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桂中地区复杂山地弯宽线地震资料采集为例进行不同观测系统叠加试验,分析不同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对资料的成像效果、信噪比、能量和频率的影响。宽线放炮或者交叉放炮可以改善接收方向上各项异性的接收效果,可以更好压制散射、侧面波、规则干扰等干扰波。因此高覆盖次数叠加可以很好的压制噪音。随着覆盖次数的增加剖面能量增强,信噪比增加,但覆盖次数高,剖面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剩余静校正的精度直接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速度分析质量,进而影响成像质量。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计算时经常会出现局部收敛不足或者收敛于局部极值(出现"周波跳跃"现象)。研究发现,当剩余静校正量超过有效波主频周期的二分之一且波形相似时,容易出现收敛于局部极值。在完成野外静校正的基础上做好资料准备和参数选择两方面工作可以消除收敛于局部极值,达到全局收敛。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生产实验过程中,瞬变电磁探测效果受到通讯线和高压线的干扰,为此进行了多次实验。研究了在通讯线和高压线不同干扰的环境下,相同的叠加次数探测效果的比较;在高压线干扰的情况下探测效果与叠加次数的关系;以及在高压线区域探测时增大叠加次数至60 000次后压制干扰的效果与平滑滤波后压制干扰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探测环境,需要的叠加次数不一样。类似通讯线干扰源较小的地方1 000次左右叠加就能满足探测要求,而在高压线干扰源较大的地方需要增加叠加次数,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数据。随着叠加次数增加,干扰信号影响越小,探测效果也越好。将高压线干扰区域叠加1 000次和3 000次的数据进行平滑滤波后与叠加次数60 000次的结果对比,可知叠加60 000次比平滑滤波能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装备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力地促进了勘探开发的进程。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地表条件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勘探成本越来越高,常规有线采集越来越难以满足勘探的需要。与有线采集系统相比,节点采集系统具有观测灵活多变、施工方便高效、安全风险较低、设备投入较少、劳动强度减小,地震数据量大和保真度高、便于开展后期处理方法研究及观测系统评估优化等优点,是地震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表条件下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积液会在管道低点聚集,降低管道输送能力,引起压力的急剧波动,加剧系统腐蚀。针对多起伏、高压力、大管径湿气集输管道积液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流型的气液两相流积液瞬态预测模型,模拟了普光气田P201集气站及末站集输管道积液动态累计规律。研究发现,在入口气量、管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清管后积液首先出现在离入口最近的上坡段,随着输送时间的延长,积液从入口依次向下游推进。在气量为500×104 m3/d,入口质量含气率为0.008 9条件下,测试管路积液在36h后达到一临界值,此时管内积液量将不发生显著变化。临界积液量受气体流量影响显著,气体流速越大,气液界面剪切应力增加,携液能力越强,临界积液量越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导出具有多台机组、多条尾水洞而共调压室的水电站复杂尾水系统调压室水位波动微分方程和计算其调压室稳定断面积的通用公式,用特征线法对其非恒定流进行计算,调试出通用电算程序。列举了一个实际工程作为算例。  相似文献   

8.
喀什凹陷喀什北区块位于塔西南前陆盆地冲断带的中部,为盆山过渡带,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深部地质构造成为该区地震采集的主要难题。通过地震资料采集的各种影响因素剖析,对比以往的采集方法和剖面质量,梳理出影响喀什凹陷喀什北区块地震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原始地震资料和处理后的剖面效果,认为宽线大组合方法适用于塔西南前陆盆地复杂山地野外施工和室内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及其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提出了采用面元内相邻炮检距的变化率来判断最大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炮检距变化的方差最小化作为观测系统参数优化选择的目标函数,在一定程度和部分环节上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实施跨越较大水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时,水域排列缺失,造成满覆盖面积减少,影响浅层资料的连续性。以往跨水域施工排列沿岸边摆放较多,导致覆盖次数严重不均匀,采集脚印突出,不利于资料处理的一致性分析。通过模拟过大水域的观测系统,从接收和激发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的优化方法,从覆盖次数均匀性、资料缺口、实施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效果。充分利用沙洲进行观测系统的接收激发优化,尽量缩小最小炮点距的距离,同时采取更加均匀的激发点位分布,使浅层资料连续,水域周围覆盖次数保持均匀,减弱采集脚印的干扰.提高剖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山地进行地震采集的过程中,发现了三种特征非常明显的单炮--正常炮、帽子炮、高频炮,通过模型正演和大量的模型模拟后发现"帽子炮"和"高频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表层的速度和浅层存在一个强反射层有关系。当初至将与浅层的折射波基本平行,表层速度非常高,同时由于浅层比较薄的低速层衰减,导致后面的能量变弱被折射波所压制,形成帽子;当表层浮土缺失或者极薄,没能使其高频衰减,出高频,在致密砂岩和泥岩环境中激发形成高频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两个区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应山地三维地震采集的方法.一是通过微测井方法分步建立山地三维表层地质模型,指导动态井深设计;二是灵活的炮点与检波点布设;三是多方位的现场质量监控,确保获取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四是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尽可能减少采集痕迹.  相似文献   

14.
江陵凹陷金家场地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不仅激发条件差,而且还有长江穿越整个工区。2013年在金家场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施工中,在长江流域附近的沙滩砾石地区采用双井激发技术提高了激发能量,在以往长江资料空白区采用空气枪激发技术弥补了剖面资料中、浅层缺失,使金家场地区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反射连续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鄂东南地区属于逆冲推覆地质构造,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叠加成像效果差。针对该地质构造,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优化激发点位设计,应用地质模型炮检点布设模拟技术及加强检波器的耦合埋置工作,以此提高推覆体下伏地层的成像效果;二是采用宽线接收方式,拓宽反射面元和获取更全面的深层地震反射信息,以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从而获得较高质量的叠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研究分析,对几何变换中的积聚现象给出了新的定义,扩大了其内含并举例说明积聚性在各种不同投影方式中的应用,以及在定位、度量、求交等图解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明了Poincare几何中任何两个具有等角的P—n角形是合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教学新的方向与目标。主要是强调该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和建筑性,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直觉训练,增加符合建筑形体组合规律的几何形体教学内容,并强化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的作用。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得"画法几何"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建筑学专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南地区钻井工程造价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人工、材料、设备等价格的上涨,建南地区气井钻井工程造价逐年上升,给勘探开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此,通过对建南地区近5年的结算资料的详细分析,寻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控制造价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