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DMA的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上)AlfredBaier等在未来的蜂窝区移动和个人通信中,码分多址联接(CDMA)是一门很有前途的技术。CDMA为蜂窝区通信提供了一些有吸引力的特性,例如在频谱效率高、容量适度、软切换和宏分集、低频复用组规模、...  相似文献   

2.
大方 《电信技术》2000,(11):5-5
CDMA(码分多址)通信技术是当今国际上移动通信发展的主导方向 ,但随着国际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 ,现有CDMA技术突显出其容量受限于码间干扰(ISI)、多址干扰(MAI)和邻小区干扰(ACI)的缺陷 ,因而无法适应更大容量、更高传输速率以及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传输的新需求。我国科学家李道本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 ,以全新编码技术和扩频理论为基础 ,发明了LAS CDMA(大区域码分多址连接)技术 ,打开了通往无线互联网的大门。这一技术以其独特的“无干扰窗口”特性 ,表现了对上述各种干扰的有…  相似文献   

3.
邱玲  周胜利  梅刚  朱近康 《通信学报》1999,20(10):92-96
为了研究和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W-CDMA 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和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针对我们个人通信与扩频实验室正在研究开发国家863 高技术通信主题W-CDMA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实验系统,我们提出了W-CDMA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信道配置和功能安排,W-CDMA通信方式,分析了信号调制解调的性能,提出信号功率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际动态     
《通信世界》2001,(24):62-62
摩托罗拉与马来西亚电信签订CDMA20001X合同 摩托罗拉与马来西亚电信签订了一项价值1.45亿美元、为期3年的合同,摩托罗拉将为马来西亚电信部署全国范围内的第三代码分多址(CDMA)20001X网络。目前马来西亚的网络部署正在进行中,摩托罗拉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马来西亚电信商用CDMA业务的第一期工程。这个网络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CDMA混合网,融合固定无线业务、移动业务和因特网业务。CDMA20001X技术提供的分组数据速度最高可达 144 kbit/s,用户将能享受各种高性能的数据服务,如因特网…  相似文献   

5.
周剑 《数字通信》2002,(4):103-104
随着1月8日联通CDMA网络的开通,广大手机用户终于可以享受到优质清晰的移动通信技术了。我们天天浏览报刊和互联网,“CDMA”是目前通信板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关键词,也知道CDMA有许多的优点,像什么绿色、软切换、软容量等等,不一而足。那到底什么是CDMA?CDMA和我们平时用的GSM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优点呢?  相似文献   

6.
陈超  宋文涛 《电讯技术》2000,40(6):27-32
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实现要求对不同种类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文章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配合实现DS-CDMA系统的线性多用户检测。可以根据业务要求与信道状况调整线性滤波器抽头值,从而动态选择检测器类型,在算法复杂度和性能上求得平衡。仿真结果给出了4种线性多用户检测器对用户数及信噪比变化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与传统系统的异同,同时,讨论了CDMA技术的特点,并指出CDMA技术是适合于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切换技术是GSM和CDMA系统中保证用户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围绕这两种系统切换技术进行论述,包括越区切换,越局切换,并介绍了CDMA软切换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切换原理。  相似文献   

9.
DS-CDMA 与 MC-CDMA 通信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和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的组成方式,发射机和接收机构以及两种通信方案的系统容量。通过分析比较得知,CM-CDMA比DS-CDMA有着更大的系统容量,更能充分利用信号带宽,也更适用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址通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要求大容量、高速率、综合业务、适用于各种环境。为满足上述要求,宜采用CDMA/TDMA/FDMA混合多址方式,其中多载波CDMA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载波CDMA或正交小波包分解复用(OWPDM)-CDMA通信方式,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主要优点。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多址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