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对鄂西土家族大水井古建筑群这一罕见的宗法式堡垒建筑群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内涵作了详尽的分析。对山地封闭型环境所构成的宗法级式民居的建筑特色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正>1840年代,中国近代史的多事之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潜藏在中华大地腹心,渝鄂边境,齐岳山深处的李氏宗祠建筑,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由李祖盛开始建造,李祖盛任笫一任族长。清朝咸丰同治光绪以迄民国直到1949年解放,延续百年时间,李文郎及其后继者不断完善李氏宗祠,修建李氏庄园系列建筑。李文郎是朝廷官宦,早年从军,曾任湘军将领周达武幕僚,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立有军功,任湖北省荆州府 相似文献
3.
歙县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跻身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保护好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特别是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好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塔、古桥、寺观、古墓、码头和街巷,保护好盛名远播的徽州古建三绝──民居、牌坊和祠堂等中国传统建筑遗产,尤其是独具风格的徽州古民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多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国内外名城保护的经验,尊重历史、着眼未来,扎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注重历史,求突破。徽州古民居之所以影响大,就是因为它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特色,诸… 相似文献
4.
从崆峒山的历史和崆峒山古建筑群重要地位、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崆峒山古建群建筑本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修缮和保护方法.进行了建筑特色及价值研究,并且提供了保护利用的新思路,为保护崆峒山古建筑群做出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5.
始建于明朝1546年的大芦村建筑群,距今400多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落.本文试从建筑景观空间、风水文化和情感行为等层面,对这一建筑群的景观文化空间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反映社会制度、精神归宿、情感依托和文化品质.为整合地方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价值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指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评审标准,武当山古建筑群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1)、(2)、(6)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武当山古建筑群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8.
云南通海秀山古建筑群调查周霞云南通海县城位于昆明市正南边,距昆明市155公里。秀山小巧玲珑。紧邻县城,俯瞰烟波浩淼的杞鹿湖。古木参天,翠流若黛,以风景秀丽著称,素有“秀甲南滇”的美喻,故名为“秀山”。自古以来,秀山就是佛教圣地。相传自汉之田勾町王毋始...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作为一定历史文化环境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在国外,文物古建筑保护发展得比国内要早些,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出现。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首个国际性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文献——《雅典宪章》, 相似文献
10.
11.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内,形成于辽金时代。村落规模庞大,古民居遗存众多,村内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其中明清民居约140余间。2005年,灵水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村中尊师重教,出过22名举人,因此,有灵水举人村之美誉。该文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院落宅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宅门类型,对其空间特征、用料选择和装饰手法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对比新旧宅门在形式和审美上的异同,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位于黄陂区王家河镇的罗家岗村是武汉市现存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却一直鲜为人知,未受到正式的保护与修复。文章根据在罗家岗村的实地测绘资料,结合当地村民口述信息,阐述了村落的选址与布局,并对该村最大、最古老的民宅——罗家大宅的形制、构造与装饰细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气候温暖湿润的鄂东南山区,潮湿是当地传统民居面临的一大问题。湖北传统民居在经济和耐用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手段达到建筑防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一些传统民居朴素的综合利用再生能源观的初步考察和研究,提出高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途径,以改善传统民居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保护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湖北黄陂县的人文历史背景开篇,探讨了大余湾村落的选址,理水,用点线面三个角向对大余湾进行了村落结构分析。重点对该村住宅构造和装饰进行调查,解析,最后探究了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景”也称时间景观,是中国风景园林的重要组
成,是风景属性、时间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结合,体现了“天-
地-人”的彼此联系。通过对历代重要诗词、哲学文献、园林
文献的分析,探讨背后的时间逻辑,得出时景观念源于“对时
育物”的传统,与观象授时、物候观测确定时间密不可分,时
景审美源于天体观测与崇拜中诞生的美学雏形,以及物候农业
劳作中产生的观生意审美。时景审美经历了“雏形-建构-繁
荣-世俗化”4个重要时期,并与山水诗画的产生和发展紧密
相关。时景发展历程的分期特征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既关联
又具有独特性,同时体现了待时而动、阶段发展、时境相依的
生态哲学思想,对时景营建、风景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县位于大别山内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均比较特殊,处于南北文化过渡的区域,南北文化交融处。新县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山地民居,文化习俗共融性较强,迁移文化频繁。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新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部位、装饰题材等的分析,对新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进行初步研究,试图归纳总结新县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了解边界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在共融性与本土性中产生的装饰手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存的湖北民居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而明清时期的江西移民使得湖北民居发生了一系列的衍变。现阶段关于移民与传统民居的研究众多,但在移民和民居衍变的具体对应关系的研究上尚有不足。通过湖北阳新地区的3个传统村落不同的民居形制的对比分析,总结阳新地区民居平面形制的特征和差异。进而引入基型和衍变理论模型,结合移民的民系、轨迹、时间和数量等多个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移民运动带来的民居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