的反应的参与和从更多的麦芽寡糖中优先分裂出麦芽三糖。该酶表现与麦芽三糖的亲和力极低(Km=7.7×10~(-3)M),它先经合成再分解反应以转换成麦芽糖,结果如观察所得高水平的麦芽糖并排除了葡萄糖的生成。与其它的高生麦芽糖淀粉酶不同之处在于其高的温度积限值,极低的麦芽三糖亲和力以及终末糖混合物中不含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麦芽寡糖醇是近年来发现的现代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醇,其中由麦芽三糖衍生而得的麦芽三糖醇的含量决定了其质量与用途。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研究耐高温α-淀粉酶对淀粉的液化作用,制得特定液化度的淀粉液化液;然后探究普鲁兰酶、β-淀粉酶和中温α-淀粉酶在淀粉糖化阶段的作用,获得高麦芽三糖含量的低聚麦芽寡糖。由此通过加氢反应制得高麦芽三糖醇含量的低聚麦芽寡糖醇。淀粉液化与糖化的最佳条件是:以25%(w/v)淀粉乳开始,控制淀粉液化后的DE值为20,分别按8、100、16 U/g的添加量同步加入普鲁兰酶、β-淀粉酶和中温α-淀粉酶,在pH5.5、55℃下糖化10 h。所得糖液经加氢制得的糖醇中麦芽三糖醇占42.18%、麦芽糖醇占48.51%,总低聚糖醇转化率达到98.76%。研究结果可指导高品质麦芽寡糖醇及其相关产品的高效制造。  相似文献   

10.
由Aspergillus niger发酵提纯得来的α-葡萄糖苷酶,在淀粉糖行业生产异麦芽低聚糖(IMO)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它的特性应用于啤酒酿造中,添加的工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在糖化过程加入α-葡萄糖苷酶,可以提高麦汁中异麦芽低聚糖含量而使啤酒的发酵度降低,为生产低浓度啤酒、改善啤酒口感找到了又一新途径。若在发酵罐里添加α-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利用酶制剂进行高麦芽糖浆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均匀实验法。选用耐高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分别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液化和糖化。结果:得到的液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分数40%,pH值6.3,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106U/g淀粉,液化温度94℃,液化时间10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化液pH值5.3,β-淀粉酶用量70.81DP°/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808PUN/g淀粉,糖化时间48h,糖化温度50℃;所得糖化液中其麦芽糖含量达68.29%。结论: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的高麦芽糖浆产品达到标准要求,该试验结果为马铃薯高麦芽糖浆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对马铃薯淀粉糖化液的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晓宇 《啤酒科技》2009,(12):63-70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简单相关性来比较标准及非标准的麦芽品质性状检测方法,并用多元统计来分析9个标准和22个非标准的麦芽检测方法,以鉴别六个优质啤酒大麦品种。简单线性回归表明这些品种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极限糊精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耐热性之间存在差异,与麦汁的渗透溶质浓度呈正相关性(r=-0.853~0.958,P≤0.05~0.01),与糖化力相关(r=0.872~0.937,P≤0.05~0.01)。麦芽品质非标准性状的主成分分析(PCA)被认为比标准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更有效,前者可以用最低实际发酵度对六棱和二棱品种进行区分,而实际发酵度是糖化性能的重要指标。六个优质啤酒大麦中的两个品种最显著的品质性状特征是α-葡萄糖苷酶、极限糊精酶及α-淀粉酶的活性最低,而这两种麦芽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耐热性以及它们的麦汁渗透溶质浓度却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3.
