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了大众教育,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任务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将人才培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帮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但多数高等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为注重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体育课程中人才培养的作用。本文将对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实现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也是二者合一创造社会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更全面协调的发展。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体育课程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一般说来,有怎么样的课程目标观,就会确定怎样的课程目标,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怎样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最终将学生引向怎样的发展。因此,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取向进行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比较分析我国体育课程与美国SPARK课程的异同之处,为改进我国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价值,更好的发展我国体育课程,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中充分锻炼,改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多元体育目标及课程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指导纲要五个领域体育目标是多元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多元体育目标是课程结构架构的基础;同时,结合课程理论的分析,得出体育课程结构应为体育学科课程、体育专项课程和体育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立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高中新教学大纲中也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就结合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设立的现存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立体育教学目标,满足新大纲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璐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44+148-144,148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本文就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的途径实现的,身体练习是达成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的主要载体。但是,并非所有的身体练习都具有等效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当身体练习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这项运动才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且身体练习具备的条件越多,其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才能越高,达成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的可能性才能越大。本文对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进行研究,以便于体育教师创设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帮助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练习方法,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达成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重要的体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最终归宿。实现终身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提升学生运动的兴趣是关键。瑜伽可成为很好的终身体育教育内容,但由于其在高校开展的时间尚短,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所以,在传统瑜伽教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的整体设计和实践,对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与培养来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观和习惯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同时也承载着意识形态工作,是学生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养成的主要途径.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构建,同样强调立德树人,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理念来教育和培养人.基于此,本文以艺术体操课程为例,着重研究了如何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教育体系,即如何在体育课程中挖掘共有的思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教育始终处在不断变革的发展历程中。自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体育教育在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一直处在边缘位置,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高中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校高层管理者缺乏对体育教育改革的认识、高中体育教师不能够尽职尽责、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体育运动场地的不足、身处东北气候因素的影响、缺少健全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市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文章针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设想,希望对课程改革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人,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中小学的学生中依然存在着学生爱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逃避室外体育课、学生运动兴趣低等现象。本文通过对一线教学的实际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探究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效,推进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要从指导思想、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改革,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之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不断学习创新以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构建是要在“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需要来设置相关课程内容,选择教材、教法。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项目设置时要体现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职业素养,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将学生塑造成高素质、高技能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建立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体系的探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是学科的使命,也是政治任务,是多年来学校体育研究者的追求,但是,在这方面的努力还缺乏方向,还缺乏应有的视角,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明显带有浮浅的特征,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就视角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目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应在"校本课程要求"的基点上,来构建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创新,需要满足"校本课程"及"新课程目标"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廖晓梅  杜游 《家具》2022,(5):100-103+58
木材美学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涉及材料学、美学和设计学等学科,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教学目标侧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创新设计实践。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环节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具体结合案例,以及在考核中纳入“德”的考评等进行了创新改革,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同时,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给出建议,以不断完善木材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达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展现小学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体育课程改革及学科建设工作有阶段性地开展.基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背景下,本文着重地探讨了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特点,总结其发展趋势,希望以此为体育教师开展新时期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方向参考,加快体育学科建设进程,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理论依据、充分学生主动参与性、场地器材简单等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等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意义,提出了加大时间投入、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安全问题等提高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率措施,以期为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不断提高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率,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将高校的“设计概论”课程中有效嵌入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嵌入课程思政元素,从学生到教师双向了解该课程反馈与教学特色,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设计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与后续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设计价值观和设计思维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