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拉干红发酵后排籽浸渍对葡萄酒香气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以排籽浸渍(C10)和常规浸渍(D8)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葡萄酒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其香气成分分析,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两组干红葡萄酒残糖、总酸、游离二氧化硫、总二氧化硫、总花色苷、总酚和色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C10组酒精度为14.33%vol,高于D8组;残糖、游离二氧化硫和总二氧化硫为3.7 g/L、22.6 mg/L、84.3 mg/L,分别比D8组减少5.1%、10.3%和8.9%;C10组酯类和醇类香气成分及总量高于D8,气味活性值(OAV)>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异戊酸乙酯、丁酸乙酯、苯乙醇、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等为C10的典型香气特征。干果味、甜香味、脂肪味/奶油味和化学味为C10的主要香气类型,且D10酒样感官评价优于D8。排籽浸渍对西拉干红香气成分和品质的影响差异性显著,表现出不同的香气特征和风味。  相似文献   

2.
以黑皮诺(Pinot Noir)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常温浸渍和冷浸渍两种方式处理原料后进行正常的酒精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并分析两组葡萄酒的理化和感官指标,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冷浸渍工艺与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冷浸渍组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分别减少了0.37 g/L和0.16 g/L,依次为4.99 g/L和0.30 g/L,而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依次为385 mg/L,1.574 g/L和2.335 g/L。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合理的冷浸渍工艺在提升葡萄酒的香气纯正度、浓郁度和香气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合理的冷浸渍处理可以改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理化和感官品质,适合在生产优质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中采用。  相似文献   

3.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影响红葡萄酒稳定性及风味品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本土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酿酒师的重视。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筛选的野生小片球菌C30为供试菌株,探究其在不同品种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以及对葡萄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片球菌C30和商品乳酸菌可在12~36 d完成苹果酸-乳酸发酵(黑比诺和美乐12~18 d,赤霞珠21~36 d),所得酒样的残糖、酒精度、总酸和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C30菌株发酵的黑比诺和赤霞珠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酒样,使得酒样呈现出更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风味。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小片球菌C30发酵的赤霞珠酒样香气最为浓郁优雅,酒体醇厚协调,表明该菌株具有酿造产区特色干红葡萄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半定量分析,研完了冷浸渍结合皮汁分离发酵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发酵前对葡萄原料进行低温浸渍、酒精发酵过程采用皮汁分离可以提高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并且所得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含有较多的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5.
颜色和香气是评价葡萄酒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发酵前的浸渍温度是影响桃红葡萄酒的颜色、香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材,通过设定4、8、12 ℃,及室温(20 ℃)4个发酵前浸渍温度,测定发酵前后颜色指标、发酵后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发酵前浸渍温度对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和酚类物质有影响,但对总酸、总糖、挥发酸、酒精、pH影响不大。浸渍温度为12 ℃时,酒样的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较低,分别为114.5、19.1、48.8 mg/L;感官评价为色泽较好,酒体平衡感和醇厚度较高,香气纯正,品种香气突出,酒体质量最佳。因此,12 ℃可作为桃红葡萄酒生产中的发酵前浸渍温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生态条件有差异的葡萄酒产区采用冷浸渍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研究该工艺对所酿酒感官品质的影响,旨在正确评价该工艺的优缺点,明确其推广应用的产区。试验在4个葡萄酒产区(昌黎、贺兰山东麓、甘肃嘉峪关和云南弥勒)进行。以当地主栽酿酒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酒精发酵前采用冷浸渍工艺,随后按照干红葡萄酒工艺酿造葡萄酒。酿造次年采集经过稳定性处理的酒样,分析供试样品的颜色指标,计算CIELab参数。培训品尝员,采用五点标度法量化分析葡萄酒香气特征和味感特征。试验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揭示冷浸渍工艺改善葡萄酒感官质量的效果。结果显示,冷浸渍工艺可以改善嘉峪关黑比诺、弥勒玫瑰蜜干红葡萄酒的色泽和口感质量,增加除贺兰山东麓之外3个产区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碣石山产区优质‘马瑟兰’和‘赤霞珠’为原料,采用低温短时浸渍发酵工艺酿制新鲜型干红葡萄酒,研究酿造过程不同时间节点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对比期感官品评结果。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结束、苹果酸-乳酸发酵结束以及瓶储2个月、7个月和12个月时,‘马瑟兰’干红酒的总酸、色度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赤霞珠’(P<0.05),而pH值、色调和单宁含量均显著低于‘赤霞珠’(P<0.05);新鲜型‘马瑟兰’干红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整体得分显著优于‘赤霞珠’(P<0.05),具有鲜艳的深紫红色、红色浆果、干草、植物香气和甜香,酸度适宜,口感饱满柔和,酒体平衡。综合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马瑟兰’比‘赤霞珠’更适合酿造新鲜型干红酒。  相似文献   

8.
