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向服务的资源封装、发布、管理和协同是目前海云协同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描述了海云计算环境下资源管理与协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池概念模型与概念架构,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封装、发布、管理和协作的服务框架。最后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开发云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新技术,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云计算到底能给用户带来哪些实际好处呢?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应用好云计算技术呢?这些,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未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技术迅猛发展,众多云服务的功能和服务质量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服务权重计算方法。算法通过分析组合服务和原子服务的关系,结合服务实例的可靠性、新鲜度和负载度,计算服务实例权重值并排行,获得最优实例提供服务。数据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算法有效选择当前最优服务实例,提高云平台的可用性、效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扩展了人们收集外界信息的能力,实现了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感器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新的应用和服务,也拓展了传感器网络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传感云系统.传感云可以利用云端处理底层传感器网络产生的数据,并为上层用户提供远程服务,使用户能按需收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分享传感数据.在充分调研了目前的传感云系统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传感云的产生背景、体系结构和应用领域,归纳了传感云系统的特点,揭示了现有的传感云系统存在通信带宽不足、实时性差、故障率高和隐私数据易泄露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基于雾计算的传感云框架,设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云技术和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使得能够设计出具有改进能源效率、实时性高、成本低的多机器人系统。为了解决云增强系统中机器人的潜力,介绍了云机器人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有关云机器人的研究项目。介绍了云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架构,然后从开源源码、云计算、雾计算、网络切换管理、机器人即服务(RaaS)、大数据等方面分析了云机器人系统中各层的主要发展驱动力。详细阐述了当前云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云机器人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云协同媒体服务系统中节点的内容副本放置问题,基于相邻节点协作分发机制,以优化节点之间的传输代价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副本放置算法(Replica Placement based on Time Matching algorithm, RPTM),通过在启发式贪婪算法引入表征节点动态特性的时间匹配度因子,降低节点动态特性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邻域分组海端节点间传输代价降低10%~31%。  相似文献   

8.
投资云服务开发所带来的收益多多。一家开发自己基于Web应用的公司在得到功能的同时,还降低了业务费用。  相似文献   

9.
宋美娜  宋俊德  王谦 《软件学报》2009,20(Z1):306-31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领域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快速开发高质量、易维护的企业业务信息系统是必然的趋势.由于不同企业在搭建业务信息系统时存在一些十分相似的功能需求,为了高效而有保障地满足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选择使用第三方企业开发的服务并以松耦合的方式整合其共性服务的开发.开发人员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其核心商业逻辑的构建.然而,众多的基于第三方提供的各种服务给系统开发人员带来了适配难、质量无保障等困难,极大地阻碍了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业务信息系统共性服务接入与集成方法.该方法集成了搭建业务信息系统所共性需求的各种第三方共性服务,为各领域、各行业的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具有统一接口格式的、可互联互通的,且支持服务保障和服务运营支撑功能的可定制集成服务的共性服务基础设施.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功能、结构与特点,提出了一种共性服务组合流程抽象描述语言以系统地描述与开发,并举例深入阐述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与网络的发展脱不开关系。有线网络的大提速以及无线网络3G乃至4G的普及,共同编织了能让"云"茁壮成长的环境。"网络即电脑"这一概念,现在正从近乎预言的概念慢慢变成现实。在个人应用领域,"云"正以怎样的形式影响日常生活呢?通过对云服务的简要概述,探讨云服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产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分析了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架构、发展格局及态势。并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对云计算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我国云计算产业链发展格局与态势。  相似文献   

12.
邹晓辉  邹顺鹏 《软件》2011,32(9):1-4,8
本文作者拟从云计算提出的源头及其可能的新发展两个方面来对它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展望。旨在为云计算理论与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开辟新途径。自2006谷歌101项目公开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至今,信息产业界说它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界却说它是软件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服务(IaaS)三个不同层次的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通信与计算机科学界则说它是一种有别于既有范式的新的计算模式,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具体说法。然而就是缺乏一个系统周全而又简明扼要的理论描述或定义,尤其缺乏英汉双语对照的解释。笔者认为,这对云计算理论与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均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普及计算服务发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及计算作为分布计算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服务发现技术是普及计算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介绍了服务发现相关概念和系统模型 ,讨论了七个有代表性的服务发现系统 ,并且分析了服务发现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当前研究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教育借助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施同步或异步教学的异地教育网络。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式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解决原来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开展的模拟化教育难题,极大提升开放式教育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顾敬潇  彭鑫  赵文耘 《计算机科学》2015,42(12):52-55, 64
普适计算环境下的智能移动设备是面向终端用户的服务资源聚集和编排的主要载体。普适计算环境中的服务资源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包括基于互联网提供的Web服务、终端设备自身服务和资源(例如本地应用、自带传感器)以及所处环境中可访问的服务(例如环境传感器)。此外,不断变化的上下文环境对软件本身的自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移动设备上的服务编排受设备计算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面向普适计算环境的Android平台服务编排框架ASOF。通过ASOF,移动终端可在运行时获取所需业务流程的服务模板,并对该模板中的抽象服务进行服务绑定,实现轻量级的混合服务编排,使终端能够动态获得调用普适计算环境中各种类型的服务的能力。随后,基于OSGi Felix框架给出了一套ASOF的标准实现,并以一个具体案例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企业云计算的发展的需求与动因、云计算特征与分类、云服务模式,其次,阐述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云信息服务平台的分析,涉及云信息服务系统体系架构、云平台软硬件资源分析、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数据关联访问及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平台即服务(PaaS)作为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型之一,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并将应用的部署和依赖关系管理起来,极大的方便了应用开发者。Docker基于LXC的轻量虚拟化特点,启动速度快且占用资源少,为PaaS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文分析了Docker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ocker的开发者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代码托管、编译发布和运行环境等服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和快速部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云测试综述     
针对云计算的定义及云计算的特点做出分析。认为云计算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并在次基础上展开对云测试的讨论,主要涉及云测试的特点、优点、应用现状,云测试平台以及云测试技术,并探讨云测试的对现有测试服务模式的影响及存在的缺陷,预测云测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个区域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揭示传统模式下的缺点,并介绍云平台的优点和云项目Hadoop的技术特性。介绍基于Hadoop技术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平台构建实现了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格局,集科技信息资源与科技服务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平台可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动态可伸缩的、以服务方式提供计算资源的全新计算模式,在今后各企业的IT架构中将占据重要的位置.介绍了IT企业如何充分利用Amazon的弹性云的各种资源,整体迁移大多数企业内部应用和产品到云计算平台、快速灵活的配置企业各种资源,并利用云计算平台,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同时,又能及时响应限制于IT设施投入的机遇.同时分析了迁移所涉及到的服务架构调整、相关资源利用和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