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黏弹谱仪考察了自制的有机多元醇对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微观形貌及阻尼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阻尼机理。结果表明,EVM/PLA共混物具有2个Tg,分别对应EVM和PLA的Tg,添加多元醇后可使共混物中EVM与PLA的Tg内移,且多元醇用量的增加使PLA的Tg减小;EVM/PLA共混物的断面粗糙,添加多元醇后断面变得光滑,且随着多元醇用量的增加,PLA富集相颗粒粒径减小,说明多元醇起到增容剂作用,且与PLA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当分别添加10份和30份多元醇时,可使EVM/PLA共混物的有效阻尼温域由66.5℃拓宽到104.8℃和183.3℃;添加多元醇后,EVM/PLA共混物中存在CO、C—O与—OH之间形成的氢键,且C—O与—OH之间形成的氢键在解离时出现"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使用动态粘弹谱仪(DMA)考察了在不同热空气老化条件下,乙烯醋酸乙烯酯(EVM)/聚乳酸(PLA)共混物、受阻酚抗氧剂1010和多元醇杂化共混物的阻尼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50℃老化条件下,EVM/PLA质量比为80/20的共混物阻尼性能提高;而在90℃老化条件下,共混物阻尼性能下降;不同热空气老化后,15份受阻酚(抗氧剂1010)杂化EVM/PLA(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的有效阻尼温域稳定在100℃左右,是比较理想的阻尼体系;在50℃老化条件下,20份多元醇杂化EVM/PLA(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有效阻尼温域由102.5℃降至90.4℃,其在90℃老化条件下的有效阻尼温域降至78.7℃。  相似文献   

3.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聚乳酸(PLA)共混物为基体材料,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硫化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经模压发泡制备橡塑共混发泡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泡孔结构及泡孔尺寸分布,采用动态黏弹谱仪对发泡材料的阻尼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AC和DCP用量、发泡时间及白炭黑用量对EVM/PLA发泡材料泡孔结构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C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泡孔数目增多但孔径相差不大,阻尼性能也无明显变化,在AC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好;随着DCP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泡孔尺寸略有减小,阻尼性能变化不大,DCP用量为5份时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好;随着发泡时间的延长,泡孔尺寸逐渐减小,阻尼性能逐渐提高,发泡时间为5 min时,泡孔孔径与损耗因子均出现突变;填料用量增加,泡孔孔径减小,发泡材料整体损耗因子上升。  相似文献   

4.
选用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 700)和聚乳酸作为基质材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交联体系、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并添加超支化多元醇,经模压发泡制备出橡塑共混发泡材料,研究了多元醇对发泡材料发泡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多元醇后体系中的小泡孔长大,材料的泡孔由大小孔穿插的结构变为大小相对均匀的结构;发泡材料的有效阻尼温域拓宽,其中偶氮二甲酰胺用量为4份(质量)时材料的阻尼温域较宽(78.1℃);发泡材料的压缩强度减小,发泡后的密度减小,发泡倍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原位共混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HVBR/EVM)共混胶的阻尼性能杨海达,耿洁婷,华静(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选用EVM 900与HVBR并用来拓宽HVBR在常温下的有效阻尼温域,采用钼系催化剂催化丁二烯在EVM溶液中配位聚合,原位生成HVBR/EVM共混胶。结果表明,HVBR/EVM原位共混胶由于两相之间分散均匀,相畴尺寸小,两相相容性好;相比于二者传统机械共混硫化胶的阻尼性能,该原位共混硫化胶的有效阻尼温域增加明显,阻尼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将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0℃左右的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共混以拓宽HVBR的有效阻尼温域,研究共混方式(原位共混、机械共混)和并用比(HVBR/EVM800/EVM900=100/10/10、100/15/15、100/20/20)对共混胶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共混的HVBR/EVM共混胶与传统机械共混的共混胶相比,两相分散更加均匀,分散性更好,相容性好,阻尼性能和耐磨性能得以明显改善。当HVBR/EVM800/EVM900=100/20/20时,共混胶的阻尼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分子类增塑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M)替代聚氯乙烯(PVC)传统增塑剂,制备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PVC/EVM/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热分析、流变学测试及微观形貌观察等研究了共混物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填料蒙脱土(OMMT)或碳纳米管的加入,PVC/EVM/PLA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和体系燃...  相似文献   

