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国产盖板针布针尖质量水平,改善耐磨性,在火焰淬火工艺条件下,通过对比水或水溶性冷却介质(德润宝水溶性淬火液和昭和水溶性淬火液),对曲线型盖板针布MCH42P淬火质量的影响进行试验,采用盖板针布针尖部淬火深度、淬火硬度指标和金相组织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火焰淬火工艺(氧气流量为78.4 mL/s~79...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金属针布使用寿命,从激光淬火硬化层形成机理、传热及激光淬火硬化层特性两部分阐述了激光淬火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自主设计的金属针布齿条激光淬火试验定位装置的设备参数、装置设计及试验方法,通过对金属针布齿条进行激光淬火试验,测定其齿尖硬度、金相组织,并与火焰淬火进行对比。指出:激光淬火试验装置定位精度可达0.03mm,相比火焰淬火采用激光淬火后金属针布齿条第1点硬度值提高约6%,第2点硬度值提高约17.9%,且可控性较高,淬火质量更加均匀稳定;激光淬火使金属针布齿条齿尖硬化层组织得到细化,晶粒平均直径约2μm,优于平均直径约为15μm的火焰淬火晶粒;激光淬火工艺可节约可燃气体和淬火油,淬火过程基本无环境污染,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我厂学习国外热处理先进技术,最近对原金属针布淬火工艺进行改造,采用丙烷火焰加热、油冷却联合淬火新工艺,并试制成新型油冷却淬火机。原金属针布淬火工艺是乙炔火焰加热、水冷却联合淬火。用旧工艺淬火,齿尖硬度与淬火深度不均匀,齿尖易发脆,质量不稳定。尤其是水冷却后,片子易生锈。出厂前另需浸油  相似文献   

4.
陈志玮 《纺织器材》1992,19(2):22-26
国产盖板针布针尖淬火硬度偏低且不稳定,影响了盖板针布的梳理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高频淬火技术,自行设计了盖板针布传送机构和感应圈。经过试验,探索了最佳工艺参数,使盖板针布针尖淬火硬度稳定在 HV688以上,从而提高了盖板针布的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1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姜立新  卓城之 《纺织器材》2011,38(3):10-13,53
为了提高盖板针布针尖部的淬火质量,即实现针尖部为细针(隐针)状马氏体、碳化物分布均匀的金相组织,以提高盖板针布的耐磨性,在金轮公司现行火焰淬火配置基础上,针对双凸面粗线径和双凸面细线径两种不同钢丝线规号的盖板针布,通过优化氧气流量、液化气流量和盖板针布输送速度,优化火焰淬火工艺.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双凸面粗线径盖板针...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瓷管电阻丝外热式退火、气体火焰一次油淬火,不锈钢管电阻加热退火、二次淬火新工艺及氮气保护井式电阻炉退火、气体火焰一次油淬火三种工艺分别制造的JC4-A,JC4-B和Graf R2815型金属针布作了快速模拟磨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指出二次淬火新工艺的优点及其不足,Graf R2815型针布的退火与淬火工艺的先进性;强调了针布表面状态和热处理质量对耐磨度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纺织厂对金属针布基部脆断反映强烈。本文剖析了针布脆断的各种因素。包括导电加热淬火时电阻的变化,淬火火焰嘴调节不当及加热电流过大,退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坯条接头处硬度高,牵料不匀,原材料质量不好等。最后,提出了解决针布脆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冯喜奎 《纺织器材》1991,18(5):11-17
本文运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金属针布火焰淬火加热体系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金属针布火焰加热的传热模型和机制,推导了针布齿尖加热温度、淬火喷咀宽度和淬火线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针布齿尖加热温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针布齿条制造业现状,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淬火冷却速度等方面,探讨了淬火工艺选择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针布齿条的火焰加热淬火工艺的诸多注意事项及质量缺陷与成因,并提出采用在线高频预热技术、安全环保高热能燃料等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沙市市自动化应用技术研究所金针布激光热处理科研组采用激光对金属针布淬火,已获得试验室成功。激光淬火与现行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已充分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能,淬火质量好,经激光淬火的60~#钢丝制造的金属针布,齿尖硬度在HRC62°以上,基部硬度在HRC13°以下,  相似文献   

11.
弹性盖板针布回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传统火焰淬火或高频淬火后弹性盖板针布梳针针尖磨针后易崩刃的问题,对弹性盖板针布淬火线新增回火工序,针对高频电源设计出3种高频感应器,并对稳定淬火后的梳针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高频回火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的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得出弹性盖板针布高频回火最优工艺是:感应器形式为Ⅰ型,感应电流12 A,感应距离2 mm。  相似文献   

