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于在大学生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图像媒介在推动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功用,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中央苏区时期,受主客观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程曲折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巧妙地借助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的图像媒介来承载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主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的广泛传播,对中央苏区革命建设的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转型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现代性转型的视角,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点,对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能够得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心态和良好的辨识能力。借助网络进行思政教育,辅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创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内生性动力潜质向内生性动力的逐步转化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促成因素,它不仅内在地包含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构造要素,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一种广义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细分为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的中国化。学理层面的中国化的推动力量不仅包括中共领导人,还包括党的一般理论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精英。新启蒙运动过程中,新启蒙学者积极倡导中国化,使学术界形成了浓厚的中国化的学术氛围,为马克思主义学理层面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启蒙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及思想路线,成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他率先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和代表著作传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实践教材和推动力量、现实途径和具体范式。而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启为起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则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程,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并赋予其崭新的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为基本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实际可划分为历史磨合时期,融合时期和发展、修正、完善时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历程由此而展现出丰富的辩证图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交融互摄,共同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在欧洲文化土壤中滋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广大无产阶级信仰的真理。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公式,必须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实践和开放的特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出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转向了“数字媒介”,使其传播方式也向数字化传播转换。新媒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呈现感性化、个人化特征。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个人获得了传播话语权,这将导致重建大众化传播秩序,使传播内容由“宏大叙事”向微型化转变,传播方式也由“灌输”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及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来讲,要不断提升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式,拓展其传播渠道;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推进政策载体的建立,制定并实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政策,从而在实践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符合了当代大学生随性、简单、活泼、创新的个性,能激发他们的政治意识、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正确用汉字、人际交往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营造规范使用汉字语言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科学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片面强调目标语言文化的输入,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国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通过对淮阴工学院非英语专业公选课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能够用英语准确表达国学文化的学生微乎其微,而公选课开设以后这一现象有了较大改善。在国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国学的比重,发挥国学的正能量,以扭转长期以来的"文化逆差"势头,从而真正继承和弘扬国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自主性、多元多样、多变性及其所包含的困惑,表明在当代大学生中急需有明确的导向予以指引,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面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现代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来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以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及不合理的既有道德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道德主体行为没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耻感“教育与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危机,"中国梦"的提出是一个良好契机,对引领其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只有经历认知、认同、实践的过程,才能使"中国梦"真正注入大学生思想深处;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并通过榜样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把"中国梦"教育日常化;采取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同时,为"中国梦"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移动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在各个不同人群特别是大学生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当前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在对GTD(Getting Things Done)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一款GTD时间管理应用。通过任务时效分析机制、任务转化机制和时间人格分析机制帮助大学生完善时间管理体系,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创新中,不断超越和升华。通过扬弃与整合,其精华不断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鲜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确立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基因”;国学和民族精神的复兴,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输送了“精神血液”;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培育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伦理骨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浇铸“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