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菌纤维素乙酰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与醋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得醋酸细菌纤维素(BC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对合成BCA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细菌纤维素为1.0 g时,醋酸酐用量为20mL,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0.1 mL,BCA产率可达98%以上,取代度达2.9以上。  相似文献   

2.
细菌纤维素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B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近年来BC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即在合成过程中添加物质对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调控,以及得到BC后对其进行化学处理.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多糖改性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颖  朱平  潘元风  王炳  董朝红  张建波 《合成纤维》2007,36(6):28-31,43
合成细菌纤维素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壳聚糖等多糖,制备出了性能更优异的改性细菌纤维素。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合成纤维素的产量、湿膜含水量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细菌纤维素的生产原料、改性与表面修饰以及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等方面对有关细菌纤维素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改性的进展情况。纤维素预处理往往是纤维素改性的第一步,包括物理化学等方法。纤维素改性物主要包括纤维素酯类、醚类及接枝共聚物,介绍了近年来其化学改性的方法进展。纤维素的生物改性主要应用于造纸行业,利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处理纸浆。细菌纤维素的改性方法包括细菌发酵时的生物改性及纤维素提纯之后的化学改性。最后展望了纤维素改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琼脂、可溶性淀粉、明胶、壳聚糖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制备改性细菌纤维素,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万能材料测试机等检测手段对改性细菌纤维素的结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琼脂、可溶性淀粉、明胶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合成的细菌纤维素的强力和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壳聚糖由于本身具有抑菌作用,它的添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基本上不能合成纤维素。通过TGA分析证实改性细菌纤维素中添加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硝化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用硝硫混酸法合成出硝化细菌纤维素(NBC)。结果表明,采用硝硫混酸法合成硝化细菌纤维素未造成细菌纤维素的网状结构明显断裂降解,且合成出的硝化细菌纤维素安定性能达到A级硝化纤维素标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出硝化细菌纤维素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12.53kJ/mol,表明硝化细菌纤维素热的稳定性优于硝化棉。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抽滤法制膜,并采用溶液还原法、蒸汽还原法以及先还原后制膜法3种工艺制备改性石墨烯/细菌纤维素复合导电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衍射(XRD)和Raman光谱对纤维膜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3种制膜工艺对复合导电纤维膜的表面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SEM观察发现,采用溶液还原法和蒸汽还原法制备的复合导电纤维膜中石墨烯复合物(PNIPAM-rGO)与细菌纤维素较好结合,而先还原后制膜法制备工艺其结合效果较差;XRD证实了PNIPAM-rGO的存在几乎不影响细菌纤维素的结晶结构;Raman光谱较好地证实了PNIPAM-GO能充分还原成PNIPAM-rGO。通过比较导电纤维膜表面电阻发现,采用蒸汽还原法制备的导电纤维膜的导电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改性纤维素对粘土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水溶性改性纤维素聚合物作为钻井用页岩水化抑制剂的可能性,本文以工业棉纤维为基本原料,在会成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阳离子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与阳离子化波甲基纤维素钾(CCMC-K)四种结构不同的水溶性改性纤维素聚合物;以X-射线衍射、膨胀性试验及造浆试验考察了它们对粘土水化的抑制作用和机理。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四种改性纤维素聚合物对粘土水化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合成时引入钾离子或季接阳离子则可使产物的抑制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张名楠  刘海芳  韩亚丽 《精细化工》2014,(4):409-412,417
以海南椰子水为主要培养体系,实验室自行筛选的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菌种,采用静态培养方法制备了细菌纤维素(BC)。对该BC和商业B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观察BC的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制备的BC和商业BC在结构和一些性能方面是相似的,都是无色透明膜,呈三维网状结构和孔洞结构,具有良好的纳米纤维网络特征,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极佳的持水能力,该实验制备的BC生产成本低,可根据需要大量制备,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细菌纤维素再生前后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和再生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揭示了细菌纤维素在氯化锂(LiC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体系下溶解,经水浴凝固再生前后的形貌、大分子结构、晶型及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含水保湿性上的变化,为再生细菌纤维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细菌纤维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毓  刘艳 《广州化工》2007,35(2):8-9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生物合成原料,它有许多优于植物纤维的特点。目前已经发现有九个菌属可以产生细菌纤维素,其中以醋酸杆菌属的木醋杆菌产纤维素能力最强。本文就目前关于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纤维材料,在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细菌纤维素(BC)及细菌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BC/PAM)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大鼠成纤维细胞L929及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形态,并通过MTT法对细胞的增殖行为进行评价,以此考察BC及BC/PAM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上述纳米纤维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内皮细胞在纯BC材料上表现出良好的黏附形态和增殖行为,而成纤维细胞在纯BC及BC/PAM复合材料上的增殖趋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吉立  林叶挺  尹学琼  陈俊华  田华  林强 《广东化工》2012,39(11):16-17,33
文章以SO3·Py、ClSO3H-DMF为酯化剂,分别在吡啶和DMF中,在室温下对细菌纤维素进行非均相表面改性,得到了取代度0.01-0.14的细菌纤维素硫酸酯(BCS),采用元素分析、FTIR、SEM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BCS在1257 cm-1和815 cm-1出现O=S=O和C-O-S的特征吸收峰,BCS表面孔隙率和孔隙大小减小。BC和BCS在RH 43%和RH 81%的相对湿度环境下,具有较好吸湿保湿性能。  相似文献   

15.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均相催化酯化法合成醋酸丙酸纤维素(CAP),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CAP乙酰和丙酰取代度、特性粘度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浓度增加虽可使产物的取代度增大,但粘度降低,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wt,相对于纤维素),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酯化反应使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接种量、pH值、培养液深度、培养液表面积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形成细菌纤维素膜的产量、厚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7%、初始pH值在5~6范围内细菌纤维素的产量最大;厚度主要取决于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培养液表面积对单位面积细菌纤维素产量有比较大的影响;膜的比表面积与发酵时间的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