麦芽四糖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或麦芽糊精生成麦芽四糖,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降低生产成本,对前期构建的生产麦芽四糖淀粉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优化。通过对培养基的氮源和碳源进行优化,以5%的接种量,在33℃、200 r/min条件下发酵48 h,发现以25 g/L豆粕粉和25 g/L工业蛋白胨为氮源,5 g/L甘油为碳源时,重组酶酶活力最高可达236 U/m L。利用发酵所得重组麦芽四糖淀粉酶制备麦芽四糖并进行酶反应条件优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含量。发现当酶转化反应温度为50℃,反应p H为7. 0,加酶量为30U/g底物,底物麦芽糊精的质量浓度为250 g/L时,反应12 h,麦芽四糖转化率可达73. 2%,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业制备麦芽四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与乳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壳聚糖相关的酶及生产。乳果糖又称乳蔗糖,是在蔗糖分子的葡萄糖残基上接一个半乳糖残基构成的三糖,是在蔗糖、乳糖共存下,由节杆菌K-1乳糖苷酶的果糖基转移反应所生产的;异麦芽低聚糖是指含有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泮糖等具有α~1,6键的分支低聚麦芽糖的混合物,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经α-淀粉酶、β-淀粉酶或真菌α-淀粉酶的糖化作用生成麦芽糖后,在α-葡萄糖苷酶的转移反应下生成的;壳聚糖是甲壳动物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甲壳素(几丁质)经碱处理脱乙酰基而成的链状阳离子型多糖,壳寡糖是用壳聚糖酶水解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苷酶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福生 《酿酒科技》2006,(1):82-83,89
α-葡萄糖苷酶,又称α-D-葡萄糖苷水解酶、D-葡萄糖基转移酶等,pH范围在3.0-5.0之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最适温度,具有广泛的底物专一性。在糖化工段加入α-葡萄糖苷酶,可生产低醇保健啤酒,改善啤酒口感;在发酵工段添加α-葡萄糖苷酶,可生产低糖超级发酵度的清爽啤酒。添加α-葡萄糖苷酶生产出来的啤酒富含低聚异麦芽糖(双歧因子),酒精含量达到国家低醇啤酒的标准,其他理化指标也完全符合啤酒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丰富;麦芽根为麦芽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淀粉酶、麦芽酶、果酸酶及蛋白酶,富含B族维生素,并含有大量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利用麦芽根所含有的丰富酶系和生长因子来酶解淀粉工业废水,便于出芽短梗霉菌的生长代谢。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6.5、发酵温度为28-30℃、转速为180r/min、发酵时间120h的发酵工艺,较适合于出芽短梗霉菌利用麦芽根与淀粉废水的混合培养液进行代谢,出产短梗霉名糖.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IMO)的工艺,主要涉及酶法获得低纯度IMO和酵母纯化工艺两部分。首先将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然后转苷生成低纯度IMO。低纯度IMO通过酵母发酵法除去可代谢糖类(葡萄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等),有效地转化成高纯度的IMO。酿酒酵母可以发酵除去IMO糖浆中的葡萄糖,在麦芽汁中培养的酵母还可以发酵麦芽糖和麦芽三糖。发酵3d后,生成高纯度的IMO,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占总糖98%以上。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的死亡率的增加取决于发酵策略和低纯度IMO的浓度,对数期的酵母细胞发酵效果优于稳定期的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进行了多酶协同制备低异麦芽糖研究,考察了各种α-葡萄糖转苷酶的转苷反应能力,探讨了麦芽糖生成酶及其配合方式以及配合方式以及糖化转苷反应方式对低聚异麦芽糖生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制的低聚麦芽浆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总含量达40%,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9.
浅谈麦汁糖类组成对啤酒发酵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酵母吸收糖类顺序的生理特性,阐述增加麦汁中葡萄糖等单糖含量对提高发酵度的重要性;并从10°P干啤酒中麦汁糖类组成的分析情况进一步说明其副发酵度的影响。我们通过添加淀粉酶及调整糖化工艺,提高了麦汁中可发酵性糖含量,改变了麦汁中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的比例,使三者比例约为65:23:12,而普通啤酒一般为10~15:67~72:18~22,显然增加了葡萄糖含量。并从发酵中证实麦汁糖类组成对提高发酵度是关键要素,使用普通酵母也能生产高发酵度的干啤酒。  相似文献   

20.
新的啤酒原料-小麦麦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远  关亚彬  张文宝 《酿酒》2002,29(1):99-99
1 小麦麦芽与大麦麦芽相比有以下优点 1.1 色度:小麦芽色度2.5~3.5EBC,而大麦芽则3.0~4.5EBC因此对于降低啤酒色度,酿制浅色啤酒有重要作用. 1.2 糖化时间:小麦芽糖化时间10~15min,大麦芽糖化时间15~20min,由此可见小麦芽糖化力强α-淀粉酶活性高. 1.3 糖化力:小麦芽糖化力在300~400wk,因而小麦芽液化酶、糖化酶、葡聚糖酶三者活力强于小麦芽,可节约部分外加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