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保定市郊污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灌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11个采样点的Cd平均潜在风险系数为77.9,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6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Cd>Ph>Cu>Zn>Cr>Ni.在6种重金属元素中,Cd元素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另外,污灌区个别样点的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223.2,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与污灌区相比,对照区样点6种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相对较轻,没有达到轻度危害程度,而且对照区4个样点的重金属复合生态风险指数相对于污灌区较轻,但存在Cd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时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 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典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对冶炼企业厂界内表层土壤中Cd、Pb、As、Zn、Hg、Cu、Cr(Ⅵ)、Ni八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冶炼厂的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废贮存区或处置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内土壤受到Cd、Pb、As、Zn四种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内土壤总体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Cd、As、Zn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同时As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Pb存在非致癌风险;厂内污染主要集中在生产区和废水治理区。  相似文献   

4.
汞矿区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汞矿选冶采矿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某汞矿区尾矿堆场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布点法采集土壤样品及农产品各60份,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健康危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复合污染程度为重污染,Hg贡献最大,Cd次之,且A区较B区土壤污染严重。蔬菜、稻米、玉米中Hg的超标率分别为82.8%、46.7%、20%,蔬菜中Cd的超标率为51.7%,其他元素均低于限量标准。食用当地稻米及蔬菜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指数HI1,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玉米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指数较小,其潜在健康风险可忽略不计。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究锰矿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福建连城锰矿为研究对象,对锰矿周边生活区、学校、公园、河流中的Hg、Cu、Zn、Ni、Pb、Cr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该区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连城锰矿2期矿区中重金属Hg的含量严重超标,达到1.38 mg/kg,远高于标准的0.3 mg/kg;地质累积指数评价表明,Cu、Zn、Ni、Hg等在该区域属于轻度污染,应加强关注;通过潜在风险评价法得出,Hg的RI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达到370.39,属于强生态危害级别,应重点关注连城锰矿区的Hg超标所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里杜鹃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方法]选取矿区附近的土壤测定其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环境指数法对其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结果]重金属对矿区附近的土壤已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危害,尤其是Hg和Cd,其中离矿区较近的位置达到了高生态危害水平,土壤环境对重金属的承载力很低,处于警戒水平或无容量状态.[结论]在开采百里杜鹃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尽快着手治理景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贵州丹寨县铅锌矿区矿业活动对土壤系统运转对环境影响,以丹寨县兴仁镇铅锌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小流域内河流周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表层(0~20cm)的样品,分析测定土壤中Cu、Cd、Pb、Zn、Mn、Hg、As 7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对矿区不同土壤层重金属进行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0~10cm土壤中Cu、Cd、Pb、Zn、Mn、Hg、As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0.65、5.13、1.74、2.45、0.59、5.08、0.27倍。10~20cm土壤中Cu、Cd、Pb、Zn、Mn、Hg、As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0.71、3.11、1.18、2.21、0.65、4.88、0.21倍。不同小流域与不同深度土层危害程度有所差异,通过评价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污染重金属元素为Cd、Hg,土壤重金属处于中等及以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工业密集区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工业密集区周边8片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Zn、Pb、Cr、Ni、Cu的含量特征,以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和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进行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菜地土壤中,Ni含量超标最严重,平均含量达297.53 mg·kg-1,其次是Pb和Cr,Cu含量最小,老工业区土壤的Zn、Cr、Ni、Cu污染比新工业区严重.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多项综合污染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Ni的污染指数最高、其次是Pb和Cr,Cu污染最轻;壁头村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梁厝村;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为:Ni>Pb>Cr>Zn>Cu;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大小为:壁头村>梁厝村>浦口村>螺洲>黄山村>云风洲>竹榄洲>盘屿;老工业区周边的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明显高于新工业区.  相似文献   

9.
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和稻谷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分析研究了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布范围以及典型稻谷样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分布在选矿厂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Cu,污染程度以轻度污染为主,Cd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该矿区尾矿库北侧河流上下游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大致相当,尾矿堆放对北侧河流周边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十分轻微;该矿区周边稻谷样品中Cd元素含量均不超标,矿山采选活动并未对矿区周边稻谷食品安全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贵州六盘水某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以矿区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测定Cr、Ni、Cu、Pb、Zn和As含量,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并探究其来源。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超标倍数依次为Cu(5.82)>Ni(2.52)>Zn(2.46)>Pb(1.81)Cr(1.51)>As(1.18),重金属分布显示矿区煤矸石山和洗选厂周边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较为严重。单项污染指数均值显示Cu处于重度污染水平,Ni、Zn为轻度污染水平,Pb、Cr、As为轻微污染水平;综合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级别。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Ni、Zn、Pb处于轻度污染,Cr、As表现为尚未污染水平。研究区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8.02,已经达到轻度危害程度,其中Cu、Ni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RI)的贡献最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Zn与Pb、Zn与As以及Cu与Pb的相关性较强,表明Zn、Pb、AS、Cu的来源较相似,为第一类来源,主要源于采矿活动产生的三废;Ni、Cr分别为第二、三类来源,第二类重金属来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机械损耗有关;第三类重金属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4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处于重度污染,轻度危害程度,Cu、Ni是研究区土壤影响最显著的生态风险因子,重金属主要源于采矿活动产生的三废。  相似文献   

