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离子树脂复鞣猪皮绒面软革用阴离子染料染色时,很难染出深色调的革,尤其是黑色革;况且其染色坚牢度很差,这一直困扰着皮革工作者.本文用稀土助剂作助染剂来解决这一难题,取很好的效果.该助剂是以高分子稀土络合物为主要成份的多组份功能助剂.它改变坯革的带电状态,增加染料和坯革的结合性,改进坯革对染料的染色性能;提高了上染率、着色深度以及染色坚牢度,同时亦可节约染料和加脂剂.本文研究了LD809对阴离子树脂鞣猪皮绒面软革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助染机理,摸索出较为理想的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2.
将混和芳香族磺酸作为浸酸助剂,用于黄牛软化裸皮低盐浸酸,考察酸皮状态及其铬鞣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自制浸酸助剂;或者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浸酸助剂塞拉坦P,浸酸后的皮坯与常规工艺浸酸皮坯状态相似;使用5%的铬粉(约为1.05%Cr2O3)将浸酸皮坯鞣制,测得由自制浸酸助剂制备的皮坯对Cr2O3吸收率为90.97%;坯革中Cr2O3分布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无过鞣、色花现象;坯革收缩温度为114.34℃;坯革的干燥及回湿趋势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  相似文献   

3.
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OXD-I铬鞣助剂的应用工序、用量、提碱终点的pH值以及铬鞣剂用量等应用条件,对OXD-I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研究了OXD-I助剂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OXD-I助鞣的革坯的铬结合牢度,探讨了OXD-I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OXD-I助剂的优化工艺为:2%的OXD-1在铬鞣前加入,KMC铬鞣剂用量为5%,鞣制终点pH值控制在4.0左右;废液中Cr2O3可降至0.18g/L,铬吸收率达到97.0%。革坯染色性能优良,丰满性良好,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能明显高于普通铬鞣革;OXD-I的高吸收机理为:OXD-I助剂先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胺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鞣制过程中,助剂上羧基与胶原侧链羧基等共同与三价铬配位,形成了交联配位结合、单点配位结合以及环状螯合等不可逆结合,这些协同作用使OXD-I助剂具有很强的助铬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山羊皮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脂鞣剂、改性戊二醛、明矾和铬的结合鞣法。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找出鞣剂ART、甲醛改性戊二醛、明矾和铬的最佳用量分别为酸皮重的1.0%、0.8%、1.0%、0.8%,使预鞣坯革收缩温度Ts达95℃。这种坯革适宜制造鞋面革,尤其是浅色革和白色革。经铬、白色合成鞣剂复鞣后,可以制出白度高达90、Ts为95℃、耐光性优良、切口接近纯白的白色鞋面革。  相似文献   

5.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的乙醛酸助鞣工艺进行研究,先确定乙醛酸的加入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感官性能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浸酸终点pH、乙醛酸用量、鞣剂用量及提碱终点pH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乙醛酸助鞣工艺。结果表明:乙醛酸具有良好的助鞣作用,可以提高白湿革的收缩温度,改善白湿革的感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浸酸终点pH为2.6~2.8,乙醛酸用量为0.5%,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25%,提碱终点pH为3.9~4.1。该工艺所制备的白湿革的收缩温度超过87℃,并且白湿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与铬鞣革不相上下。此外,鞣制废液中COD含量相较于常规铬鞣工艺降低了40%,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件下不同铬鞣条件坯革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对比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SCF-CO2)条件下及常规条件下浸酸铬鞣、不浸酸铬鞣,及其所得坯革中铬的分布,得革率、坯革厚度以及油脂和孔率等变化情况,得出了在SCF-CO2条件下不浸酸铬鞣是可行的,其坯革面积得率比常规不浸酸铬鞣提高了4.09%;不仅如此,SCF-CO2条件下浸酸铬鞣坯革中的铬分布和孔率,比常规铬鞣所得坯革均有提高,铬在坯革中的分布均匀度几乎提高了3倍,孔率提高了1.27倍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纯铬主鞣、稀土助铬复鞣、稀土与多金属鞣剂复鞣的工艺方法与工艺操作举例.从及复鞣革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首先由内蒙、山东等省市区的科技工作者将稀土用于皮革助染、皮革助鞣,并取得了不少理论和实践成果。随后,全国有许多厂家也进行了稀土在皮革助染助鞣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论文,虽然大家对稀土助染助鞣机理看法不尽一致,但对稀土助染助鞣效果是公认的。尽管如此,稀土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却很不广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稀土本身的特点(吸潮性、不耐碱性等)造成的不易控制性;稀土助染助鞣工艺不成熟;制革厂管理不配套等诸多原因。笔者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木钠)作为铬鞣助剂的可能性。从蓝湿革的Cr2O3含量、废液的Cr含量和坯革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木钠的助铬鞣效果。结果表明,提碱后加入木钠可以提高皮胶原的铬吸收率,有效减少废液中铬的排放量,同时增加蓝湿革的收缩温度、厚度和紧实度。木钠助铬鞣的最佳工艺为:铬粉6.0%,转动2h;提碱至pH3.8~4.0;木钠1.0%,转动1h;升温至40℃,转动2h;出鼓,搭马静置24h。  相似文献   