8.
增容剂对EVM/PLA阻尼材料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三聚异氰酸三烯丙酯(TAIC)为助交联剂,使用动态粘弹谱仪(DMA)对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聚乳酸(PLA)阻尼材料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化聚乙烯(CPE,氯质量分数35%)、丁二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NBR-GMA,GMA质量分数约为5%)两种增容剂对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PE和NBR-GMA用量分别为10份时,共混物相容性较好,CPE增容效果较优。加入CPE,能促进PLA在EVM/PLA共混物中的异相成核结晶。加入两种增容剂使材料的拉伸性能稍有降低,但撕裂性能有所提高,拉伸永久变形降低,用量为10份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崔斌  邹华  解向前  张立群  田明 《橡胶工业》2014,61(9):517-52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M)/氢化丁腈橡胶(HNBR)共混物,研究其硫化特性、相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低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当EVM/HNBR共混比为70/30时,EVM形成连续相,HNBR形成分散相;随着HNBR用量的增大,HNBR相态由分散相向连续相转变。HNBR的加入可以提高EVM的耐低温性能,当EVM/HNBR共混比为30/70时,共混物-40℃下的低温拉断伸长率可达300%左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着HNBR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玻璃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和聚乳酸(PLA)共混物为基体材料,经模压发泡制备了共混发泡材料。研究了EVM/PLA不同共混比、硫化剂(DCP)、发泡剂(AC)和白炭黑用量以及不同发泡时间对EVM/PLA共混物发泡材料泡孔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LA组分的减少,白炭黑和DCP用量的增加,泡孔逐渐减小,均匀度增加,孔壁增厚,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呈升高趋势,发泡倍率呈降低趋势。随发泡剂AC用量的增加,泡孔壁变薄,平均泡孔尺寸变化不大,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呈降低趋势,发泡倍率增加。随硫化时间的延长,泡孔尺寸变小,孔壁增厚、发泡倍率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少,拉断伸长率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11.
《弹性体》2021,(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复合材料,探究了丙烯腈含量和填料对NBR/TPU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NBR/TPU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明显提高,硬度略有增加;NBR/TPU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向室温移动,有效阻尼温域变宽,阻尼性能得到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滑石粉作填料较白炭黑在NBR/TPU共混物中的分散性更好;动态热机械分析数据表明,滑石粉作填料时,NBR/TPU共混物的损耗因子峰值为1.18,比白炭黑作填料时的0.77有很大提升,有效阻尼温域也更宽。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镁(MDH)作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丁腈橡胶(NBR)共混胶的阻燃剂,运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和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分别并用少量氢氧化铝(ATH)和硼酸锌对共混胶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相同份数的阻燃剂时,MDH与ATH并用和单独使用MDH相比,共混胶的LOI相差不大,但并用少量ATH可以明显延长点燃时间,降低总释放热。添加硼酸锌后,EVM/NBR/MDH体系的阻燃性能提高,添加20份以上硼酸锌,共混胶的点燃时间明显延长,热释放速率峰值明显下降;添加140份MDH时并用20份硼酸锌,共混胶的火灾性能指数最高,阻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动态硫化共混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EVM共混体系实施动态硫化的最佳共混比为75/25,硫化剂BIPB用量为0.8份时共混物性能最佳,且不同共混比的TPU/EVM共混物需要的硫化剂最佳用量不同;动态硫化后的EVM以较大尺寸的相畴分散在TPU中;TPU/EVM动态硫化共混物返炼后仍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转矩硫化仪考察填料种类和用量、混炼初始温度、混炼时间和转子转速对热塑性聚氨酯(TPU)/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炭黑填充TPU/EVA共混物相比,白炭黑填充胶料的混炼效果和拉伸性能较好,白炭黑最佳用量为30份;TPU/EVA共混物的优化混炼条件为:混炼初始温度160℃,混炼时间10~15min,转子转速45r·min^-1。  相似文献   