11.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一直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健全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矿产资源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随着不断的开发矿产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如,耕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地质灾害等。矿区污染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其生态恢复和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目前矿产资源开采现状,提出了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问题研究,首先对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为重金属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湘江长株潭段共采集了6个底泥样品,监测了Cu、Pb、Zn、Cd、Ni、Cr、As、Hg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底泥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Pb=Ni>Hg>As=Cr;金属污染物对湘江长株潭段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Pd>Cu>Zn>As>Cr,其中Cd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评价效果,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所反映的情况有所差异,原因主要是参比体系及参比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渭河陕西段5个国控断面近岸沉积物中Cd、Pb、Cr、Zn、Cu、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Zn、Pb在整个河段都有富集,Cd在耿镇桥富集比较明显,其他元素的含量基本上都保持在自然背景水平.除Cd外,沉积物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受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教法对渭河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耿镇桥断面Cd潜在生态风险中等,其他各断面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方法]采样分析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以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球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相近,Cd和Pb是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结论]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为轻微-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乡村旅游业及其周边生活废水对水体及底泥中重金属和营养盐影响,以及不同植物能否缓解产生的污染,以黄龙岘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6条河流水体及底泥中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估了当地水体和底泥对人体的潜在危害,采用冗余分析和相关性热图揭露水体中重金属和营养盐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不同植物组合的河流探究污染缓解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内6条河流的上、中及下游总体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GB 3838—2002)。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除对照河流外,其它河流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重金属暴露的致癌风险值为儿童大于成人,且饮水途径是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值依次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沉积物中Cd的单项污染物风险值最高,且Cu可能会与水体中营养盐协同作用,进而诱导水质环境恶化。应加强对水体中Cd和Cu的治理及修复,并及时排查周边可能造成高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水杉、构树和小蜡可优先作为研究区河流中生态修复重金属的先行植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具有的模糊性和渐变性特点,建立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无污染,矿区综合土壤质量等级为1级,评价分值为97.034,属于安全水平. 在此基础上,与传统的污染指数对比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Ni和Pb为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显示Pb为中度污染,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为无污染和轻微生态危害.研究表明:模糊评价法不仅可以对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还可以建立隶属度函数描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模糊性和渐变性,解决传统污染指数评价法存在的不足,比传统污染指数评价法更为客观、准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采矿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矿山的土壤逐渐出现了重金属污染情况。对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明确矿山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并为土壤保护提供依据,因此本文以某矿山的土壤为例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探究。从探究结果来看,该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0~2级且土壤中Hg的含量最高、Ni的含量最低,其中Hg的潜在生态危害性最强,所以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控制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控制其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某镍钼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d、Pb、Zn、Cu、Ni及Cr)污染情况和周边蔬菜及水稻中重金属含量对居民的影响,在矿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并采集其周边土壤根际的蔬菜或水稻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判别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对重金属元素富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各个取样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以Ni超标最严重。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Eir(Cd)Eir(Ni)Eir(Cu)Eir(Pb)Eir(Zn)Eir(Cr),17号样点污染最严重,达到强生态危害级别。未发现可对Cd、Cr、Cu、Ni、Pb及Zn有富集能力的蔬菜及水稻,但发现辣椒和萝卜对Cd有较强吸收,水稻、萝卜及玉米对Zn具有较强吸收。结合重金属总量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应注意Ni及Cd污染治理与防治,还应注意Cr及Pb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湘江流域某冶炼厂周边土壤Cd、Pb、As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江流域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进行污染调研。按土壤不同使用功能,分4个采样区研究土壤中Cd、Pb、A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并采用Hakanson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Pb、As在各采样区平均含量的最高值分别达到130.67 mg/kg,5 540.62mg/kg,919.93mg/kg,远远超过国家三级标准限值;研究区三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448.61,13 152.69,达到重度污染,有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s、Cd、Al、Cu、Zn、Hg、Pb、Cr、Ni和Fe金属元素浓度,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下水污染物容量评价指数法分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水平,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地下水中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8月检出因子多于5月,超标情况主要集中在8月。内梅罗指数和地下水污染物容量指数表明,地下水中各重金属8月污染程度总体高于5月,Al为主要污染元素;5#点位污染程度最高,其他点位无污染。健康风险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儿童高于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影响途径为饮用水途径;儿童和成人的致癌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儿童的致癌健康风险高于成人。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风险中Al、Pb和每日平均饮用量(IR)的敏感度排前三,致癌风险中As的敏感度最高,Al和As是影响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