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克沁油田是一个深层稠油油田,进行常温注清水开发,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随着油田累计注入量增加,注水压力已接近地面系统压力,水井欠注目趋严重,采用常规酸化进行降压增注有效期短,经济性差。本文针对稠油水井堵塞机理研究,提出了生物解堵工艺,通过应用,效果显著,为稠油油田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北16油藏是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具有很强的水敏特性。油藏的天然能量较弱。油藏投入注水开发后,由于低渗,粘土膨胀,早期注水水质不合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批注水井欠注,在先后进行了系统提压,单井防膨,酸化,超声波,高能气体压裂,水基压裂等措施后,注水井注水不满足的现象仍十分严惩。地层压力下降很快,递减难控制,稳产的难度很大。1995年底进行了增注泵增注试验,因其性能稳定,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增注效果好而被很快推广,共有12口注水井解决了欠注问题,增注、增油效果明显,开采形势迅速好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低渗油田解决注水困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造成注水压力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油田属砂岩油藏,采用清水、污水混注方式注水,由此产生大量无机垢沉淀堵塞地层孔道;注水水质不合格导致渗透率下降;敏感矿物伤害造成黏土膨胀,产生沉淀。为此提出降压增注的酸化措施,对吸水严重不均匀的井实行分层酸化,而对吸水比较均匀井进行笼统酸化。  相似文献   

4.
百口泉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要求注水井采用细分层精细注水工艺以缓解层间矛盾。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中心投捞测试、流量计准确计量各分注层段注入水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投捞测试方便,分注层段注入量能连续准确计量等特点,在百口泉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七棵树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带,油田注水系统采用枝状注水管网与恒流配水技术相结合。油田共有注水井20口,其中3口井出现超注现象,实际注水量达到配注量2倍以上。为有效解决七棵树油田注水井超注问题,将两个恒流配水器串联,实现两级节流,解决注水井超注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注水实用计算理论,建立注水井节点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并以某注水井的实际生产资料为例计算注水井注入量和注入压力.注水井中实测值和计算值基本吻合,利用该模型可绘制注水井的动态曲线,确定目前条件下的注入量与注入压力,并可进行注水系统的参数优选和配注方案编制.  相似文献   

7.
低渗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的高速开发中,注水井为地层能量的补充,稳定起到了重作用,本文针对鄯善油田低渗油藏,从注水井地层现状评价,影响注水井注水量的原因,以及注水井增注的针对性措施这三个方向,证证注水井的压裂增注方法。  相似文献   

8.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烃混相驱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我国第一个注烃混相驱开发的砂岩油田葡北油田进行实例分析,该油田储层渗透率110.5×10-3μm2,构造完整,连通性好,断裂系统不发育,属典型挥发性油藏,最小混相压力(MMP)为33 MPa,注入气为油田伴生气.长岩心的实验表明先注气比先注水原油采收率更高,为了舛比先注气还是先注水好,采用东边先注水西边先注气的开发方式,地层压力保持在35 MPa,早期采用7采8注共15口井开发,到目前有采油井9口,注气井2口、注水井7口;区块日产油44t,日注水144 m3,日注气14.55×104m3,到2001年10月,已开发3年,原油采出程度19.05%,油田综合含水3%,有部份井气油比有所上升,但未出现气明显突破现象.设计是气水交替,但由于水井转注气注不进而未能实施.介绍了油田地质概况、基础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开发情况、动态监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结果对类似的油藏混相驱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工艺下的分层注水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新型分层注水高效测调技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解决了井下狭小空间的电能供应问题;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PC机对井下各层段进行实时配注,实现了注水井的同步高效测调.新型分层注水工艺高效测调技术是在原有的常规测调注水工艺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大变革,使常规注水测调工艺带来的...  相似文献   

10.
面14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沙四段储层物性较差。近几年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带钻探新井、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对沙四段进行压裂改造,增压注水,以及对层间差异大的水井进行分注、调剖、注氮气等一系列调整措施,该区开发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1.
恒压恒流注水工艺的特点,是在注水过程中保持注水泵出口压力的恒定和注水井注水流量的恒定。注水泵采用变频调速和闭环调节,实现出口压力恒定;注水井口采用多功能恒流配水装置实现注水流量恒定。恒压恒流注水工艺的应用,避免了调水引起的系统压力大幅波动和超注、欠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注水质量,降低了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注水生产管...  相似文献   

