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西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阐述盆地构造位置与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受敦密断裂带影响所发生的3次裂陷作用;阐述了断裂构造展布概况及断裂基本特征,通过基底构造、盖层构造,结合应力场分析总结了盆地的形成过程及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担水沟地区的地质调查,研究了担水沟断层的野外地质特征及镜下显微构造特征,配套分析了区域内各期节理的发育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恢复了担水沟断层的演化,并说明了其对北部担水沟井田地质构造形成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担水沟断层主要经历了燕山晚期近S-N向拉张作用、四川期S-N向反转挤压作用和喜马拉雅期同生正断层的叠加改造作用。在担水沟断层早期伸展作用时期,伴生了井田内部NW~NWW方向的正断层;四川期担水沟断层的逆冲挤压阶段控制了井田的总体格局——为一南陡北缓的轴向近EW的不对称向斜。  相似文献   

3.
白皎井田位于珙长背斜北西倾伏端之南翼。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小断层繁多,层滑构造显著、煤软分层发育、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等特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对澄合二矿大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的构造规律,以及构造的演化等进行了分析,为矿井开拓布置和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外文资料的调研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较为合理的南美板块形成演化阶段,南美地台所有克拉通地块都参与了超级大陆的拼合和裂解,包括古元古代大西洋超级大陆,中元古代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新元古代-显生宙西冈瓦纳超级大陆。对南美克拉通盆地形成、演化和沉积特征研究发现,南美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与超级大陆的拼合裂解密切相关。前寒武纪晚期,巴西-泛非构造运动形成了冈瓦纳超级大陆,随后南美克拉通盆地发生了古生代的初次沉降,古生代期间克拉通盆地地层不整合具有同时代性,表明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有关,潘基亚大陆聚合和裂解期,背斜发育,辉绿岩床和岩脉侵位,熔岩广泛喷发。  相似文献   

6.
彭建亮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8):62-64,68
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巴彦塔拉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巴彦塔拉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构造转换带,其形成和演化以伸展作用为主,区内断层主要为张性、张扭性正断层,纵向上以T22为界分为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层控制地层沉积,上部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平面上由西向东大致可以分为3个断裂带,中部断裂带断层发育最多、性质最为复杂。本区构造具有较好的继承性,T5~T1反射层基本上保持了"北部洼槽,南部隆起,西部陡坡,东部缓坡"的构造特征,圈闭类型以断块为主,油气主要聚集于T22不整合面附近。研究成果对巴彦塔拉地区后续勘探开发以及其它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几年来对滇中褐煤盆地的研究,论述了陆内走滑构造作用了褐煤盆地若干成盆特征。  相似文献   

8.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为一小型的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新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编制了各时期的构造图,分析了断裂的性质、期次和展布特征,七虎林河坳陷主体共发育拉张或张扭性正断层和挤压反转断层2类断层,主干断层以北东东向为主。七虎林河坳陷共经历了早白垩世断坳阶段、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挤压反转阶段、始—渐新世早期伸展断陷阶段、始—渐新世中后期整体沉降阶段、中新世差异沉降阶段、中新世末构造反转阶段和上新世以来弱伸展7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郭大伟  董耀  赵民  张慧利  张戈 《中州煤炭》2016,(11):127-131
针对豫北隐伏隆起区边缘形成的宽裂限盆地开展研究,分析研究目的区构造特征及地质条件及控煤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隐伏煤田勘探。首先,在豫北隆起区寻找凹陷并预测煤田赋存条件,再通过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等物探方法及钻探验证,分析“隆中凹”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因素,形成河南省内甚至国内开展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找矿模型研究,进而成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潜力接替开发地的重要方向。运用该研究方法对整个华北地台隐伏隆起区内部找煤具有重大的意义,并结合某煤普查项目综合研究,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自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2.
低中煤级煤结构演化的FTIR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霞  曾凡桂  王威  董夔  程丽媛 《煤炭学报》2015,40(12):2900-2908
通过对28个最大镜质组反射率0.295%-2.047%镜煤样品的FT-IR分析,获得低中煤级煤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机理。研究表明:煤化学结构主要由芳香结构、脂族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组成。煤的结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8%、0.8-1.3%和1.3-2.0%。在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8%阶段,以含氧官能团的脱落和脂肪类物质的富集为主;在镜质组反射率0.8-1.3%阶段,则主要是脂肪类物质的富集和支链化程度的增加或脂环化作用与芳香化作用的协同;在镜质组反射率1.3-2.0%阶段,则在镜质组反射率小于1.7%前,主要为脂肪类物质的热解断裂,而之后,则是随着脂肪类物质的断裂脱落,形成新的芳香结构体系。低中煤级阶段煤结构的演化特征与第一、二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低中煤级煤结构演化的拉曼光谱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霞  曾凡桂  王威  董夔 《煤炭学报》2016,41(9):2298-2304
对28个最大镜质组反射率为0.30%~2.05%镜煤样品的Raman谱图进行拟合,获得拉曼结构参数。随着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增大,拉曼结构参数发生有规律变化,显示出煤结构演变的复杂性。结果表明:D_1和G的位置、峰位差(G-D_1)及G的半峰宽与反射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D_1与G半峰宽的比值(ID_1/IG)随反射率的增大也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在此基础上得到煤的结构演化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镜质组反射率0.3%~0.8%,0.8%~1.6%和1.6%~2.0%。在镜质组反射率0.3%~0.8%阶段,D_1向低波数移动,而G向高波数移动,G的半峰宽呈现递减趋势,表明煤结构朝有序结构演化,同时,D_1的半峰宽无明显规律,ID_1/IG的变化不明显,反映芳香体系的形成比较缓慢;在镜质组反射率0.8%~1.6%阶段,煤中D_1和G的位置、峰位差和G半峰宽出现极值,响应了第2次煤化跃变;在1.6%~2.0%的阶段,各参数逐步稳定,表明煤中微晶结构基本稳定,G峰半峰宽继续减小显示芳香结构的增大过程。  相似文献   

