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车辆弯道行驶侧倾稳定性分析与侧翻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辆在弯道上高速行驶易发生侧翻事故,为此研究了车辆弯道防侧翻预警算法.首先分析车辆弯道行驶的侧倾稳定性,进而导出车辆弯道行驶侧向加速度极限方程,结合弯道半径等道路信息计算车辆进入弯道的安全车速.通过硬件在环驾驶模拟试验台对该预警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驶入弯道且具有侧翻风险的车辆进行预警,以有效避免侧翻,同时提高弯道车辆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车辆弯道行驶安全问题,在虚拟仪器LabVIEW开发环境下设计了一套基于人车环境协同的车辆弯道行驶安全预警系统. 通过分析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的人、车、路、环境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权的最小平方法建立基于人-车-路-环境的车辆行驶安全度静态综合评价体系;引入安全系数k,结合车辆行驶安全临界车速和车辆行驶安全度评价模型,构建基于人车环境协同的车辆弯道行驶安全预警模型,运用TruckSim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在虚拟仪器LabVIEW开发环境下,设计了一套车辆弯道行驶安全预警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该预警系统可对驶入弯道且有危险的车辆进行预警,能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车-路通信构建协作型交叉路口防碰撞安全预警系统,能保证车辆在交叉路口行驶过程安全的同时,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率,然而车辆防碰撞安全预警需要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准确地估计,当车辆有碰撞危险时,需要给出安全速度区间,通知车辆减速或制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交叉路口道路时空网格车辆避碰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交叉路口划分为多个网格,利用路侧单元根据车辆当前车速、方向预测车辆行驶轨迹即车辆所占的网格数,若在某一时刻两车占用相同的网格则会发生碰撞,此时根据车辆当前的运动状态给出车辆能避开冲突的安全速度建议. 为了对算法进行验证,在无信号灯交叉路口和有信号灯交叉路口环境中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和真实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准确预判出在交叉路口处于潜在碰撞危险中的车辆,并给予车速建议,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城市交叉口车辆之间存在的遮挡严重、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交互时延过大等问题,在城市交叉口防碰撞预警中引入LTE-V2X技术,提出一种基于V2X技术的城市交叉口协助式防碰撞预警算法.该算法既能保证OBU获取其他OBU的数据信息,也能实时接收RSU推送的红绿灯相位定时信息、地图信息和感知到周围目标物的状态信息,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使用普通换挡规律车辆在过弯道时易出现降速时升挡、不能及时降挡等问题,研究利用预知弯道半径、车辆距弯道距离信息的弯道换挡策略.该策略根据弯道行驶目标,提出2个弯道换挡指标:保证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侧向加速度安全阈值ays和人体可容忍侧向加速度阀值aypot.通过车辆行驶动力学分析及过弯观测实验发现,ays、aypot不是常数而是随车辆速度、弯道半径而变化.利用车辆过弯观测实验数据建立ays、aypot与车辆速度、弯道半径间的数学关系.使用降挡提前系数kj将ays、aypot指标应用到换挡策略中对过弯降挡速度进行修正.采用Matlab/Simulink建模针对3种初始速度的过弯工况对上述弯道换挡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在试验场利用实车进行过弯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弯道策略能够消除弯道意外换挡并能根据行驶工况及时换挡.  相似文献   

6.
利用防碰撞算法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分析了避免冲突的载波侦听的随机多址接入方式(CSMA)以及基于CSMA技术的标签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将预约机制与载波侦听技术相融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约机制的主动标签的RFID防碰撞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实现原理.利用Matlab软件平台对多种防碰撞算法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新算法在提高系统吞吐量和时延性能上的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题名作者期号·(起页)前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对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黄虎,刘新田,金孟,等1·(0001)模糊控制在车辆弯道防碰撞中的应用杨栋,吴训成,金海松1·(0004)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研究郭辉,刘新田,黄虎,等1·(0008)基于UG的液压缸参数化设计胡义刚,沈永刚1·(0014)  相似文献   

