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甘肃冶金》2015,(6):33-35
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贫化以及低品位难选氧化矿的增多,低品位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更加迫切重要。本试验用低品位氧化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相分析,该氧化铜矿中铜氧化率达到93.30%。对原矿进行硫酸浸出条件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浸出条件为:颗粒细度-120目、硫酸用量82.5 kg/t、浸出时间1 h、终点p H值0.5~1.0,铜的浸出率可达到85.0%。并对原矿进行了浮选研究,使金得到很好富集。  相似文献   

2.
某高碱性氧化铜矿常温常压氨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某铜矿石铜品位低,氧化率高,碱性脉石含量高,嵌布粒度很细,属于典型的难处理氧化铜矿。采取常温常压氨浸法处理,系统地考察了浸出过程中诸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游离氧化铜浸出率达84%以上。结合氧化铜浸出率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浸矿是提取低品位,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中有价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取福建某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依次开展浸矿菌富集培养实验、驯化转代实验和不同粒径配比下柱浸试验,获得了不同阶段的细菌浓度、pH值、铜浸出率等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柱内矿堆塌落、截面孔隙演化和浸矿机理研究.研究表明:细菌浓度和pH值均呈现缓慢增加后趋降低的趋势,浸柱中细菌增殖较慢,浸矿480 h后,细菌浓度仅为每毫升5×107个.浸矿过程中,细颗粒趋于向柱底迁移,矿堆出现塌落;柱顶孔隙率变大,增幅为6.65%,柱底孔隙率变小,降幅为8.29%;塌落程度与细粒含量成正比,最小塌落为1.7 mm,最大塌落为6.15 mm.入堆矿石粒径极大影响着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实验中柱浸B组(粒径r < 1 mm占28.41%)浸矿效果最佳,浸矿480 h后铜浸出率达47.2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湿法浸出-浸出渣浮选处理刚果(金)某复杂低品位难处理铜尾矿,考察了常规湿法浸出和硫酸熟化浸出效果。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80kg/t矿,熟化时间15~24h,液固体积质量比3/1,常温下浸出90min,机械搅拌速度260r/min条件下,尾矿中铜浸出率为68.10%,氧化铜浸出率为98.11%,钴浸出率53.32%;浸出渣经浮选,精矿铜品位26.35%,钴品位3.74%,金品位5.87g/t;铜回收率74.64%,钴回收率59.88%,金回收率45.05%。采用选-冶联合流程,铜总回收率为92.11%,钴总回收率为81.28%,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5.
用加压氨浸处理汤丹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铜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决半工业试验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如液固分离、氧化铜结疤等,自1974年以来,我们采用如图1的流程,对汤丹低  相似文献   

6.
李小燕  张卫民 《湿法冶金》2009,28(4):222-224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对活性炭催化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氧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催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过程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矿石粒度小于0.1mm最有利于铜的浸出,浸出240h,铜浸出率达83%;矿石粒度过细,溶液中三价铁含量升高,产生的铁沉淀物会直接影响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喷淋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酸性矿坑水为浸出剂,对紫金山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矿石性质、喷淋制度、堆浸过程中浸矿细菌的种群结构等对矿石铜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堆浸210天,平均铜浸出率65.9%、铁浸出率5.4%。含酸性坑水喷淋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湿法提铜工艺在工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大量的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石资源,急需寻找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稀硫酸浸出低品位(含铜品位小于1%的)难选氧化铜矿的湿法冶金工艺,国外发展很快,新建的大型硫酸浸出厂最近相继投产。原因主要有二:其1,国外为防止铜、铅、锌等硫化矿在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污染,有的(如美国等)特别规定了从入炉原料中必须回收95%以上的硫。目前普遍采用双接触法制硫酸,造成硫酸生产逐渐过剩,需要为硫酸寻找销路。其2.随着生产的发展,对铜的需要量逐年增加,解决难选氧化铜的处理问题日趋迫切,虽然曾进行过大量的试  相似文献   

9.
难采难选低品位氧化铜矿就地破碎浸出技术是一项崭新的资源回收综合技术。本文结合在铜矿峪铜矿开展的该项技术工业化试验工作,就其中水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价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对广大矿山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铜云南省的铜资源约为全国的16%,但品位大于1%的只占40%左右,难选矿居多,全省有大小铜选厂17个,日处理矿石量为×万吨左右,均采用常规的单一浮选流程.按脉石矿物的组成,可将云南省的铜矿分为钙镁型铜矿、硅铝型铜矿和含铜黄铁矿型铜矿三大类型.现分别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分别为24.2kg和164kg,吨铜酸耗和水耗分别为9.4t和63.9t。该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紫金山低品位金铜混合矿,采用生物堆浸—介质转换—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千吨级工业试验,考察了生物堆浸过程中铜和铁的浸出行为、酸碱介质转换和氰化提金技术指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50mm、堆高5m条件下生物浸出周期80d,氰化浸出30d,渣计铜、金浸出率分别为55.2%、50%;吨矿生产成本72.24元,产值75.11元。  相似文献   

14.
某高氧化率铜矿含铜3.48%,铜氧化率为59.15%。采用直接浸出工艺时,矿石中的大部分硫化铜矿物因无法浸出而损失到尾渣中,导致矿石铜浸出率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对矿石中的硫化铜资源进行选矿工艺技术研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矿石中含泥矿物较多,对浮选过程干扰严重,选矿指标相对较差等问题,采用戊基黄药+BK402组合捕收剂及“一粗两扫四精+精扫选”工艺,实现了该矿物中硫化铜矿物的有效回收,闭路试验获得的指标为:铜精矿产率3.74%,铜品位35.62%,酸溶铜品位3.61%,铜回收率38.07%。研究为该类型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低品位难选铜钼矿,进行了条件试验和全流程闭路试验研究,确定了铜钼的选矿回收工艺流程,在原矿含钼0.065%,含铜0.04%的前提下,得到钼精矿含钼47.87%,钼回收率为81.41%;铜精矿含铜18.84%,铜回收率为70.96%。  相似文献   

16.
顾庆香 《云南冶金》2014,(1):22-24,61
某氧化铜矿中结合铜达28.92%且含6.6%的自然铜,属较难选别的氧化矿。试验利用多段选别(八段)的流程,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硫化钠、丁黄药、铜试剂、D2、松油等药剂进行浮选试验,取得了铜品位25.61%,铜回收率74.79%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中条山铜矿峪铜矿的低品位含铜矿石进行了可浸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86h的浸出,单独使用硫酸时铜的浸出率只有68.98%;若加入3.14g/L的Fe3+,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到74.34%;若再加入5g/L的NaCl助浸,铜的浸出率则可提高到79.98%。化学物相和光学显微图像分析表明,氧化铜的浸出很快就可完成,辉铜矿和斑铜矿也以较快的速度降解为蓝辉铜矿和铜蓝,而铜蓝的浸出反应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的细菌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体系中 ,对含有辉铜矿、蓝辉铜矿和铜蓝的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的Fe3+ 浸出和细菌浸出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浸出过程的动力学进行分析 ,揭示了次生硫化铜矿的浸出过程和细菌浸出的作用机理 ,得出了细菌浸铜主要以间接机理进行的结论 ,提出了加快铜浸出速率的 2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