12.
针布齿条热处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立富 《纺织器材》2002,29(1):24-26,35
通过对齿条热处理特别是淬火工艺问题的探讨,提出应加强对热处理特别是针布用合金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提高对淬火火焰、加热温度及常见缺陷的认识,优化淬火工艺,将有利于保证齿条质量,改善齿条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T9针布火焰淬火工艺的探讨朱桂芳(江苏纺织器材研究所)随着梳棉机台时产量的不断提高,金属针布的使用寿命越来越显得短促.为了提高金属针布齿尖的耐磨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都着眼于针布材料的选择和齿尖的硬化处理。理想的金属针布材料既需要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属针布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属针布的特点、我国金属针布的发展历程、生产和市场现状,分析国内金属针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淬火硬度的在线检测、高速轧机在线检测和自动补偿、光亮退火坯片加热时的去油污工艺、表面化学镀膜、高耐磨冲模的材料研究、改进针布齿条钢丝材质、改进针布齿条的生产工艺和拉丝热处理工艺等可行性解决措施,预测在国内外针布市场的变化下,国内金属针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针布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表面硬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性能,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金属针布表面化学低磷镀镍工艺,分析了在试验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工艺配方在特定时间内试样镀层厚度、镀层组织和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表面化学低磷镀镍工艺处理的针布齿条相对普通淬火处理的耐磨性等方面大大提高,对针布齿条化学镀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属针布作为梳理元件,要求齿尖锋利耐磨。除了适当的几何参数外,齿尖应具有高的硬度和隐针状马氏体组织。经实际测试,获得齿尖硬度分布区间。对样品重磨后,齿尖硬度发生变化,跟踪测试各工序后的半制品硬度,作了进一步的金相及硬度分析。认为针布淬火硬度的偏低是由于针布坯料丝脱碳的后遗症。对冲齿后未退火的针布作金相分析,证实了上述的推测。笔者提出:沿坯料丝截面边缘均匀分布的脱碳层,在成形轧制时易流动,故使脱碳区易集中在齿尖。金属针布淬火硬度不稳定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摸索,但应对针布坯料丝的脱碳层厚度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国产针布齿条热处理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程  贺芳 《纺织器材》2008,35(3):3-7
针对国产针布使用寿命和表面质量低于国外品牌针布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针布的表面质量及基体的显微组织,重点对比了针布齿条的热处理及齿尖硬度的差异,指出我国金属针布生产厂应该对针布齿条的质量控制要素和对针布生产过程中每道热处理工序应达到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耐磨性的提高,应保证针布在热处理过程中各项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说明热处理后的组织以及针尖部硬度梯度也是影响针布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且不可省略针布齿条毛坯球化退火这一工序;提出通过研制针布专用水基淬火剂解决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型针布高耐磨钢丝材质的分析与研究(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费青 《纺织器材》1997,24(1):6-8
4新型针布钢丝的工艺性能要求钢丝材质是新型针布高产优质的基础,钢丝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针布的加工与质量。金属针布要由钢丝经多道冷轧、退火、冲齿、淬火、卷统等工序制成,并要包卷于滚筒。盖板针布亦要由钢丝经植针、磨针、淬火、上夹等工序制成,为要保证针布的质量即平整度、锋利度、光洁度、耐磨性、淬火均匀度和良好的包卷性能及焊接性能,对针布用钢丝应有如下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冷拔压延性能和冲切性能。2.具有良好的淬硬性和足够的韧性,热敏感性小,淬火后齿尖硬度高及其均匀度好,齿采金相组织细,耐磨性能好。基部硬度…  相似文献   

19.
金属针布要求齿尖锋利耐磨。要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针布的淬火。对金属针布淬火工艺从理论上分析后,提出了最佳淬火工艺方法,同时设计了最佳淬火装置系统,对实样进行了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20.
正在INDIAITME 2016(印度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将展出蓝钻金属针布、蓝钻盖板针布、双齿针布、棉精梳机锡林、棉精梳机顶梳、整体齿圈等产品。蓝钻金属针布耐磨性高,采用高碳低合金钢,经过特殊工艺热处理,齿尖硬度高,同卷极差小,淬火组织均匀性好。蓝钻盖板针布采用进口特殊抛光材料,对每一根针都进行抛光处理,提高分梳效果,减少对纤维的损伤;纺棉时针布使用寿命可达到1 000 T,纺化纤时针布使用寿命可达到1 200 T以上。适合梳理棉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