15.
陈培  田明  邹华  张立群 《橡胶工业》2012,59(3):149-153
采用低乙酸乙烯酯质量分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制备吸油橡胶,考察硫化剂DCP用量、补强填料种类及用量对其吸油膨胀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耐老化性能、饱和吸油后稳定性能和保油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硫化剂DCP用量为1.5份时,EVM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和吸油膨胀性能较好;与白炭黑填充的硫化胶相比,炭黑填充EVM硫化胶的吸油膨胀性能较优;EVM吸油膨胀材料在酸、碱、盐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稳定性能,且保油率高。  相似文献   

16.
选用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 700)与聚乳酸(PLA)为基体材料,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模压发泡法制备了橡塑共混型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对材料发泡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呈现大量微孔围绕少数大孔的梯度泡孔结构。随着AC用量的增加,泡孔数量增多,泡孔壁变薄,泡孔尺寸变化不大;压缩强度和发泡密度呈降低趋势,发泡倍率呈升高趋势。AC用量为4份时,材料阻尼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将三元乙丙橡胶/石油树脂(EPDM/PR)共混物和丁腈橡胶/酚醛树脂(NBR/PF)共混物共混制得新共混物。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EPDM/PR共混物和NBR/PF共混物在室温附近均有较好阻尼性能,但有效阻尼温域较窄;当两者共混比为50∶50时,新共混物阻尼温域可拓宽至100℃(-17.2℃~83.5℃);改变两者中橡胶与树脂的比例并保持50∶50的共混比不变,新共混物的阻尼行为会发生改变;改变丙烯腈含量,NBR极性随之变化,新共混物的相容性发生变化,阻尼性能受到影响;当丙烯腈质量分数为40%并保持50∶50的共混比不变时,新共混物的阻尼温域可达到127.8℃。  相似文献   

18.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为基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硫化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制备了不同泡沫密度的EVM发泡材料,研究了EVM混炼胶的硫化及发泡特性,采用体视显微镜表征了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并考察了泡沫密度对发泡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CP选用6份、AC选用3.5份时有利于EVM进行发泡;随着泡沫密度的增加,EVM发泡材料的泡壁逐渐变厚;低密度EVM发泡材料的线性弹性阶段范围较大,随着泡沫密度的增加,EVM发泡材料的应力增大,压缩过程中的线性弹性区逐渐变窄;泡沫密度对EVM发泡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阻尼因子(tanδ)峰值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泡沫密度的增加,在玻璃态下EVM发泡材料的储能模量(G')和tanδ不断增大,而在高弹态下G'增大,但tanδ减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橡胶(ACM)/聚乳酸(PLA)共混物,考察了共混配比及硫化剂用量对共混物动态硫化性能,硫化胶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相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混原料中PLA的比例增加时,共混物的动态硫化速率减慢,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升高、扯断伸长率降低; ACM与PLA的质量比为80/20时共混物的相容性最好,70/30时有效阻尼温域达到最大。PLA以"岛相"分散到ACM"海相"中,当PLA用量增加到50份(质量)时,共混体系呈现出共连续结构,发生相态转变。硫化剂用量的减少使得ACM的交联程度降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下降、阻尼因子峰值升高,相容性及有效阻尼温域无明显变化。硫化剂用量减半后,共混体系的表面变得较为平滑,未留下明显空洞,且PLA相的冷结晶和熔融现象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0.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丁腈橡胶(NBR)共混胶为基体材料,氢氧化镁(MDH)和硼酸锌(ZB)为阻燃剂,通过氧指数法和锥形量热仪对比研究了碳酸钙、滑石粉和白炭黑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阻燃剂高填充用量下,3种填料的加入都会降低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但对体系燃烧过程的影响稍有差别,其中滑石粉体系的点燃时间最短,但可降低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释放热,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不利影响;碳酸钙对体系的阻燃性能和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白炭黑对体系点燃时间和总释放热影响不大,但能降低热释放速率峰值,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