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食品和饲料中污染最为严重且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对人和动物具有肝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B1污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测定了浑浊红球菌PD630降解AFB1的能力,研究了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对降解的影响,同时对PD630菌株降解AFB1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实验表明,浑浊红球菌PD630在AFB1终浓度为0.4μg/mL的培养基培养72h后,AFB1的降解率可高达93.24%,AFB1对浑浊红球菌PD630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AFB1的降解效果与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密切相关。浑浊红球菌PD630培养上清液的降解率为81.67%,而细胞内提取物降解率仅为9.82%,说明降解活性成分是由菌株分泌到胞外的,并且上清液具有优秀的耐热性,热处理后仍然可以保持高降解活性。浑浊红球菌PD630易于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作为生物降解污染物和合成生物能源的潜力菌株,可以成为食品和饲料工业中AFB1解毒的优秀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8):267-272
嗜盐四联球菌是一类存在于酱油、鱼酱、豆制品等多种发酵食品及糖浆中的耐盐或耐高渗的乳酸菌。它们在食品发酵过程中可提高食品中有机酸、醛类和酯类等风味物质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文对嗜盐四联球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胁迫环境下适应机制以及在发酵食品中的功能特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到目前为止,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1〕,气相色谱(GC)及高级液相色谱(HPLC)法等。国标中食品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为薄层层析法,该法不仅样品处理繁琐,试剂消耗大,而且在检出阳性或假阳性样品时需在多块薄层板上经反复分离...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嗜盐四联球菌是存在于酱醪发酵中后期的嗜盐乳酸菌,其代谢精氨酸的特性与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瓜氨酸的积累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降低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瓜氨酸的积累,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及gro EL基因特异性对嗜盐四联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得到一株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R23。对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温度和盐浓度下的精氨酸代谢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30℃,180 g/L Na Cl培养条件下,嗜盐四联球菌R23消耗精氨酸和瓜氨酸能力最强,消耗量分别为100.0%和64.3%。其中,代谢精氨酸的培养基中未检测到瓜氨酸的积累。这一特性对降低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瓜氨酸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速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方法验证,考查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准确性与回收率、重复性、复现性等方法学实验。用验证后的试剂盒检测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回收率在102.8%~113.8%,相对标准偏差为2.0%~6.1%,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4.3%,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7.1%和7.6%。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检出率为60.90%,其中山茶油的检出率为78.38%,高于平均水平。结论试剂盒检测植物油稳定性较好,定量准确。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检出浓度最高,其次是玉米油。茶油的加工生产过程可能存在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情况,应注意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依据GB/T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绿豆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绿豆沙由颗粒状变为半固体豆沙状,实验验证该方法对绿豆沙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的适用性,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准确性进行验证,确定酶联免疫法适用于绿豆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规范检测细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苦荞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对如何防控苦荞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探讨。在分析的4类产品中,苦荞营养粉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低,其次是苦荞速溶片和苦荞醋,苦荞米茶中最高。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1 μg/kg,平均回收率在84.70~84.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测定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广泛应用于苦荞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分析方法。方法酱油样本经纯乙腈(料液比=1:2,V:V)提取,再做1:9稀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样本中AFB_1。结果当加标浓度为2μg/kg和5μg/kg时,纯乙腈对酱油中AFB_1的提取回收率结果分别为121.3%和106.5%;方法检出限为1μg/kg。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适用于酱油中AFB_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徐洲  谭书明  焦彦朝  张运芳 《食品科学》2009,30(10):245-247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干辣椒中的黄曲霉毒素B1 进行检测,并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检测灵敏度为0.1μg/k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平均回收率达97%,说明本法稳定性好,测定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的应用于干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 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酱油中分离出12株乳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盐四联球菌。在排除酸作用后,WZ-3菌株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为产细菌素的嗜盐四联球菌。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产多肽能力较强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SNTH-1为试验菌株,大豆蛋白为发酵基质,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其产多肽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呈味及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嗜盐四联球菌SNTH-1产多肽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盐度5.2%、发酵温度37 ℃、接种量3%、初始pH值8.1,在此优化条件下,多肽含量为(32.96±0.02)mg/mL。菌株SNTH-1所产多肽的鲜味、厚味、甜味、咸味、苦味的风味强度较优化前有所提高,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0.22 mg/mL。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模拟低盐酱油快速发酵,在添加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基础上,考察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不同添加量对酱醪理化指标、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揭示嗜盐四联球菌在提高低盐酱油品质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嗜盐四联球菌对酱油中酵母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使酱醪pH略有下降,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最适宜提高酱油品质的菌株添加方式是发酵开始接入鲁氏接合酵母,发酵10 d后添加108 CFU/g嗜盐四联球菌,酱油样品中氨基酸和有机酸总量比单独添加酵母菌分别提高43.8%、55.6%,其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分别提高33.7%、29.9%;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增加43.2%,总量提高2.4倍,其中香气物质愈创木酚和1-辛烯-3-醇含量分别提高11.1倍、8.9倍。  相似文献   

15.
