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FCC提升管流化床冷模实验装置上,以空气-FCC催化剂两相体系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分别考察了在提升管不同高度分层注入催化剂对提升管内催化剂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料影响区域在注料入口至其上下部0.3~0.5 m内,在提升管一定高度处注入催化剂可明显改善提升管轴向催化剂密度、径向催化剂密度和径向催化剂颗粒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尤其是在r/R<0.6的中心区域,这种改善表现尤为明显。两点同时注入催化剂对提升管内催化剂流动特性的改善效果较单点注入催化剂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FCC提升管内粒径分布对颗粒混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一种宽筛分颗粒 (粒径小于 2 0 μm细颗粒的体积分数为 2 4 5 % )与一种常规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轴径向混合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与常规颗粒相比 ,宽筛分颗粒体系的轴向返混略有减弱 ,而其径向混合能力大大降低 ,这与宽筛分颗粒体系中细颗粒的团聚有很大关系。在FCC提升管中 ,催化剂中细颗粒含量增加 ,必将减弱颗粒的径向混合能力进而降低径向上的传质、传热能力 ,对反应极为不利。粒径分布对于提升管反应器非常重要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的开发Ⅰ.两段串联提升管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段串联提升管反应器是为适应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反应器。采用这种反应器可将现行提升管中的催化裂化反应过程分为两段进行 ,利用催化剂“性能接力”原理 ,使两段的反应更加有效 ;其次 ,由于采用两段串联 ,可分别控制两段的反应条件 ,便于进行条件优化 ;并且使提升管反应器的流型更加接近活塞流 ,进一步减少返混。因而可以改善产品分布 ,大大提高转化率和液体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6.
修改Gupta等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稳态模型,在能量衡算方程中添加器壁散热项,以模拟器壁散热对反应器的影响;使用FORTRAN编程语言实现稳态模型在AspenPlusTM软件中的求解;采用某炼油厂提升管反应器现场数据及文献结论,对修改的模型进行了参数校正及模型验证;利用经校正及验证的反应器模型,模拟预测了器壁散热对装置产物分布等的影响。器壁散热抑制了提升管内油气裂化反应,恶化了装置出口产物分布,从而表明了在工程设计及工业运行中加强提升管器壁保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提升管加床层大型冷态实验装置上,采用PV-4A光纤速度仪测量了提升管段颗粒流动状况,考察了下行颗粒分布及其对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提升管轴向向上,在中下部的加速区和充分发展区,下行颗粒主要分布在无量纲半径r/R≥0.90的近壁区,下行颗粒分率主要受固/气比影响,大固/气比时的截面平均下行颗粒分率大于小固/气比时的截面平均下行颗粒分率;在出口约束区,下行颗粒主要分布区域扩大为r/R≥0.70,下行颗粒分率增加,且主要受出口约束阻力影响,随出口约束阻力增加而增大。从径向看,下行颗粒主要影响近壁区的颗粒速度,考虑下行颗粒影响后,充分发展区的截面平均颗粒速度约为未考虑时的0.8倍,在约束区和加速区较0.8倍略有增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提升管段局部和截面平均颗粒速度在考虑下行颗粒前后的定量换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9.
10.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生产丙烯、柴油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丙烯、柴油的需求迅速增长,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催化裂化生产丙烯、柴油工艺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TSRFCC工艺因具备诸多优点,有利于生产丙烯和柴油,根据工艺特点开发的MPD-1催化剂能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以蜡油为原料,丙烯和柴油收率分别为17.95%和15.92%,综合而言该催化剂的性能较好.在两段提升管装置上,以抚顺常渣为原料,采用温和的操作条件,丙烯和柴油的收率可分别达到21.47%和19.38%.两段反应结果明显优于单段,而且结合MPD-1催化剂,可以使FCC汽油的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为固体介质,空气为流化介质,在变径提升管流态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扩径段内固含率的轴径向分布情况及操作条件的影响,并对瞬时固含率信号进行了概率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变径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沿轴向大致呈S形分布,扩径段固含率高于等径提升管底部;扩径段径向固含率呈中心稀、边壁浓的不均匀分布,相对于等径提升管底部,径向不均匀程度得到有效改善;截面平均固含率及各径向位置固含率均随颗粒循环速率的提高和表观气速的降低而增大。扩径段各径向位置瞬时固含率信号波动强度大,频率高,概率密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强化气固混合并改善两相间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装置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裂化装置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析表明,再生器和沉降器内介质虽然不同,但气固两相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跑损催化剂的颗粒中位粒径和颗粒分布相近,中位粒径约20μm。分析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布对了解装置的运行工况和故障诊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发出适合MIP-CGP(生产清洁汽油组分并多产丙烯)催化裂化(FCC)工艺使用的LDR-100催化剂,并在该中心XTL-5型提升管FCC中试装置上评价了该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现有专用催化剂相比,使用LDR-100催化剂,在m(催化剂)/m(原料油)为6.9,反应温度为520℃,反应时间为1.82 s的相同工艺条件下,重油产率可降低1.45个百分点,丙烯产率可提高0.74个百分点,汽油的烯烃体积分数可降低6.13个百分点,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可提高0.7个单位,显示出了较好的综合反应性能。本工作为使用二段提升管MIP-CGP工艺的FCC装置提供了一种选择催化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A handy gamma-ray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a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riser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n empirical correlation ε(r)= ε-(0.191+φ25+3φ11), which has only one unknown parameter y, hence only one single-beam experimental result is enough to estimate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riser.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of three cross-sections of the laboratory riser were measured and the distribution profil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urthermore, by comparing other gamma-ray function methods appli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risers, this method has distinct advantages, such as the device is simple and has no moving parts, the measurement is rapid, and the safety is high because only one gamma-ray beam is used. Therefore, the method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estimat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or monitor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risers. 相似文献
17.
18.
19.
催化裂化装置发生催化剂跑损时,平衡剂及三旋细粉的粒度分布,尤其是粒度为0~40μm细粉的粒度分布及平均粒径会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分析国内两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细粉的粒度分布及平均粒径的变化,发现当催化剂因再生环境恶化发生大范围破损时,平衡剂粒度为0~40μm的细粉含量大幅增加,平均粒径减小;三旋细粉粒度为0~20μm的细粉含量逐渐降低,而20~40μm细粉含量及平均粒径逐渐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再生器旋风效率逐渐下降引起的。再生器压力变化也会影响平衡剂及三旋细粉粒度分布和平均粒径,再生器压力升高后,旋风效率下降,三旋细粉中0~20μm细粉含量降低,20~40μm细粉含量及平均粒径增加,而平衡剂粒度分布及平均粒径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