12.
王场油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于2003年10月投入注水开发,经历了灌水采油、对井注水试验及王平1井区注水开发试验等过程。通过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裂缝区、裂缝+孔隙区及孔隙区等不同储层的注水开发特征;并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水线推进速度快、注水方向性强等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及设想,如开展老区注采井网的完善及注水方式调整的试验工作,王南新区仿水平井注水开发试验等,以达到提高该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开发效益,并为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陆上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的背景下,主力油层由一类油层逐渐过渡到二、三类油层势在必行。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合理配产配注成为二三结合优化技术的重点。结合北一区断东的实际物性参数,分别针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进行正交方案设计,并对单井日配产配注量进行数值模拟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二、三类油层单井各层段的合理注水量公式;采用井组注采平衡和地层系数劈分的配产方法,计算出单井各层段产液量。模拟结果表明,水驱经过配产配注后采收率较实际方案高出2.52%;化学驱配产配注结果与沿用现阶段水驱注采参数进行化学驱开发的效果相比,采收率高出3.54%。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水驱采收率,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油藏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所控制;在注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分布以及井网方式对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该区块目前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渗透率较低的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油层或油层中的不完善区、注水井非主流线区域.通过井网局部加密、层系调整、注水保持压力可以有效地改善Main Unity油藏的开发效果,但对Main Ghazal这类具有良好物性,连通性好,而且面积不太大的断块油藏,边缘注水开发方式比含油区内部注水开发方式更为优越.提出Main Unity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的优化方案,与现有井网相比可提高采收率4.73%.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差。部分高产井易水淹或产量大幅度递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井在压井后,压力明显上升、可以恢复部分产量。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研究注水开发的地质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注水替油的机理研究,结合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的实践,来分析选井、选层及注采参数的影响,评价注水替油开发效果,优化注水方案设计,是为了使注水开发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推广应用,以便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由于不合理的流度比造成后续注入水迅速沿高渗透层突破进入油井,使油井很快水淹.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平板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双液法固定技术.研究得出:聚合物驱后采用双液法注入固定剂溶液,可以充分固定地下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形成的冻胶体系可以有效封堵这部分高渗透孔道,迫使后续注入水进入中、低渗透层,提高了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后若恢复水驱,通过絮凝和双液法固定技术,可以充分絮凝低浓度聚合物溶液,并有效固定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该技术对于高渗透层的封堵十分有效,使注水剖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了水驱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特高含水期老区油田水驱效果差,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应用常规的措施及其调整方法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以八面河油田面14区北块为例,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在储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该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及其分布规律,进而制定出适合面14区的改善水驱开发技术对策。通过相应的调整治理,采油速度、水驱控制程度、采收率明显提高,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稠油油藏二次开发水平井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含水稠油油藏洼38块东二段实施的10口二次开发水平井日产油曲线呈"左偏正态"分布特征,水侵强度不同,曲线的偏度和峰值不同,水侵越严重,偏度和峰值越小,水窜井甚至未出现峰值。根据生产特征的差异,将高含水油藏二次开发水平井分为弱水淹、强水淹、水窜三类。渗流机理研究显示,三类水平井开采特征的差异由水淹程度决定,弱水淹区部署的水平井生产效果最好,强水淹区水平井也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水窜区水平井生产效果差。因此高含水稠油油藏部署二次开发水平井要避开水窜区选择水淹程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X油田聚驱注入井目前采用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上返封堵工作量大,降低后续水驱层位对产量的贡献等问题。因此,开展了水聚同井分层同注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对注入井上层笼统注聚和下层笼统注水工艺管柱设计,对大通径可洗井封隔器、注聚滑套开关设计、插接密封段设计和专用连接接箍设计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水和聚合物两种物质在单井的同时注入。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该工艺为聚驱上返措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单井水驱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研究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规律是调整,挖潜的物质基础,而准确计算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是分析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单井的水驱特征,认为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异和水驱控制程度的不同,单井之间的开发动态差异大,单井间的驱控制储量关悬珠,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会发生再分配,部分单井会“借走”邻井的储量,使其水驱控制储量比地质储量大,因此,评价研究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