能耐高盐的嗜盐四联球菌CICC 10469是从传统的酱料中分离得到.为研究耐盐特性与相容性溶质积累和分子伴侣dnaK特性的关系,使用核磁共振来检测其主要的相容性溶质.不同盐浓度对耐盐的嗜盐四联球菌和不耐盐的乳酸乳球菌MG 1363的生长的影响通过测量OD600来获得.盐浓度对分子伴侣dnaK表达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来检测.相容性溶质和可溶性蛋白随盐浓度的变化通过HPLC和酶标仪来检测.结果显示嗜盐四联球菌以甘氨酸甜菜碱作为主要的相容性溶质.适合的盐浓度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甘氨酸甜菜碱,可溶性蛋白和分子伴侣dnaK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然而超过一定盐浓度范围后,表达量将会减少.这表明细菌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乳酸乳球菌MG1363很少有相容性溶质和分子伴侣dnaK以耐受外部盐浓度.这表明相容性溶质和分子伴侣dnak在嗜盐四联球菌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总之,中度嗜盐菌的主要耐盐机制是通过快速合成和释放甘氨酸甜菜碱及分子伴侣dnaK高活性表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产鲜味肽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优良菌株,从辽宁省7个不同地区的96份自然发酵豆酱样品中分离出嗜盐四联球菌疑似菌株83株,通过提取各菌株DNA、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对比分析,其中47株菌为嗜盐四联球菌,分别测定47株菌的产多肽能力、产γ-谷氨酰转肽酶能力、产蛋白酶能力、电子舌风味值分析等指标,结合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筛选得到LY9-1产鲜味肽潜力最佳,通过电子舌结果也证明,LY9-1发酵液鲜味值最高,为15.05±0.02,产蛋白酶活力高达(85.45±0.03)U/mL,产γ-谷氨酰转肽酶能力(44.23±0.03)U/m L,产多肽(17.55±0.13)mg/mL,推测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增鲜潜力,可为进一步研究增鲜机理以及在发酵食品增鲜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研制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用于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 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采用DNP独立质控体系和竞争法检测原理,构建了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荧光免疫定量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方法。评价其准确度、重复性、特异性、与仪器确证方法符合度。结果 该方法最适条件为:pH7.8硼酸盐(BB)活化,pH7.5磷酸盐(PB)偶联,微球抗体质量比为5:4,抗原抗体质量比为50:1。检测限在0.299 ng/g -0.997 ng/g之间,定量限在0.544 ng/g -2.663 ng/g。代表性样本准确度为92.2%-111%,重复性为3.2%-7.5%。除与黄曲霉毒素B2有交叉反应(6.1%),与其他类似物无(<0.1%)。该法检测结果与仪器确证法一致性好,在-12.5%—15.9%之间。结论 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定量、灵敏、便捷、适合现场检测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纸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黄曲霉毒素B_1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包括黄曲霉毒素B_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卡和荧光定量检测仪)的适用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测定20个阴性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确定该检测体系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用2台荧光检测仪对6组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_1的大米和玉米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台间差;重复6次检测含中等浓度黄曲霉毒素B_1的阳性样本和连续12 h检测国标检测限浓度的阳性标准溶液,确定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该检测体系的LOD和LOQ分别为0.7和2.1μg/kg;该检测体系的检测值与大型仪器定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台荧光检测仪的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浓度阳性样本和连续12 h测定检测限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标准偏差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要求,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时间分辩荧光定量检测体系能够准确检测玉米和大米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采集自不同地区的14份自然发酵豆酱为试材,对其中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进行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同时进一步探讨优良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10株嗜盐四联球菌。其中,嗜盐四联球菌YSJ-5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及抑菌特性,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NaCl含量5%、培养温度33 ℃、初始pH值8.0。在此最适培养条件下,最适增殖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70%,蛋白胨2.36%,黄豆浆4.41%,嗜盐四联球菌YSJ-5的活菌数为2.20×109 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