以酵母F15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酵母EC1118和F15(1∶9、3∶7和5∶5)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 基本理化指标,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提取检测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 结果表明,酵母EC1118和F15混合发酵酿制的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5037—2006《葡萄酒》,香气成分中 的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与酵母F15单独发酵相比,酵母EC1118和F15(3∶7)混合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干红 葡萄酒的酒精度,增加香气成分(P<0.05),增强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  相似文献   

9.
以梅鹿辄葡萄为原料,通过发酵前不同时间冷浸渍处理(3、5、7 d),研究冷浸渍时间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色泽品质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测定各处理酒样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和色泽相关参数,并分析不同指标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冷浸渍处理所酿酒样总酸含量均增加,pH值降低;冷浸渍处理能显著提高干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P <0. 05),其中总酚、总单宁、总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随浸渍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而总黄烷醇并不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冷浸渍时间均能够提升酒体红色色调(P <0. 05),增强颜色饱和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延长冷浸渍时间有利于花色苷和其他酚类物质的浸出与聚合,进而提高酒体颜色稳定性。综上,发酵前冷浸渍7 d处理工艺能更好地提升干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改善酒体色泽品质,可应用于优质干红葡萄酒的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选用内蒙古乌海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为原料,采用橡木片浸泡发酵法,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比较发酵期间、发酵结束及陈酿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橡木片添加量,进而提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结果表明,在葡萄醪液中加入1 g/L的天然橡木片进行发酵及陈酿,最终得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色度(2.35)、色调(0.84)、单宁(850.5 mg/L)、总酚(1 254.7 mg/L)均有明显改善且酒体较为稳定,明胶指数和盐酸指数最高分别为194.4 mg/L和195.0 mg/L,其感官评分为83分。因此,添加1 g/L天然橡木片浸泡发酵能改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的品质及其在储运期间的稳定性,以“媚丽”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发酵工艺和“放血”法酿制桃红葡萄酒,通过对酒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探究浸渍发酵处理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浸渍发酵程度的加强,新酿酒样的色调降低,而色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然而,当浸渍发酵到一定程度时,上述指标变化很小,表现在感官特性方面,酒样颜色由粉红色向浅宝石红色转变,品种香气浓度下降,酸涩感不断增强。酒窖中储存4个月,浸渍发酵168 h所得“媚丽”桃红葡萄酒最为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颜色呈深桃红色,香气以玫瑰花、柑橘、荔枝等花香果香为主,且酒体平衡。低温浸渍发酵工艺为酿制优质“媚丽”桃红葡萄酒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测定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SPME-GC-MS)技术分析啤酒酵母单独发酵(SY)、葡萄酒酵母单独发酵(AY)及二者混菌(1∶1)发酵(MY)酿造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并计算气味活力值(OAV)。结果表明,3个样品的感官评分顺序依次为MY>SY>AY,理化指标符合相关国标;MY、SY、AY样品GC-MS分析分别共检测出22种、20种、15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均为异戊醇,MY、SY样品中的酯类成分较AY样品种类多;OAV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对3个样品香气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酯类,MY样品OAV>1的香气成分为4种。啤酒酵母酿造的葡萄酒风味独特,并且混菌发酵可以提升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选用2种商业非酿酒酵母(编号为CT10、PL09)分别与3种商业酿酒酵母(编号为MST、CEC01、F33)以1∶1混合顺序发酵,得到赤霞珠葡萄干红葡萄酒样(编号为CM、CC、CF、PM、PC、PF),并分析各酒样的理化指标、颜色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相比,混菌发酵将发酵期延缓了2~3 d,总酸、干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3.20%~7.75%和0.20%~3.47%,且提升总色素、聚合色素的稳定性,并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其中酒样CM、PF中单宁、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2.30%、17.74%、44.68%,50.96%、19.02%、15.34%;酒样CM总花色苷含量提升22.90%,而酒样PF降低31.25%;酒样CM、PF香气复杂,口感圆润饱满,感官评分均为“优秀”,分别比对照提高35.81%、22.23%。综上,添加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有助于提升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翟婉丽  原雨欣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8,39(20):226-232
