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方法菊 《山西建筑》2010,36(18):348-349
通过追溯园林与景观词的来源,挖掘园林与景观的内涵,梳理园林与景观的构成要素,考察园林与景观的课程设置,得出了两者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燕 《山西建筑》2007,33(32):352-354
从理水、植物、建筑、装饰物与空间结构几个方面的景观构成要素对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找寻两者的差异性,相互借鉴,从传统中获得设计手法上的启示,从而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能融汇古今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李源  李险峰 《风景园林》2022,29(4):128-133
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景点及风景建筑,佛寺园林是古代城市风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代北京地区的佛寺园林为例,将826篇佛寺游览写景诗文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中的历史景观认知内容:1)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从诗文材料中提取7 566个原始文本节点,并梳理得到包含58类景观要素的11个景观范畴;2)基于Python语言编程与VOSviewer软件分析,获得由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6类风景意象;3)结合历史舆图和ArcGIS核密度分析,对每类风景意象的空间分布与景观特征进行解释。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宏观层面理解北京佛寺园林的整体历史风貌特色,并为当代文化遗产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22)
风景园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有着不同的建造风格,是当地地区文明建设的体现,可以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通过对景观生态设计进行阐述,从而探讨风景园林中不同生态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强 《居业》2021,(2):30-31
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中,园林工程绿化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化的深入,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内容更加广泛.当前,加强对绿化景观工程的研究意义深远,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在追求环境及精神需求,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质量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同时风景园林工程具有优化生活环境等功能,要加强对植物景观的研究,重视风景园...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对风景园林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而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十分重要,植物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本文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设计水平,从而推动风景园林的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婷  李霞 《门窗》2020,(4):224-224,226
风景园林工程在现阶段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较好提升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效益,除了要关注于风景园林工程的美观性以及质量状况外,往往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效益要求,这也就需要切实做好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本文就重点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工作,首先简单介绍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然后又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些基本设计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商业街魅力度已成为衡量商业街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南京市传统商业街为研究对象,从游客角度出发,分析归纳出景观性小品、传统建筑元素等7个影响传统商业街魅力度的景观因子。结果发现:提取出的7个景观因子均对提升传统商业街魅力度有积极作用,其中景观性小品对传统商业街魅力度影响最大。游客大多聚焦于商业街中参与性及观赏性强的景观要素,对照明系统、标识系统和功能性小品等实用性景观要素关注度较低。最后结合调研及分析结果,对传统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引发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导致了大范围的文化融合与趋同,这是"乡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现实背景。以厦门市本地高中生与驻厦新疆高中生为对比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景观宜居及审美偏好测试,探讨2组人群景观偏好差异特征及其同化趋势。结果显示:1)2组人群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存;2)2组人群对新、旧景观的宜居偏好差异显著,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对新疆交流生的影响更大;3)2组人群对于新、旧景观的审美偏好趋于一致,人员流动性减弱了新疆交流生景观审美价值的地域性。针对流动人群的景观偏好研究,凸显了城市建设中延续地域景观特色的紧迫性。研究结论对"乡愁"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具有积极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中国园林》2003,19(4):61-62
对《中日园林文学比较》一文中的中国园林文学及哲学底蕴方面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例举之曹操《观沧海》、崔颢《黄鹤楼》与园林诗文联系,实属牵强附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法与园林全盘挂钩;中国园林偏于儒家思想之结论,似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李树华 《中国园林》2007,23(8):43-48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盆景艺术在我国形成之后的国际化进程中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我国盆景文化的亚洲化进程——东方盆景文化圈的形成;东方盆景文化的欧美化进程——西方盆景文化圈的形成;盆景发展成为世界性艺术——世界盆景文化圈的形成。提出我国应将盆景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志洲 《中国园林》2004,20(4):42-46
提出"公路景观"的定义,继而从公路选线与服务区选址,公路的规模和平、纵面曲线,公路构造物,以及环境借景、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绿化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公路景观中工程因子和生态因子的诸多内容,论述了公路景观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多个实例.  相似文献   

14.
园林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和治理咨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Visual Basic 6.0为程序设计语言,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开发园林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和治理咨询系统。提出在数据库和VB配合下建立害虫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式,采用图表控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直观的动态分析,在提供入侵害虫信息资料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富士见文化以眺望富士山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影响江户幕府及大名氏族在庭园内创造了空间特征与精神信仰相融合的富士见景观。借助田野调查、古籍舆图、历史文献等,探究影响大名庭园富士见景观的发展背景。结合文化转译视角,对东京都区部及其周边的 7 个大名庭园内 11 处富士见景观的基本信息和谱系脉络进行整理,依据眺望类型、总体布局、建造形式、植物景观、功能属性等五个空间构成要素,转译形成同形转译、同意转译、形意转译等三种空间构成特征。补充了大名庭园眺望景观与借景富士山之间研究的缺憾,对相关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以及我国古典园林中扎根文化传统的借景研究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主题公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园区内设施功能的需求,更要体现人的参与性和公园本身的故事。玛雅水公园的改造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用景观说故事"的景观的效果,通过与玛雅文化的结合,运用建筑、植物、雕塑等各种景观元素对主题的配合,增加园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同时更新和完善原有设施,实现景观与游乐设施的完美结合,提升水公园的...  相似文献   

17.
圩田指在河湖沼泽等低洼地区人工筑堤形成的农田,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我国典型的乡土景观。本文基于风景园林的视角,论述圩田以圩堤、河渠、堰闸为核心的形态结构,以分区分类为特色的土地利用模式和与圩田水利紧密相关的聚落分布特征;总结圩田的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然后举例论证圩田对于我国传统造园尤其是对于地处湖泊湿地基址的风景营建的影响;最后,通过纵向和横向类比,探讨和推断圩田对我国河网地带传统城市布局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11):26-32
为了明晰日本园林作品中的景观特征,抽取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的44个园林设计作品,调查中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运用SD(Semantic Differential)法,以因子分析得到的样本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层次分类分析(Cluster),将结果分成4组。而且通过分组考察的结果,能够明确诸如如何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满足五官感受和身体感受的需求,如何通过自然现象形态化来满足视觉表现,如何使几何学平面和植物的自然素材相融合,以及日本美的现代表现、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对话和自然同人类的共存、利用植物形成四季变化景观、创造的空间评价等一系列风景园林学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树华 《中国园林》2004,20(12):29-32
在查阅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证了景观、风景、风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讨论了景观、风景、风土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0.
Planners, designers, environmentalists, concerned citizen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interest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small rare and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Scholars have discovered that land-use and visual quality metrics often co-vary together and that various land-uses reside on a continuum scale from high respondent preference (biospheric land-uses) to low respondent preference (noospheric land-uses). This study assessed and documented the visual metrics for the Maxton Plains alvar/alvar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ies found on Drummond Island, Michigan, USA. These unique, small, and rare landscape types are not usually studied by large-scale visual quality mapping efforts which assess urban areas, woodlands, water, farmland, pastureland, and prairies. The visual metrics were assessed using two versions of predictive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s. Results from 60 field photographs reveal that the visual metrics assessment for the Maxton Plains alvars/alvar grasslands have a moderate visual preference, consistent visual quality scores: ranging from the low to middle 50s with the first equation and high 40s to low 50s with the second equation. Compared to many landscape and land-uses, these environments have scores that indicate a moderate visual preference and appreciation. Scores beyond±2.5 of the mean would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0.05) perceivable drift from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visual metrics provide a numerical framework for managing the spatial contents within and adjacent to the alvars. Landscape features such as buildings, invasive woodlands, agriculture, and pavement would all decrease the visual quality beyond the ± 2.5 score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