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实时语音传输中的语音缓冲区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以多媒体网络实时监控平台为例,介绍了基于TCP/IP进行实时语音传输的基本模型,详细探讨了在该模型上影响语音缓冲区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循环缓冲队列管理机制,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计算语音缓冲区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继影  陈仕军 《计算机仿真》2009,26(9):96-99,119
在网络通信中,如何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减少信元损失和通信阻塞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共享缓冲的门限网络系统。利用排队理论,建立了服务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并根据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共享缓冲区为定值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其中一类顾客的缓存大小,可使系统总的顾客损失率到达最小;两类顾客缓存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共享缓冲区可减少系统总的顾客损失率。为决策者控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缓冲区的特殊重要地位,介绍了多缓冲池的配置及自调优的概念。将缓冲区分为数个独立的缓冲池,为不同性质的数据库对象分别建立独立的缓冲池 ,也为不同的负载提供最佳的配置方式,能够减少不同负载下的i/os时间,提高吞吐率。本文介绍了多缓冲池配置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多缓冲池的多次划分自调优算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流量预测的抖动缓冲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网络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自回归模型下的抖动缓冲控制算法。通过改进的随机中点置位算法,建立具有突发性和自相似 性的网络业务流量预测模型。依据网络流量的预测值设置缓冲区大小,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以提高缓冲区设置精度。采用Matlab软件对抖动缓冲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基于E-modle对语音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没有其他服务质量保证的情况下,MOS值均在中级标准以上,较好地改善了网络电话的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内容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多媒体娱乐体验的同时,也给蜂窝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热门视频的重复传输,浪费了网络资源。预存储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是在非高峰时段,将热门视频等预先存储在网络边缘,以缓解高峰时段网络流量的压力。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传输效率,预存储技术中基于缓冲辅助的中继网络被提出。由于中继结点缓冲空间有限,当其需要服务多个用户时,有必要对中继结点的缓冲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中继结点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首先,根据中继结点数据到达模型和数据处理模型,以及中继结点能忍受的缓冲区溢出概率,得到中继结点可以贡献出的最大缓冲区比例;接着,根据用户的数据到达模型和数据服务模型,给出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与缓冲区比例关系的表达式;然后,建立优化问题,以最小化网络中所有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和为目标,给出最优的缓冲区分配方法;最后,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均匀分配法能获得更小的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和。  相似文献   

6.
表面模型缓冲区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缓冲区分析是三维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空间对象表面模型的缓冲区分析算法尚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空间填充思想的三维缓冲区分析方法.首先将表面模型离散化;然后基于带符号的欧氏距离算法和缓冲距筛选体素;再应用隐式曲面重构算法构建三维缓冲区参考曲面;最后从缓冲控制点和参考缓冲曲面出发,计算得到光滑,精确的缓冲区分析结果.从方法复杂度、可视化效果、缓冲区等距性等方面将文中方法与栅格模型缓冲区方法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同时能够处理空间对象的内,外缓冲区等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无线Mesh中,由于每个节点缓冲的数据量不同,可能会造成某些节点的缓冲区利用率低,某些节点因为缓冲任务繁重而进行频繁的数据置换操作,从而造成节点存储空间使用不均衡,降低数据缓冲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分级管理的协作缓冲算法,该算法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在网络中构造一个分布式缓冲区域,利用该缓冲区域来替代节点本身的缓冲区,通过合理地利用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增加单个节点的数据缓冲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访问命中率,减少缓冲区数据的置换操作,降低节点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的研究和分析,讨论了C/C++源程序缓冲区溢出的常见表现,并分析了其原因和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分离控制和数据信息的双栈结构的C编译器模型,其好处是无论数据栈如何溢出,控制线都不受影响,缺点是该法一样不能防御所有的缓冲溢出攻击。  相似文献   