目的:通过比较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不同采收期的果实香气、葡萄酒香气和葡萄酒颜色指标,确定出该地区‘媚丽’葡萄酿造红葡萄酒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进入转色期后对‘媚丽’果实进行定期采样,测定其理化成熟、酚成熟和果实香气变化;选取最佳理化成熟时间和酚成熟时间采收的‘媚丽’葡萄进行酿酒实验,测定香气成分和颜色指标。结果:8月24日,细胞成熟指数为0.061,种子成熟指数为0.521,为最佳酚成熟时间,该时间采收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香气最丰富,共检测到41?种香气化合物,总量为471.75?mg/L,且葡萄酒颜色亮度和红色色调也最符合干红葡萄酒的要求;最佳理化成熟时间相比酚成熟晚4?d,但其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指标相比8月24日都较差。结论:杨凌地区‘媚丽’葡萄在达到酚成熟时所酿造的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红枣品种发酵酒的品质差异,收集市场常见的13个品种进行发酵,测定枣酒基础理化指标,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有机酸和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酒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干浸出物、VC和甘油,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乙酸和奎宁酸是普遍含有的有机酸,而酯类是主要香气构成成分;不同品种枣酒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阜平大枣酒、圆铃枣酒、哈密大枣酒的有机酸具有优势,灵武长枣酒、鸡心枣酒、灵宝枣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具有优势,而狗头枣酒具有较优的基础理化指标,经品评后得出最佳酿酒品种为灵武长枣、狗头枣和鸡心枣,表明该3个品种发酵酒的风味物质平衡性最好,经分析可得其酒体共同特点是糖酸比小于且最接近1,均含有6种有机酸,特有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且各自包含1种优势有机酸和2种以上可贡献良好风味属性的优势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6.
姚远  陶玉贵  葛飞  宋平  李婉珍  朱龙宝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4):242-250,261
实验以清酒酵母和果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采用单独接种、两种酵母按不同顺序接种和两种酵母同时接种共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中香气物质,同时对米酒中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品质较好,米酒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0.10% vol±0.20% vol)、残糖含量(30.70±0.10 g/L)、总酸(6.85±0.08 g/L)、挥发酸(0.31±0.05 g/L)、感官评分(85.60±0.19)。5组酒样中共检测出175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62种、醇类30种、酸类8种、醛类11种、酮类19种、烃类29种、其它物质16种;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中主体风味物质达14种,典型风味成分β-苯乙醇的相对含量达17.88%,较其他4种发酵方式高出2.63~3.96倍,米酒的香气浓郁,果香花香和奶香味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比探讨了热处理、添加二氧化硫和脉冲电场灭菌等方法终止菠萝酒半发酵的工艺及产品质量情况。结果表明:脉冲电场方波有效处理时间80μs,场强15 kV/cm或75℃水浴恒温20 min或添加150 mg/L二氧化硫均可达到终止发酵目的;不同终止发酵方式主要影响果酒的色泽、香气和感官分析,对低醇酒的酒精度、总酸、干浸出物等基础理化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脉冲电场灭菌处理的低醇菠萝酒,L*值、a*值升高,b*值降低,色泽优于其他组;低醇菠萝酒特征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甲酯(4.71 mg/L)、丁酸乙酯(1.20 mg/L)、2-甲基丁酸乙酯(0.58 mg/L)、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0.46 mg/L)、3-羟基己酸甲酯(0.36 mg/L)含量均高于传统终止发酵法。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脉冲电场终止发酵法制备的菠萝低醇酒优于传统的终止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冷浸渍与橡木片处理所酿酒样中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及色度值均显著高于CK酒样(P<0.05),且感官评分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酒样中达到最高,但冷浸渍与传统工艺添加橡木片处理组间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含量与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密切相关,其中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能够促进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并有助于改善酒体色泽及稳定性,提高感官质量。本研究为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毕静莹  李华  王华 《食品科学》2019,40(6):209-216
目的:通过比较10、14、18、22、26 ℃和30 ℃所酿柑橘酒的理化指标、颜色、香气成分和“后苦”类物质(柠檬苦素类似物)等感官指标,以期探索柑橘酒最适酿造温度。方法:依据小容器酿酒技术进行不同温度柑橘酒的酿造,测定相关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等感官指标。结果:随着发酵温度升高,柑橘酒颜色逐渐加深,14 ℃和18 ℃颜色较优;18 ℃酒样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且种类较丰富;“后苦”类物质只有柠檬苦素检出,18 ℃含量最低,14 ℃次之;结合感官品鉴结果,14 ℃酸味最低,10 ℃次之。结论:6 个发酵温度中,18 ℃酒体颜色得到控制,香气质量更优,“后苦”类物质含量较低,感官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