14.
Further evidences show that most mining dynamic disasters are mainly occurred nearby NNE and near SN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in Fuxin basin shows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major compressed stress is near EW. At this stress field, geological structures with deferent strike have deferent stress state and displace mode. NNE and near S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compressed to thrust and come into being high stress zone. NWW and NE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tensile to separate and not prone to being low stress zone. NW structure is intervenient of them. So NEE and near SN structures are easy to occurre mining dynamic disasters and NWW and NEE structures is “safety” comparatively. The mining dynamic disaster is controlled by stress state of geologic structure, which is determined by its strike. Supported by the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2005CB221501); the General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PR China (50574047)  相似文献   

15.
闽西南坳陷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又是华南地区主要的钨、铜、钼、金、银、铁和稀土成矿带。初步总结了闽西南坳陷带中生代钼矿床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时限,阐述了区域地质构造与演化、岩浆作用的期次及岩石系列组合,探讨了钼成矿系列问题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闽西南坳陷带钼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65145Ma、135145Ma、135115Ma和115115Ma和115105Ma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构造环境为挤压、伸展扩张及扩张增强和裂解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华南和华北地块后碰撞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东南缘俯冲引起弧后多阶段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历经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式.构造应力场的多期演化对局部构造应力、构造煤和瓦斯赋存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今北西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内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由于受垂直走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带,渗透率降低,瓦斯保存较好,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而北西西向构造相对受拉张应力作用,瓦斯易于逸散,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褐煤的热解反应是褐煤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分析褐煤热解过程中结构演变及气体生成机理,首先将胜利褐煤(SL)在固定床上进行热解制焦,利用800 ℃时SL热解气体生成速率曲线选取半焦终温,同时用气相色谱在线检测其所生成的热解气;其次结合煤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表征进行分析,将半焦的FT-IR分峰拟合计算;最后将计算参数结合热解气生成规律,提出了热解升温过程中各反应阶段生成气体机理和气体生成过程中煤体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SL具有羟基、脂肪烃、芳环、羰基、醚键等丰富的官能团,热解温度低于350 ℃,胜利褐煤中主要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350~450 ℃,脂肪族侧链含氧官能团分解,热解温度450 ℃比350 ℃时煤焦中C〖CDS1〗O相对含量(C1)降低78%;560~800 ℃,热解反应主要以芳香烷基侧链含氧官能团裂解为主,热解温度800 ℃时煤焦中C-O相对含量(C2)比560 ℃时降低27%;热解温度710~800 ℃时,煤热解以缩聚反应为主,热解温度800 ℃煤焦中芳香稠和度(D2)比710 ℃时升高65%。对4种热解气生成过程进行研究分析,CO2主要来源于中低温区煤中不同结构的羧基官能团分解;高温区生成CO,来源于煤中酚类、醚类、含氧杂环等结构的分解;CH4主要由芳环侧链的甲基、亚甲基或连接芳环结构亚甲基的分解;高温区产生的约60%H2主要来自于煤中芳香结构的缩聚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对扬子准地台西缘宝鼎盆地进行了等时地层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的研究,认为聚煤作用是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现断陷盆地聚煤中心主要位于地形平坦、剩余可容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均适中的三角洲平原环境.在盆地稳定断陷期(SⅢ2),聚煤中心主要位于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适中的三角洲平原古地理单元至盆地萎缩断陷期(SⅢ3),聚煤中心向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较快的湖泊古地理单元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