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学校的体育课程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而现在的体育教学总是很少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质,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作用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了体育课对促进初中生认知能力水平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从学生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遵循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则,用实证分析影响洛阳市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几个方面,旨在引起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使大众体育传媒信息的传播在促进中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明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并尽可能在丰富中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中发挥更大作用,力求为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教学及教育方式的改革发挥参考作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受教师的思维态度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态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错误应是挑剔与宽容、对学生的学习应是适度的指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体育动机、态度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围绕着“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紧扣课程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和内隐性,把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等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从体育隐性课程的作用入手,结合对职业学校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在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中设计了促成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体育中考政策执行以来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湖北省黄石市体育中考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与国内体育中考发展状况相结合起来,对学校教学模式和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改进,总结出湖北省黄石市体育中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本文通过对黄石市黄石港区4所初中学生的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访谈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探索体育中考背景下初中学校学生和老师对体育中考态度及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模式和学生锻炼情况等,深入研究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及对课程设置,课堂质量,学生身体情况的影响等,提出相关问题,探索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黄石市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意见。全面深入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对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对于学校体育价值的认识不清楚就是影响学校体育开展的原因之一。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出学校体育对个人的价值。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在个人方面的价值,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并使学生对学校体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使学校体育很快进入正常发展。建国初期,针对学生健康状况极差的情况,毛泽东于1950年6月19日和1951年1月15日两次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主张"健康第一"。另外,当前中学生包括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活动方式也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运动伤病也逐步增加,经常的伤病也会照成恐惧的心理,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以及了解、掌握运动损伤的康复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118名(男生58人,女生60人)学生进行体育课学习态度,体育锻炼时间和喜欢项目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在体育课态度,体育活动选择及时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审美教育价值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健康审美教育的实施与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还能使学生去不断的认识健康美、发现健康美等。同时,也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得到不断地提高与改进,让中学生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活动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得以改善,有效促进中学体育教育事业顺利地向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再只是重视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学习,而在体育教育方面也倾注了很大的力量。本文对于首先对终生体育意识的含义和意义进行阐述,再对目前我国中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概括性的叙述,最后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存在问题和可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学习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播体育文化,在体育教育期间,可以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普及体育基本知识,传播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从深层次上理解体育这种文化现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所以体育教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能力是知识、是态度、是行为的完整结构,而其中每个环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每次体育课上的学习、掌握和积累要点的情况。在新的环境要求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体育教学中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以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为目标,同时,在新的教改中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高职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把健康的体育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本文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对如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而且还可以利用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道德教育,从而陶冶其品性,完善其人格。文章从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学高学段和高等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态度,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改革我国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做好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接,对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意义重大。本研究从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大学体育教学有效对接角度出发提出思考。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秋云 《食品与机械》2022,(12):151-155
为了解城市青少年在健康饮食与营养知识、传统饮食文化、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知程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开展食育状况调查活动。以1 088名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从食物营养认知、正确饮食习惯培养与安全知识、传统饮食与礼仪的传承、食育知识认知及态度4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学生对食物营养知识、传统饮食文化与礼仪、正确饮食习惯的认知程度较高,并显示出对全社会食品安全状况与食育教育的较高关注度。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认知嗜好性食品存在的健康隐患,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有效克制。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食育教育活动参与意愿较强烈。建议加快食育教育进校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体育行为消极,体质情况不容乐观。针对影响高校课余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总结相应改善建议为:第一、中应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培养,加强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使之利于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第二、体育教师应对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加以引导,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育行为能力;第三、学校、社会及家长支持中学生维持定量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拟对淮安市8所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方法:根据各校弱势群体学生数,由各校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弱势群体学生的分布比例,体育活动现状以及各高校的相关政策等问题。结果:弱势群体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领导要在构建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服务网络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身体锻炼,对体育的认识也逐渐加强。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就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校体育在加强学生体质,竞技体育功能,助力群众体育发展及在体育教学环节四个方面有缺失。本文提出学校体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为学校体育创建适宜的学校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