10.
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相互作用以及ECPA助鞣的革坯铬结合牢度,探讨了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ECPA助剂先与胶原上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氨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使用过程中,助剂中多种官能团与胶原及三价铬配位,使胶原对Cr3+的结合量,结合牢度提高,这些协同作用是铬鞣助剂ECPA助鞣能力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阴、阳离子型铬鞣剂结合鞣制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一种两步法无盐浸酸的铬鞣工艺。先用2%(以灰皮质量计)的不浸酸铬鞣剂SF-1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及酸液处理,再用4%的AB铬粉对坯革进行常规铬鞣。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在总铬粉用量均为6%的条件下,两步法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为1 020.3mg/L,低于常规浸酸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3 160.2mg/L,且鞣制后坯革中铬的分布更加均匀。两步法铬鞣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优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两步铬鞣的坯革粒面平细,纤维分散程度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2.
就改性戊二醛鞣前预处理对锆-铝-钛配合鞣剂鞣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戊二醛用量、浸酸p H对鞣剂吸收率、坯革收缩温度及物理感官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组织学方法观察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对鞣后坯革胶原纤维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可提升鞣剂鞣革性能,并且促进鞣剂的吸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浸酸p H值2.5、改性戊二醛用量1.5%、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20%。该工艺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4℃,鞣剂吸收率为88%,经湿态染整及干态整饰后,坯革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氯化稀土盐、常用助染剂和KRD─Ⅱ含稀土皮革染色助剂对皮革染色的作用,以及与KRD─Ⅱ助染剂应用性能有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KRD─Ⅱ用于皮革染色,可节约20%~40/的染料,提高革坯黑度1%~1.5%级,降低废液色度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纯铬鞣和纯铁鞣坯革为参照,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皮革柔软度测定仪等系统研究了有机铬铁异核配合物鞣剂鞣制坯革的物理-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热空气老化、耐湿热老化和耐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有机铬-铁异核配合物鞣剂鞣制的坯革物理力学性能和透气性优良,革纤维发生热收缩的温度较铬鞣革低4℃左右,明显高于铁鞣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铁鞣革不耐老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制备了亚硫酸氢钠封闭的DMPA-IPDI预聚体(SID),并将其作为铬鞣助剂进行了助鞣性能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SID能够抑制裸皮在酸性溶液中(p H值为2.8)的膨胀程度,并且抑制作用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当用量≥3%时,预处理后的皮坯在无盐浸酸过程中不会发生肿胀;同时SID的使用能够明显降低鞣制废液中的Cr2O3含量、提高革坯的收缩温度和铬鞣剂的吸收率;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SID用量为3%时,结合不同量铬粉制备的革坯粒面进行扫描分析,发现随着铬粉用量的增加,革坯粒面变的较为平细、饱满;能谱(EDS)测试分析表明,在铬粉用量为6%的情况下,使用SID后制备的铬鞣革坯中Cr原子数含量(At%)为18.22%,明显高于常规铬鞣革坯的8.45%。  相似文献   

16.
采用Granofin Easy F-90对软化的绵羊裸皮预鞣后,实施无盐浸酸并用硫酸铝进行鞣制,与常规浸酸硫酸铝单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90与硫酸铝结合鞣制体系中,硫酸铝用量为5%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87.6℃,而硫酸铝单独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只有67.1℃;与硫酸铝单独鞣制相比,结合鞣制的坯革具有更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了对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耐黄变等级为4~5,白度提高至72.3;扫描电镜观察坯革微观形态发现,结合鞣的坯革粒面平细,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高,铝盐鞣剂在坯革断面均匀分布。该基于F-90预鞣—无盐浸酸—硫酸铝结合鞣制技术是一种清洁化的无铬鞣法,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对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5.0%复配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3和3.75%合成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4,分别配合4.0%的铬粉应用于小浸酸少铬鞣工序中,鞣制后蓝湿革收缩温度分别为100℃和98℃,鞣制废液中Cr_2O_3的含量分别为214.3mg/L和331.7mg/L。与常规铬鞣革相比,采用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配合4.0%铬粉鞣制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有所提高,柔软度略有降低。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配合少量铬粉鞣制后,坯革的纤维粗大、饱满,分散性良好,并且没有破坏胶原的微观结构。比较2种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的应用结果,复配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3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将磺基水杨酸钠及其衍生物4-磺基-2-羧基苯氧乙酸钠(SCPAS)作为铬鞣助剂应用于山羊皮铬鞣过程,通过测定坯革的收缩温度和厚度以及废鞣液中铬含量,考察了磺基水杨酸钠和SCPAS与铬结合鞣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铬鞣过程后期添加磺基水杨酸钠和SCPAS的鞣制效果较好,且SCPAS效果优于磺基水杨酸钠;SCPAS的最佳应用工艺方法为:在浸酸浴液中进行,加入4%的铬粉鞣制2h,加入0.75%的SCPAS,2h后按常规铬鞣方法提碱升温扩液,坯革基本性能与铬粉用量6%的常规鞣制效果相当,且废鞣液中铬的含量显著降低,该工艺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少铬鞣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SCF-CO2)条件下,和常规条件下铬鞣所得坯革的组织构造、铬鞣坯革及鞣后湿处理的半成品革的机械物理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SCF-CO2条件下无论是浸酸铬鞣还是不浸酸铬鞣,其坯革纤维间隙均高于常规条件下相对应的坯革,且成革的卫生性能更好,所得坯革的厚度、面积均优于常规铬鞣,其厚度和面积分别比常规铬鞣增大了7·16%和2·15%,其机械性能如抗张强度、撕裂强度等均达到或超过常规铬鞣。  相似文献   

20.
就油脂类、醛类及鞣制助剂类3类材料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少铬鞣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坯革收缩温度、鞣剂渗透和吸收情况、鞣制废液COD值及鞣后坯革纤维编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油能促进鞣剂的渗透和吸收,且不会显著增加废液COD值,但对坯革收缩温度影响不大。改性戊二醛能提高坯革收缩温度,提高胶原纤维聚集程度,但会增加鞣制废液COD值。阳离子油和改性戊二醛较适用于少铬鞣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