9.
巩军  胡涛  姚路 《自动化学报》2022,48(8):2039-2049
为解决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带来的项目间工序松弛、工期延误等问题, 基于信息熵理论提出了一种关键链缓冲区设置方法. 首先, 提出了复杂熵、资源熵和人因熵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 运用熵的概念量化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工序造成的影响; 其次, 提出了基于区间直觉梯形模糊数的人因熵度量步骤与方法; 最后, 给出了工序工期、项目缓冲和汇入缓冲的熵模型与修正模型, 充分考虑了人的行为因素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效嵌入式协议栈缓冲区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MYBUF高效嵌入式协议栈两级缓冲区管理机制,该机制基于内存保护模式,具有可配置性,支持静态、动态分配和回收.使用该缓冲区管理机制可使嵌入式TCP/IP协议栈各层之间实现零拷贝数据传递.在基于自主开发的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双向系统平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管理机制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的应用需求,是一种高效、简洁、可靠的缓冲区管理机制.不失一般性,本文设计的MYBUF缓冲区管理机制可适用于其它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共享缓存分组交换机提出了按需分配缓存的具有门限的动态双队列缓存管理策略.具有门限的动态双队列特性,在提高不同优先级业务服务公平性以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也提高了缓存的整体有效利用率.据此对该系统建立了M1 M2/M/1/K (K)的排队模型,给出了相应的Q矩阵,利用矩阵几何解方法对模型求解得到了稳态概率分布.最后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定量给出了不同优先级分组的队长分布、丢失概率等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主动网络执行主动代码,处理主动信包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多优先级最短信包优先调度机制。该机制的结构由包分类器、缓冲管理器、缓冲队列和队列调度器组成。包分类器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对接收到的信包进行分类;缓冲管理器按照优先级将信包分发到相应的队列,并根据该信包长度遵循从小到大的顺序插入到队列中相应的位置;缓冲队列缓冲存储信包;队列调度器在相对优先级和时延两个方面均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度机制符合主动网络的特点,能够对主动网络中的信包进行快速、有效地调度处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短包优先的动态阈值共享缓存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小共享缓存管理分组交换系统的丢包率和流破坏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包优先的动态阈值共享缓存管理策Sharing Buffer Managing Strategy of Dynamic Threshold Based on Short-Packet First(SPBDT),交换设备中,所有分组共享同一缓存区。SPBDT策略的主要思想是用两个动态的门限控制缓存区中输出队列的长度,根据当前队列长度与当前门限的比较来判断新到达的包是接纳还是丢弃。仿真结果表明,与Dynamic Algorithm with Different Thresholds (DADT)策略相比,SPBDT策略在多入多出交换设备中体现了更低的丢包率和流破坏率。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uffer behavior at the decoding center of a compu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messages are in the Huffman code of English tex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rrival of messages has an arbitrary distribution, with the message lengths having negativ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The situation is well described by the G/M/1 model of queue theory. The waiting time model is simulated on the EC-1030 computer, assuming the HP2100A computer is the decoding machin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used for estimation of buffer size in a character-oriented system and block-oriented system for a very low overflow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芯片集成度快速提高,带有交叉缓存(crosspoint buffer)的cicq(Combined Input and Crossbar Queued switch)交换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分析了cicq模型的性质后,提出了在cicq中瞬时加速比和有效加速比的概念,指出瞬时加速比也是一种资源.分析了输入队列和输出队列对cicq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icq的输入仲裁算法-TCBF(Thresh-hold Crosspoint Buffer First),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针对非均匀业务模式(nonuniform)的情况作了改进.实验证明,这种时间复杂度为O(1)的算法有100%的吞吐率,有和OQ-N近似的输出延迟.并且非常易于硬件实现.最后讨论硬件实现办法.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model the buffer pool behavio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an M/G/1/K queue where input is shut down when the queue size (number of messages) attains K until it decreases to a specified level is analyzed. By use of semi-Markov process approach, the queue length distribution at an arbitrary time is found, and the resultant performance measures (utilization, loss probability, and mean response time) are computed.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分组到达率的802.11 DCF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卫东  马建峰  李亚辉 《软件学报》2008,19(10):2762-2769
针对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基础结构模式中的IEEE 802.11 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到达率的性能分析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终端数量、传输负载、二进制指数回退机制等因素,而且分析了MAC(mediunl access control)层有限队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每个终端被模型化为M/M/1/K队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虚拟时隙在时间上离散化终端MAC层队列状态,并采用离散时间的三维马尔可夫链对系统性能建模.基于该模型得到了归一化吞吐量、分组时延和丢包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变化的分组到达率情形下DCF机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The customer population of entities potentially requesting to join a queue for service often have identical structure, i.e., the same state set and isomorphic transitions. The state size of the automaton modeling a queue will grow rapidly with increase of the size of this population. However, by relabeling the queue arrival events and service events to the same symbols respectively, the automaton model of a queue will be converted to the structure of a buffer, which is prove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total size of the customer population, as long as the queue size is held fixed. We propose the model of a dynamic buffer to embody order and shift of a queue. The result is applied to a manufacturing facility with a dynamic buffer to manage the repair of broken down machines.  相似文献   

20.
A token passing ring can be described as a system of M queues with one server that rotates around the queues sequentially. Georgiadis-Szpankowski (1992) considered rings where the token (server) performs x ∇ lj services on queue j, where x is the size of queue j upon arrival of the token, and lj is a fixed limit of service for queue j. The token then spends some random time switching to the next queue. For j=1, ..., M, arrivals to queue j are Poisson with rate λj, and service times have mean s j and are independent of the arrival and switchover process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an alternate and simpler proof of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given by Georgiadis-Szpankowski using Lyapunov functions. An additional assumption is made about the second moments of the service and switchover times being fin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