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在线清焦技术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Mt/a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上应用后对加热炉产生的影响。在线清焦技术的应用有效延长了加热炉的运行时间,但是也对加热炉产生了不利影响,实践证明在线清焦操作会导致加热炉炉管表面热偶脱落、炉管表面氧化剥皮、炉管入口固定螺栓松动、炉管出口法兰螺栓疲劳等不良后果。同时针对在线清焦操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加热炉机械清焦技术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4.2 Mt/a延迟焦化装置的应用,对机械清焦操作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机械清焦和在线清焦的优缺点,阐述了机械清焦技术在延长加热炉运行周期上的重要意义。当加热炉炉管结焦较轻时,在线清焦是首选办法,此种方法不需要停加热炉,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当炉管结焦严重或对流炉管结焦时,机械清焦则是最有效的清焦办法,清焦后加热炉排烟温度由155℃降至137℃,燃料气耗量平均降低约6%,炉效率提高0.88%,装置能耗约下降23.9 MJ/t,效果十分明显。加热炉机械清焦和在线清焦技术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保障加热炉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装置长周期生产。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单路变温清焦技术,双路异步变温清焦技术,双路同步变温清焦技术对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进行了在线清焦。工业应用表明,采用后者进行在线清焦效果最佳,清焦后加热炉炉管表面温度较清焦前最大降幅为70℃,最小为4℃,辐射段下部炉管表面温度下降幅度在35℃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在线蒸汽清焦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在切断加热炉渣油进料阶段采用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方法,清焦过程中取消变温操作,采用高温蒸汽进行恒温剥焦。总结了在线蒸汽清焦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操作内容及其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3号延迟焦化装置的应用情况。控制恒温蒸汽剥焦前的降温和升温速率是清焦工作的关键,正确判断清焦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有利于掌握清焦进程。采用在线清焦技术的延迟焦化加热炉一般使用4管程或6管程;辐射段炉管应选择Cr9Mo或以上级别材质;清焦过程中蒸汽流量控制在2.5~3.5 t/h,炉管表面温度控制在670℃左右。清焦后,1号、2号管程炉管表面温度分别平均降低78,65℃,入炉压力分别降低0.11,0.06 MPa,清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在线机械清焦技术的原理、流程及操作步骤,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延迟焦化加热炉,避免了装置需停工烧焦的问题,有效地清除了炉管内壁的焦垢,保证了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清焦完成后,在相同条件下,使炉管表面温度平均降低129℃以上,炉膛温度下降42℃,加热炉燃料气消耗大幅度降低,装置总能耗降低0.8 kg(标油)/t原油。这是一种安全、快捷、环保的清焦技术。  相似文献   

6.
延迟焦化装置在线清焦操作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延迟焦化加热炉在线清焦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清焦效果,分析影响其操作过程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认为变温、变注水操作是决定在线清焦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初期慢速清焦有利于防止炉管堵塞,后期温度变化梯度可逐步提升,最高可达1 000℃/h的温度变化梯度;切换过程为在线清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快速切换以及控制好弯头箱保护蒸汽量有利于防止炉管震动和炉膛正压。这些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在线清焦顺利进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首次引进的双辐射阶梯加热炉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延迟焦化装置上的成功应用,该加热炉实现了炉管的在线清焦,提高了加热炉的运行周期和延迟焦化装置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线清焦技术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Mt/a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上应用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应用在线清焦技术后,炉管表面温度下降80℃以上,燃料气用量减少500m3/h(标准状态),有效延长了加热炉运行时间,为全装置达到三年一修提供了有力保障。影响清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升降温温差、升降温速率、清焦操作时间、炉管结焦厚度等。恒温时瓦斯用量变化、各炉管表面之间温差、炉管表面与分支出口温差都可作为在线清焦成功与否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 1.0Mt/a延迟焦化装置 ,是我国第一套采用“一炉二塔”式工艺流程的大型化装置。其加热炉也是我国第一套采用多管程水平管箱式的双面辐射加热炉。该套装置已于 2 0 0 0年元月一次投产成功 ,已运转了一年之久 ,目前加热炉的若干点炉管表面温度高于 6 30℃。于 2 0 0 1年 3~ 4月先后二次分别对No .3和No .1二组炉管进行了在线清焦。清焦后效果很好 ,炉管表面温度平均降低 5 5~ 6 0℃左右 ,每组炉管的各点表面温度值达到均衡 ,提高了加热炉效率并为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创造了条件。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的在线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首次引进的双辐射阶梯加热炉的技术特点与主要结构,该炉在延迟焦化装置得到了成功应用,真正实现了炉管的在线清焦,延长了延迟焦化装置的开工周期,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益,对于国内同类装置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旋压成型后,部分奥氏体组织因冷变形转化为马氏体,与材料中残留的部分α组织共同导致封头呈磁性,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以消除磁性。对于非磁性条件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Ni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0Cr25Ni20,0Cr23Ni13或310,316等。  相似文献   

13.
浅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剖析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阐述对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最大,H2-TPR的低温还原峰温度最低,峰面积最大,镍与载体的结合能最小,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也最高。当硅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随之降低,H2-TPR的低温还原峰向高温方向偏移,钨和镍的金属分散度随之下降,钨与载体的结合能随之增大,而镍与载体的结合能却随之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也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取自蒸汽过热炉辐射室集气管出口管线管帽失效部位的材料进行了腐蚀部位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夹杂物、金相组织、氧化物、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认为封头是在高温蒸汽的冲刷腐蚀和高温氧化腐蚀的联合作用下破坏的。材料的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夹杂为沉淀强化第二相,金相组织中含晶粒度为10.5级的细晶粒条带,在晶界析出了铬的化合物,铬未完全溶人奥氏体中。结合使用工况、热处理条件,认为管帽固溶处理温度偏低、时间过短、铬未完全固溶、晶粒过于细小是材料在高温下强度过低、抗氧化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应提高管帽固溶处理温度,同时也可对进出口管线端头的设计进行适当改进。  相似文献   

17.
运用营销理论,探讨成品油营销渠道中流转环节的创新,交易方式的创新,营销渠道的环境创新。提出创新营销渠道的组织构架应把握的四个方面,即:减少机构设置和管理层次,提高运营效率;有效地压缩管理环节和距离;遵循“合理流向”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创造更大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开拓海外油气市场的过程中,筹措资金是项目运营的前提。如何进行资金的税务筹划又是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实施筹资过程、投资过程、会计核算过程和海外项目内部化等管理策略来实现合理的税务筹划,把税负水平作为选择国际投资经营方式和地点的出发点。以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关注海外项目经营中的税收风险,建立国际税务筹划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的热力学数据为基础,结合Benson、Joback和马沛生基团贡献法估算了碳酸二苯酯(DPC)的热力学性质,进而计算了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DPC反应和二苯醚水解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在5 MPa、353~413 K下,两个反应均为自发过程,其中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二苯醚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小,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为达到耦合除水的目的,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需维持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爆炸极限是判断其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过程中常采用向被保护的设备中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几种常见的有机可燃气体与氮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进行预测计算,并将计算值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爆炸下限的预测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好,对爆炸上限的预测则存在一定的误差,并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