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辫状河复合河道砂体主要是辫状河道和心滩坝,辫状河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主要是由于心滩坝内部落淤层的存在。在综合识别砂厚、砂顶相对深度和垂向层序差异等特点,在复合河道砂体内部划分出单一心滩坝,以此为基础,在"层次分析、模式拟合"思路指导下,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和落淤层分布,在模式拟合的基础上得到心滩坝内部构型模式,定量刻画了心滩坝内部构型要素。  相似文献   

2.
羊二庄油田综合含水已达94.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93.1%,已经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储层平面上大面积水淹,受研究区内断层、储层内部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开采的主要矛盾已由层间矛盾转为如今层内矛盾乃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之间的矛盾,因此开展了储层构型研究。以馆二段为例,并应用河流相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研究方法,开展心滩识别及内部构型解剖,创新应用单一心滩内落於层厚度及数量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心滩解剖区三维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认识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模式,研究成果为羊二庄油田方案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油田开发中后期,辫流带内部构型单元及渗流屏障对油田开发及剩余油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故仅表征清楚复合辫流带的分布已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特别针对工区辫状河沉积砂体连片分布的情况,急需开展辫流带内部储层构型表征,主要包括心滩坝和心滩坝内部构型单元两个级次。  相似文献   

4.
大庆长垣辨状河心滩坝储层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理论模式为指导,对大庆长垣北部辨状河类型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区葡I3小层为浅的砂质辫状河。并对辨状河心滩坝储层进行识别,建立了垂向序列、砂顶相对深度和砂体厚度分布三种识别标志,求得典型心滩坝与河道的定量规模,确定了研究区心滩坝和辫状河道呈宽坝窄河道样式分布,心滩坝长约600m~1000m,宽约400m~500m,单条辫状河道宽约80m。  相似文献   

5.
渤南一区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为典型的低密度浊积序列。该区砂体研究表明其由浊流沟道、沟道间、席状浊积体和滑塌体等四种浊积砂体类型构成,依据砂体类型和展布特征形成三种储层结构样式:沟道型、席状浊积体型和滑塌体型。砂体平面分布差异较大,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夹层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层间夹层具有厚度大、展布广,而层内夹层则进取度小,展布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而河道砂岩为主的储层内依然存在一定未动用或含油饱和度较高的部位,为了充分动用这部分剩余油,需要加强河流储层沉积的构型研究。本论文以港东油田馆陶组油层为例,对地下辫状河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单一辫流带宽度与心滩坝宽度、心滩坝宽度与辫状河道宽度及心滩坝宽度与长度的经验公式,有效指导研究区心滩坝与辫状河道规模的确定。同时揭示了不同级次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今后同类油藏的开发动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滩坝储层是一些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滩坝砂岩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非常大。本文通过对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进行调研,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并分析了沙二段滩坝沉积主控因素,对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杏六区东部葡Ⅰ33单元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但油层内部仍然存在较多剩余油,取心资料和油藏精细描述资料表明,其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油层的顶部,为了挖潜有侧积夹层的厚油层中上部的剩余油,开展了水平井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精确描述了厚油层内部夹层的三维特征,对三元复合驱前后的剩余油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开发特征。研究表明,利用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开发有侧积夹层的厚油层中上部的剩余油,能够不同点坝之间和同一点坝内部形成了很好的注采关系,确保了夹层间剩余油的有效动用,极大地提高了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埕东油田西区埕31-8块Ng44层研究,运用隔夹层识别方法,以埕31-9井为突破口,综合分析岩芯和测井资料,确定了隔夹层期次。根据水平井热采开发该块稠油油藏的需要,认定1、4、8号夹层为本块的有效夹层。从剖面和平面上描述关键隔夹层,为后续水平井开发该层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0.
油田经过多年开发使层系、井组的调整及措施井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同时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水平井成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以细分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应用多学科研究技术,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挖潜方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定量描述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在空间展布,提出适用的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并确定水平井开采层位优选原则及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这些措施都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苏36-11加密区盒8下层为例,在现有分层方案基础上,以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划分各级构型单元类型并总结其特征。通过分析野外露头和现代卫星照片资料建立辫状河内部构型模式,在沉积构型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不同级次的构型分析。包括以井震结合的思路,表征辫流带级别的宏观砂体分布及隔层分布特征;基于小井距对比分析,通过模式约束、多维互动的思路,对心滩进行识别,搞清心滩与辫状河道的关系,并对心滩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级储层构型对有效砂体分布的控制规律,并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方法,得到相控理论指导下的高精度三维构型模型,为后续储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滩坝砂体单层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采用多参数地震属性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预测。该方法综合多种属性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避免单一属性的局限性,采用交会图、灰关联分析及相关系数组合优化方法优选出对滩坝砂体影响最大的地震属性,经过BP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对官1地区滩坝砂体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地震技术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喇嘛甸油田开发的目的层主要为萨尔图、萄花油和高台子油层,断层边部的厚油层顶部属于低水淹层,存在剩余油。利用水平井可扩大泄油面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且水平段能够穿越夹层,可以实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的目的。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结合钻井、测井、试油、沉积相等资抖,通过细致描绘喇嘛甸油田萨Ⅲ31层的顶面构造特征,预洲萨Ⅲ31层的分布形态、厚度和展布范围,可为水平井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J16块经过30余年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水驱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本次针对河口坝储层特点,应用等时对比及相控原则,建立了厚层内韵律段对比模式,开展了基于韵律层的沉积、油砂体特征研究及隔夹层描述,研究总结了该类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韵律层井网重组技术、水平井优化技术,为此类油藏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力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10-112
葡北油田平面上连片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实际上是两个或者多个单期河道在纵向上的叠加。两期河道之间和单期河道内部都发育有岩性或者物性的隔挡层,这种隔挡增强了储层非均质程度,降低了水驱效果,严重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本文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提出了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来描述葡北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其中四级、三级结构面所控制的结构体分别为单一河道砂体和单河道砂体内的加积体,可以通过测井和岩芯进行识别和井间对比,单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内部夹层是葡北油田开发后期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将三级和四级结构体特征和识别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分析认为渗流屏障主要是隔夹层,结合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对单一期次的辫状河心滩及隔夹层进行分析。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如示踪剂、吸水剖面等准确的刻画的单一河道及心滩展布,结合注水开发特征,建立了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注水未波及的心滩边缘,注采不对应的砂体之间。  相似文献   

17.
辽河滩海地区海月构造带东三段发育典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以滩坝砂岩为主要储集体的地层岩性油藏已经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滩坝砂岩具有岩性细(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海月构造带东三段为例,在分析滩坝砂岩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滩坝砂体预测和描述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研究,形成了以古地貌分析、地震多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为核心技术的一套预测方法。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对比应用,在滩坝砂体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