8.
车辆防溜器制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车辆防溜器是编组场尾部的关键设备。为了提高车辆编组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对防溜器制动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制动能高作深入的研究。运用力学中的三弯矩方程式和初始参数方程可以解决防溜器的超静定力学问题。计算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比起以前的静定分析方法所求得的制动能高要大。防溜器制动性能的研究也是编组场内车辆动态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一,对建立编组场尾部数学模型有其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对摩擦系数的取值要根据编组场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改进的防碰撞算法,以求有效的解决RFID系统通信时存在的碰撞问题.首先对常用的几种二进制防碰撞算法进行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后退原则与记录的碰撞位信息,利用标签的唯一性和分组方法进行识别.经过实验仿真得出结论:新算法查询次数仅为后退式算法的2/7,传输的比特量较常用的二进制算法减少了59%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多目标碰撞产生的原因,介绍现有多目标防碰撞算法及相应的改进算法,提出了一种快速的二进制搜索算法,通过对碰撞位进行分组的方式减少查询次数,更好地解决多目标识别产生碰撞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的性能较其他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多阅读器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中多阅读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该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多阅读器防碰撞的自适应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的调整阅读器的发射功率来减小阅读器间的干扰,以使全部阅读器达到最佳的阅读范围.仿真实验中采用给定最小距离的多阅读器随机分布网络拓扑结构.仿真结果表明,RFID自适应分布式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多阅读器信息碰撞,提高阅读器的读写距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预警方法中虚警、漏警频发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弯道扇形预警模型,介绍了建立模型的道路虚拟简化方法,确定了模型中与行车有关的实时距离、临界跟车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提出了行车安全裕度为实时跟车距离与临界跟车距离的比值这一概念,建立了基于行车安全裕度的分级预警机制,并设置了灯光预警、声音预警和辅助制动3种预警方式及不同方式启用的临界点.仿真结果显示:扇形分级预警模型能够有效地减少虚警和漏警,扇形分级预警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多个应答器同时向阅读器发送识别信息时产生的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基于序列号对时隙数运算的排序算法。该算法通过应答器序列号对争用周期时隙数的运算结果,获得应答器在争用帧内相应时隙的发送位,从而利用填充过的争用帧来确定各个应答器在整个数据发送周期内的发送顺序,给不同的应答器分配不同的发送时序。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射频识别系统中多目标识别的防碰撞问题,且适用于应答器数目较多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自由曲面中直纹组合曲面上喷涂机器人喷枪轨迹优化及轨迹连接问题,基于曲面面片造型与智能算法理论,建立了喷枪轨迹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满足直纹曲面上喷枪轨迹首尾衔接的算法程序。首先,通过曲面特征定义直纹曲面,并对直纹曲面造型处理后建立复合喷涂直纹圆弧面片的喷枪数学模型;其次,选择直纹组合面片交界处的喷枪轨迹为优化对象,依据该模型对直纹曲面及直纹组合面片上的喷枪轨迹进行优化,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依据轨迹优化模型,设计算法程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程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实现了对直纹组合曲面的连续性喷涂。  相似文献   

15.
曲线桥在使用过程中,上部结构易发生横桥向的变位.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对曲线桥的侧向移动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选取城市道路中常见的混凝土连续曲线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车辆过桥过程中汽车质量对曲线桥侧移的影响,得出曲线桥安全使用的车重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解决二进制搜索算法标签识别延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二进制搜索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通过设置堆栈,变量Count,引入了反向搜索的机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显著地减少了读写器向标签发送的请求次数,解决了二进制搜索算法延时过长的问题,提高了标签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出了平面薄曲杆无伸长弯曲微分方程,可用于任意形状平面薄曲杆的无伸长弯曲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8.
非平衡交通分配的离散网络平衡设计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是指对一个已经存在的交通网络,用定量的方法确定添加哪些新路段、对哪些已有路段进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能力的问题,并分为连续网络设计问题和离散网络设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网络平衡设计二层规划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新增路段及已有路段的扩容,而且允许不同等级的扩容选择.模型求解中,上层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下层问题采用路径生成式logit非平衡交通分配算法.数值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求解这类新的网络平衡设计二层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